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患者应用二维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6-24 06:0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颈动脉血流斑块

梁 松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心内科 广东 珠海 519100)

冠心病是老年慢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该病将会引发老年人出现多种不适症状,不仅会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还会对老年人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元凶”之一。冠心病多种发病原因中较为主要的是动脉硬化,发病部位主要以颈动脉为主,如未能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多种不良情况的发生,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颈动脉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内膜中膜增厚,并且在病情进展下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且会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脱落等情况,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时引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提升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诊断的准确率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自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患者中随机抽取50 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参与体检的50 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探究二维超声诊断在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患者中随机抽取50 例作为研究组,男26例,女24 例;年龄60 ~78 岁,平均(68.4±3.2)岁;合并高血压患者16 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 例,合并高血脂患者13 例;患者均符合老年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均存在颈动脉硬化情况[2];另选取同时期参与体检的50 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61 ~79 岁,平均(68.6±3.3)岁;合并高血压患者17 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6 例,合并高血脂患者12 例。纳入标准为:① 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或者精神异常情况;②患者具有正常的语言能力,可以正常交流;③年龄60 ~80 岁;④ 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知情书。排除标准为:①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 中途脱离本次研究的患者;③无法有效配合检查的患者;④ 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相同的飞利浦超声仪器(iU22)进行超声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位接受检查,检查中探头频率均控制在(5 ~8)MHz,检查部位从颈动脉起始位置近心端开始,到远心端位置,检查顺序为横断、纵断方向,按照顺序对颈总动脉近端、远端、窦部、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需要全面观察患者血管图像情况。同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统计。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另统计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指标,分组计算各项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同时,检查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统计斑块阳性率。并且,根据造影结果判断患者的病变类型,如果患者的主冠脉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就可以确认患者存在单支病变,如果患者存在2 支或以上主冠脉狭窄程度超过50%,则可以确认为多支病变。然后,对研究组不同类型病变患者的中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的各项检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 以及硬化斑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的各项检查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的各项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颈内动脉IMT 颈总动脉IMT 硬化斑块指数研究组 50 0.87±0.07 1.12±0.14 1.68±0.77对照组 50 0.54±0.03 0.59±0.04 0.23±0.35 t 36.639 25.739 12.122 P<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中PSV、RI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血流动力学指标(±s)

表2 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血流动力学指标(±s)

组别 例数 RI EDV(cm/s) PSV(cm/s)研究组 50 0.78±0.09 18.61±7.54 77.51±8.31对照组 50 0.61±0.11 18.39±6.98 64.51±9.21 t 8.458 0.151 7.410 P<0.001 0.880 <0.001

2.3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斑块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0.92±0.10) mm、斑块阳性率为50.00%(阳性25 例,阴性25 例),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16±0.17)mm、斑块阳性率为20.00%(阳性10 例,阴性40 例)。比较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斑块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同病变类型患者的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 以及硬化斑块指数比较

50 例患者中,多支病变患者32 例,单支病变患者18 例。单支病变患者颈内动脉IMT 值为(0.70±0.05) mm、颈总动脉IMT 值为(0.81±0.14)mm、硬化斑块指数为(1.17±0.60),多支病变患者颈内动脉IMT 值为(0.92±0.08)mm、颈总动脉IMT 值为(1.12±0.11) mm、硬化斑块指数为(2.12±0.83)。对比不同病变类型患者的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 以及硬化斑块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90,P<0.001;t=12.311,P<0.001;t=6.559,P<0.001)

3 讨论

冠心病是老年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无根治措施,患者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初期症状并不显著,很难引起患者的注意,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越大,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会加大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患病后会对患者体内循环中的大中动脉造成较大影响,而且会影响颈动脉及冠状动脉,最终引发栓塞性疾病。据调查显示,颈动脉硬化为冠心病主要致病因素,临床常采用观察外周表浅动脉粥样硬化状况的方式对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判断。所以,对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越早为患者确诊,才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医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进而超声诊断技术有了进一步完善,进而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颈部动脉主要包含颈外、颈内、颈总以及椎动脉,动脉硬化发生率较高的位置主要是经动脉分叉位置,颈动脉硬化初期的表现主要是血管壁内在膜增厚,通过对动脉硬化表现的观察能够对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进行判定[4]。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患者检查中使用的检查方式主要有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磁扫描以及颈部血管动脉造影三种。其中,超声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着操作简单、直观以及准确性高等诸多优点,能够有效观察患者的病变位置,确认患者的病情进展。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检查方式,通过高频探头能够对患者的动脉管壁进行全面细致的探查,并根据回声对患者的斑块区域有效划分。同时,能够对斑块的具体情况细致的进行观察,确认其充盈情况以及缺损情况。而二维超声同属于对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检查中较为常用的检查方式,由于颈动脉处于浅表位置,进而在疾病检查中,超声检查能够全面显示出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病位置以及硬化程度,显示斑块位置及形态,同时能够对患者病变位置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显示[5]。且在实际检查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操作更加简单便捷,费用更低,适应性更强,具有更好的可靠性,而且能进行多次使用,安全性较高。并且,超声检查能准确、直观的显示出分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分型等。血流动力学与斑块回声情况的结合分析能够对斑块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的辨别。有研究资料显示,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其颈动脉硬化斑块中,只有少部分为软斑块,大部分为硬斑。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斑块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治疗措施,才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后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 以及硬化斑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双侧颈总动脉内壁增厚内-中膜厚度以及硬化斑块知识与健康未患病人员相比均有明显升高情况,临床诊断中可以根据患者超声检查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双侧颈总动脉内壁增厚内-中膜厚度以及硬化斑块检查情况了解患者病症状况以及患病程度[6]。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患者超声检查中可见斑块形状主要有不规则形态、规则形态以及溃疡性三种;对斑块回声特征进行归纳分析主要有两种,分别为不均匀质性回声和均匀质性回声两种;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查分析可见,患者血流充盈并不完全,颈动脉狭窄位置的血流样主要为细线样,狭窄位置的血管远端位置有明显血管扩张情况[7]。研究组患者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中PSV、RI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健康人相比明显较快,阻力指数相比更大。可见,冠心病与颈动脉硬化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大小变化主要受患者血管壁顺应性的影响,患者血管壁顺应性越低,则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水平越高,相应的阻力指数也越来越大,相应的临床表现即为动脉压以及收缩压升高。通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阻力指数的检查能够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参照指标,以便于临床诊断医生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斑块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壁内-中膜增厚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准,同时斑块是否形成同样也是该症状的主要特征,这两者将会直接反应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通过检查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确认患者是否形成硬化斑块,可以有效判断患者的冠状动脉属于闭塞合适狭窄。同时,利用超声技术不仅可以确认斑块的附着位置,还可以判断其体积,这样就可以对斑块进行准确的辨别分类;对比不同病变类型患者的颈内动脉IMT、颈总动脉IMT 以及硬化斑块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单支病变患者与多支病变患者在病情变化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两者在病情严重程度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二维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有效鉴别,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患者治疗的针对性,增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问题。由于冠心病与动脉异常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对患者的动脉状况进行观察,能够很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以及病情变化。但是,动脉内膜变化指标不会直接引发颈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则主要与管腔狭窄有关。所以,在判断患者病情时,需要对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才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切实避免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的问题。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患者检查中二维超声检查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检查准确性,还可以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病情进展进行准确判断,从而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检查结果,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开展对患者的治疗工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颈动脉血流斑块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