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与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2022-06-24 21:17李勇李蓬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1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幼儿教师

李勇 李蓬

[摘 要] 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幼儿教育的水平,职业认同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质。当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其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缺失和职后就业环境与专业发展方面的缺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采纳“一体两元两师四维”的模式,推动高职院校与幼儿园等相关企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改课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2019547);202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幼儿园泰山文化主题课程开发研究”(21QZ06170001)

[作者简介] 李 勇(1985—),男,山东临沂人,硕士,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系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游戏、儿童哲学研究;李 蓬(1981—),男,山东临沂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041-04 [收稿日期] 2022-01-11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的水平关系国民的整体素质,幼儿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水平的高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幼儿教师对自己身为幼儿教师所具有的意义的整体看法。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让幼儿教师幸福地工作,是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

一、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必要性

对8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编制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

(一)职业认同感不同的幼儿教师素质水平差异显著

对职业认同感不同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业认同感的幼儿教师在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上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在专业知识上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数据表明,职业认同感对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影响很大(见表1)。

(二)职业认同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

在控制教龄因素的情况下,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素质水平的三个方面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其专业素质水平呈显著性相关(p<0.05)且都呈正相关(见表2)。

(三)教龄不同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水平差异显著

对职业认同感不同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职业认同感水平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从总体上来看,工作5年以上与刚入职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最高且水平相近,工作1~3年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水平最低,工作3~5年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有小幅度提高(见表3)。

(四)职业认同与幼儿教师教龄存在显著性相关

在控制專业素质水平因素的情况下,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教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其教龄呈显著性相关(p<0.05);教龄为1~3年的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其教龄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1~3年教龄段内,随着教龄的增加,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水平呈降低趋势;其余教龄段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与教龄都呈现正相关(见表4)。

分析可知:职业认同感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对幼儿教师的发展非常重要;当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尤其是初入职(3年以内)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比较低。这就说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对于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当前幼教行业职业认同感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缺失

1.“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制约职业认同感形成。大多数高校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实施专业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制约学生职业认同感形成。

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对行业认知偏差影响职业认同感形成。学前教育现代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幼儿园及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来,学校与幼儿园合作深度不够,会影响学生对行业的认知,认知一旦出现偏差,职业认同感的发展就缺乏动力。

(二)职后就业环境与专业发展方面的缺位

1.入职适应期较长、职业能力不足导致职业认同感形成的难度增大。学生带着较高的期望进入幼教行业,但是入职适应期较长、职业能力不足,职业认同感形成的难度增大。调查显示,毕业一到两年的新教师普遍存在入职焦虑,职业认同感陡然下降,职业认同感形成的难度增大,工作中状况频出,自行离岗、转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2.理论素养欠缺、专业发展胜任感不足导致职业认同感培养的基础较差。大部分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发现、探究的眼光,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比较容易出现胜任感不足的情况。而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发展胜任感是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基础,基础不稳就会滋生畏难情绪、产生职业倦怠。

三、提高职业认同感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一)构建“一体两元两师四维”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一体两元两师四维”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职业认同感的总抓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形成有利于提高认同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就是打造“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共同体”;“两元”即学校和企业(幼儿园);“两师”即学校专任教师可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企业员工(幼儿教师)培训师,企业兼职教师(幼儿教师)可作为学徒师傅、学校兼职教师;“四维”即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情怀、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融会贯通。

(二)形成“校—园”一体化育人机制

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双方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制定保障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实施教学、组织评价等。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幼儿园及相关企业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真正实现“校—园”一体化育人,探索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三)重视高校“双导师”制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导师”制师资队伍是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摆渡人”。构建“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双师”的育人作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导师的评聘、培养和考核为核心,双方分别选派有理论素养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学能手担任学生的导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学校与幼儿园管理人员双向挂职,实现实习指导校园双带头人,课程建设校园双骨干教师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1]。

(四)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是形成良好职业认同感的摇篮。将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情怀、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四个维度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满足幼儿园及相关企业真正需求的幼教人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教育教学和工作岗位培训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突出“两元”,依托“两师”,加快形成“四维”,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认同感。

四、提高职业认同感的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实践

(一)注重校内人才培养质量是良好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基础

1.确立明确的新时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落脚点,正确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感。结合当前社会背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确定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思想政治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品质,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面向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等行业,具体包括幼儿教师、保育员、早期教育指导师、教务主任、园长等,掌握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幼儿保育、幼儿教育教学等专业核心知识,具备良好的师德,较强的保育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及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能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的教学、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能够从事保教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明确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必备职业能力。高校要明确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必备职业能力,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职业岗位可分为初始就业岗位(保育员、配班教师)、发展就业岗位(主班教师)和拓展就业岗位(教务主任、园长等管理层)。保育员岗位以安全看护幼儿、对幼儿身体的反应做出评估为典型工作任务,具备发现问题、照护幼儿的能力;配班教师以教育幼儿、协助主班教师工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协助能力;主班教师以组织游戏活动、进行主题教学、安排班级活动等为典型工作任务,具备活动组织、主題活动设计、班级协调等能力;教务主任、园长等以组织园所活动、安排园所活动、规划园所发展、统筹人际关系等为典型工作任务,具备活动组织能力、教研合作能力、统筹协调能力、领导组织能力等。

3.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具体包括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创业素质等[2];知识结构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包括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

4.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依据专业标准和“双环境育人,三阶段交叉”的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学习领域为核心,适应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强化幼儿园教师、幼儿照护等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有地方文化特色,能反映幼教行业最新发展成果的课程体系。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由通用素质平台、通用素质拓展平台、专业群平台、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五部分构成[3]。

5.高质量推进课程改革与教材创新。依据相关要求,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高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完善教材的配套资源,积极进行教材创新工作,认真遴选省级以上规划教材,积极研发活页式教材、校本教材,重视教材指导用书的编写及配套课件、资源包、资源平台、网站等方面的建设和开发。

6.注重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在校各种证书的获得比例。坚持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双向融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师范教育为基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促进“课证融通”,主要面向幼儿园及其他幼教机构学前教育专业及各类培训机构等行业育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取得相关证书主要有: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及计算机、保育员、育婴师、幼儿照护、音乐、钢琴、舞蹈等等级证书。

(二)加强校外学生实践是良好职业认同感塑造的关键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校外实践机会,提升学生校外实践水平,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认知,增强学生的专业情怀,是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关键环节。协同创新是学前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由路径[4],推动构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和幼儿园积极形成“一体两元两师四维”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

(三)支持职后专业发展及素质提升是良好职业认同感发展的不竭动力

了解师范生发展诉求,加强学情分析,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就业带来的身份和生活上的诸多变化,顺利进行学习与就业衔接。对见习、实习学生进行实习情况跟踪调研,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心理、解决困惑。为学生的职后专业发展保驾护航,制定职后跟踪支持机制,关注毕业生就业之后发展,提升他们应对未知情况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保持较高水平的职业认同感,全力支持毕业生幸福地献身于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

參考文献

[1]朱广兵.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幼师教育实习模式构建——以M幼儿师范学校幼教联盟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15(4):87-91.

[2]孟宪玲.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素质培养的探索[J].中国商论,2015(25):188-189.

[3]王东辉,李娟,赵濛,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67-68.

[4]柳国梁.学前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4):105-110.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reschoo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Yong1, LI Peng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Arts, Taishan Polytechnic,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7,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a core qual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is generally low,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ir practical work. Therefore, the model of “one body, two elements, two teachers and four dimensions”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other related enterprises such as kindergarten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eschoo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