不要因为坏情绪而生病

2022-06-23 09:16叶睿欢
健康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郭先生被试者李女士

叶睿欢

开心,我们会用“心花怒放”;悲伤,我们会用“肝肠寸断”;焦虑,我们会用“心神不宁”;愤怒,我们会用“七窍生烟”;恐惧,我们会用“胆战心惊”;惊奇,我们会用“目瞪口呆”。

那么,情绪和身体器官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们先来举两个很常见的例子。

40多岁的郭先生(化名),总觉得胃肠道疼痛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经药物治疗了一年多没有明显好转。

消化內科医生建议郭先生去精神卫生科就诊。精神卫生科医生经过询问后发现,郭先生平时性格内向,在工作和人际交往时吃了亏总是不敢吭声。家中亲人性格又较为强势,总是责骂他。在现实生活中郭先生有太多无法接受的事情,长期的压抑和郁闷引发了胃肠道的一系列问题,对他来说“上厕所”似乎是为数不多能让他觉得清净的事情了。

李女士(化名)30多岁,最近白天总是会毫无征兆地入睡,上班的时候经常突然倒头就睡,有时候坐公交车也会一睡就睡到终点站。

她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不管晚上睡得好不好,白天总是感到很困,提不起精神,精力也难以集中。去医院一看,医生发现她得了嗜睡症,但是神经内科检查都是正常的,医生仔细询问后发现,李女士的“困”似乎有着特殊的原因。

原来,李女士的父亲一周前因为癌症去世了,这对于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夜晚经常会偷偷流泪,做梦也经常会梦到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的场景。工作上,她又面临晋升,多重的压力让她感到非常焦虑。她的身体和脑子似乎在潜意识里帮她逃避白天需要面对的这些事情,因此她总是会觉得很困。

其实,类似这样因为情绪原因引发身体症状的病例,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图尔库大学的神经科学家Lauri Nummenmaa领导的研究小组,先后通过两个实验制作了一幅“人类情绪身体地图”,显示了每个情绪和身体感觉的联系。

起初他们要求被试者观看情绪词语,将其自身感觉到的活动增加或减少的身体区域用彩色标示在空白的身体形状图上,并绘制了6种基本情绪(如开心、悲伤和生气)和7种复杂情绪(如焦虑、爱和嫉妒)相关的身体感觉。在后续实验中,他们将情绪感受的词语增加到了100个。

研究发现,每个核心感觉都与一组独特的身体感觉相关联。例如,被试者报告说,愤怒主要在头和手,焦虑主要在胸部,悲伤聚集在胸部和头部。

对大部分人来说情绪都涉及身体非常相似的生理变化,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通常会用“心花怒放”“肝肠寸断”之类含有身体部位的词语来帮助我们解释情绪和感受。

具身情绪理论是指个体在对情绪性信息加工时,会激活身体相应的感觉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反之躯体状态的改变会产生情绪变化。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情绪系统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让我们准备好迎接环境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主观情绪感受是由反映骨骼肌肉、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变化的情绪相关身体状态的感知触发的。

所以说,当我们感到不舒服时,其实是身体在给我们一个建议,让我们倾听自己内心压抑的真实感受。疾病是对某些情绪的表达,当我们压抑内心感受时,它就会通过身体症状表达出来。生病,是身体在为我们内心的不满买单。

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仔细想想,相比于告诉别人说“我最近感觉很糟糕”,可能说“我不太想吃东西”会更自在一些。毕竟诉说身体的状况要比诉说心理状况要有面子和容易得多。

当身体发生病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一下:

●当这个症状发生的时候我有怎么样的情绪?

●当这个症状发生的时候我想到了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这个症状会说话,它想告诉我什么?

或许你能从中得到一些答案。心身疾病种类还有许多,我们能做的是觉察自己的身体与情绪,从内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医生建议,当症状严重且反复在相关科室就诊检查无异常时,应该及时考虑到精神卫生科就诊。

编辑/郑子聪

猜你喜欢
郭先生被试者李女士
该干什么干什么
把被骗的21万元“骗”回来了
“疫情使我们更加亲近”
父亲9年20万字记录孩子成长
德西效应
擦玻璃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网上购物被"客服"骗2.8万元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