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508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2022-06-23 01:07胡兰文孔宛如张映华蔡玲张浩军
护理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卫生室废物甘肃省

胡兰文,孔宛如,张映华,蔡玲,张浩军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我国医疗废物分为5种,分别是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随着我国医疗机构数量的逐年增加,全国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产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2]。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甚至会有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因此医疗废物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的医疗废物如果得不到妥善管理,将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4]。因此,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甘肃省508所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找出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薄弱点并提出相应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2021年2月抽取甘肃省50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废物处置监督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5]《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6]等法律法规,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医疗机构级别、性质、床位数等),2020年医疗废物产生量、2020年处理医疗废物的费用、医疗废物处理情况(是否集中处理、分类处理、鹅颈结封口、贴有标签等)、相关人员管理情况(防护用品配备、体检、培训等),共包括33道题,其中31道单选,2道多选。预调查50所基层医疗机构,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5。问卷导入问卷星后发送到微信工作群进行网络调查,由各机构医疗废物监管部门的负责人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回收问卷530份,对提交的问卷实时审核,无效问卷删除或重新核实,对问卷变量进行逻辑检错后纳入数据库,得到有效问卷508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进行数据汇总,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甘肃省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508所基层医疗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所,乡镇卫生院414所,村卫生室26所。463所(91.14%)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24所(4.72%)自行处理(一般采取焚烧或填埋方式),21所(4.14%)采用其他方式,包括委托医疗废物处置公司处理,或者交给上级医疗机构集中处理。481所(94.69%)医疗机构产生感染性废物,如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棉球、棉签、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废弃的血液、血清等;482所(94.88%)产生损伤性废物,如医用针头、缝合针、手术刀、载玻片等;165所(32.48%)产生药物性废物,如废弃的药物、疫苗等;55所(10.83%)产生病理性废物,如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器官等;100所(19.69%)产生化学性废物,如废弃的化学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2.2甘肃省基层医疗机构2020年医疗废物产生量及处置费用 见表1。

表1 甘肃省基层医疗机构2020年医疗废物产生量及处置费用

2.3甘肃省基层医疗机构2020年医疗废物处理合格情况 见表2。

表2 甘肃省基层医疗机构2020年医疗废物处理合格情况 所(%)

2.4甘肃省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人员管理情况 见表3。

表3 甘肃省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人员管理情况 所(%)

3 讨论

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及化学药剂,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彻底的医疗废物容易污染水体、土壤和空气,对人体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害[7]。2003年6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出台,使我国医疗废物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使医疗废物管理有据可循。不同于城市的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分布不集中、医护人员缺乏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等,导致该类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未进行分类贮存、转运频率低、贮存时间长、违规自行处置等问题[8-9]。本次调查显示,甘肃省508所基层医疗机构每床每日医疗废物产生量为0.03 kg,每床每日医疗废物处置支出金额为0.44元,均低于刘思娣等[10]的研究结果(每床每日医疗废物产生量为0.48 kg,每床每日支出金额为1.38元),主要原因可能是刘思娣等[10]调查医院还包括三级、二级、民营医院,医院等级高,患者多,产生的医疗废物多;另一方面,甘肃地处西北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层人口相对稀少,医疗废物产生量较少,并且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采取填埋或者焚烧等自行处理的方式,处理成本较低。

本次调查发现,从医疗废物管理的全过程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现状相对优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这与医院的规模、经费投入和监管力度密切相关。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问题在于医疗废物的贮存方面。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条例,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鹅颈结)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本次调查显示,医疗废物采用鹅颈结封口的医疗机构仅为74.8%,其中村卫生室最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暂时贮存温度应低于20℃,时间最长不超过48 h。本次调查中只有70.7%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做到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2 d。究其原因,一些边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可及性较差,很难做到集中处置,也无法及时将产生的医疗废物转运,导致暂存时间过长。有研究显示,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对边远地区医疗废物收集频次明显不足,超半数为1周1次,其余则转运时间更长[11]。调查显示,村卫生室医疗废物处理有固定转运路线的仅有84.6%,主要原因可能是村卫生室相对地理位置偏远,自身医疗废物管理的流程设置和上级的监管力度不到位。建议上级卫生部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和指导;在一定范围内采用一点对多点的方式,建立能够覆盖乡镇级及村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收集网络,建立医疗废物转运站或小型的医疗废物处置站,提高整体收集处理率;在乡镇卫生院建立暂存点,解决自身及周边村卫生室的医疗废物暂存问题。

医疗废物处置人员培训及管理对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过程至关重要。医疗废物处置涉及医生、护士、保洁员等多个群体,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大部分情况下护士负责医疗废物分类、封扎、存储整个过程。甘肃省508所基层医疗机构中,仅有65.6%的医疗机构能够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人员进行培训,略低于花朝阳等[12]的研究结果(86.11%定期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全员培训),59.3%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为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定期体检。虽然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数量相对大医院少,但是调查也显示医疗废物的种类依然复杂。因此,医疗废物处置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对医疗废物处置人员尤其是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并且长期提供培训更新相关知识[13],不仅能够保证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性,降低医疗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也能更好地保护处置人员的身体健康。

4 小结

本研究显示,甘肃省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收集、分类、暂存、运输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疗废物的封口、贮存不符合要求、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其中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还在收集、分类、运输等环节上合格率较低。需进一步研究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性。

猜你喜欢
卫生室废物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卫生院代村卫生室采购基本药物会计实务探讨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安徽省“百医驻村”行动常态化
村卫生室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废物处置劳务收入确认探究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