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的诊断价值

2022-06-24 06:03唐湘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溃疡

唐湘蓉

(溧阳市中医医院超声科 江苏 常州 213300)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因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局限性功能缺陷引发疾病,病情严重,发病突然,具有较高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脑梗死在急性发作时需及时诊断疾病,给予有效治疗。颈动脉活动性斑块是使用超声诊断在血管壁所附着的活动性物质,该物质随着心动周期做出往复运动,与缺血性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存在相关性。研究数据表明,脑梗死患者中约有30%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且该数据不断升高[2]。还有学者提出[3],颈动脉活动性斑块是脑梗死患者的预估敏感因子之一,其中低回声斑块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比高回声斑块者更高,此为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早期诊断颈动脉活动性斑块有助于预测、评估脑梗死患者,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100 例试验者为对象,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超声表现特点及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溧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0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 名为参照组。研究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为50~82 岁,均龄(67.67±3.67)岁。参照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为51 ~82 岁,均龄(67.34±3.38)岁。纳入标准:①资料齐全,认知正常,无意识障碍者;②研究组以《老年性脑血管病治疗与预防》有关[4]标准为依据,确诊疾病;③首次发病,未实施溶栓治疗,伴随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④参照组体检健康;⑤纳入对象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②出血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近期有消化道溃疡、感染、肝肾功能异常者;⑤不配合研究者。两组试验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诊断,使用设备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飞利浦EPIQ5),使用11L-D 线阵探头,频率设置为(5 ~12)MHz,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取软枕在颈部垫置,稍微后仰喉部,颈部充分暴露,实施二维灰阶超声诊断,包括颈总动脉、分叉和主干,以及颈内外动脉和分支。关注管腔狭窄情况、血管走形、扭曲、扩张、回声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大小、斑块部位、形态特征、内部回声等,同时,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详细测量。实施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诊断,观察血流频谱,了解彩色血流的充盈、性质与方向,颈动脉内径50%为取样容积,血流方向夹角为60°。测量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颈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EDV)、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血流速度(Vmean),以上各数据测量三次,计算平均值。

图像分析如下所示:IMT 表示动脉管腔内膜交界到中膜,以及外膜交界的垂直距离,IMT 正常水平为<1.0 m m,表示正常;当1.0 m m ≤IMT <1.5 m m,表示颈动脉内膜增厚/ 动脉粥样硬化;若IMT 水平≥1.5 m m,凸出于血管腔内后局部内膜增厚高于周边IMT 的50%,表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依据内部回声、表面形态,对斑块性质进行判断,包括稳定性斑块、易损斑块,其中内部均匀中等回声或者强回声,内膜完整,表面平滑,表示稳定性斑块,包括硬斑、钙化斑、纤维斑;内膜不完整,表面不光滑,内部无回声或者低回声,或者回声不均匀,表示易损斑块,包括溃疡斑、软斑。

由两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读检查图像,并作出诊断意见,出具报告,若两名医师的诊断结果存在差异,需由另一名医师阅片,最终达到一致意见。

1.3 观察指标

所有试验者均行超声诊断,对比颈动脉活动斑块发生率、超声分型、斑块积分情况、斑块类型(软斑、硬斑、溃疡斑),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活动斑块检出率比较

研究组颈动脉活动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活动斑块检出率比较

2.2 两组超声分型结果比较

研究组超声分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2 两组超声分型调查结果比较[n(%)]

2.3 两组IMT、斑块积分结果比较

研究组IMT 大于参照组,斑块积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IMT、斑块积分结果比较(±s)

表3 IMT、斑块积分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IMT/mm 斑块积分/分研究组 50 0.98±0.12 1.48±0.25参照组 50 0.68±0.01 0.59±0.06 t 19.746 32.635 P 0.000 0.000

2.4 颈动脉Vmean、EDV、PSV、RI、PI 比较

研究组颈动脉Vmean、EDV、PSV、RI、PI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所示。

表4 颈动脉Vmean、EDV、PSV、RI、PI 比较(±s)

表4 颈动脉Vmean、EDV、PSV、RI、PI 比较(±s)

组别 例数 Vmean/(cm·s-1) EDV/(cm·s-1) PSV/(cm·s-1)研究组 50 16.37±2.09 13.21±1.36 53.17±3.45参照组 50 18.43±2.12 15.43±1.75 59.12±3.24 t 5.0946 4.6785 6.0967 P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RI PI研究组 50 1.48±0.15 1.23±0.23参照组 50 1.27±0.12 0.79±0.17 t 3.6745 4.0978 P 0.0021 0.0000

2.5 两组斑块类型比较

研究组斑块检出率为9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P<0.05)。见表5。

表5 两组斑块类型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很多脑梗死患者在抢救成功以后伴随多种后遗症,如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影像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尽管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早期诊断十分重要[5]。早期脑梗死患者科学合理诊断科促使疾病治疗水平的有效提高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当前,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脑梗死诊断水平明显提高,早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方法与手段更加丰富。早期脑梗死常用常用诊断方式为CT 诊断等。CT 诊断具有明显优势,操作便捷且简单,在诊断中几乎无创伤,且价格相对低廉,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具有较高普遍性[6]。脑梗患者在早期CT 诊断,使用X 线在检测部位实施一定厚度层面扫描,使用探测器接收X 射线,并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对X 线进行处理,获取CT 诊断图像。然而,此诊断方式存在漏诊率,特别是病情复杂患者,影响疾病治疗。

颈动脉活性斑块表示应用超声所检查到的在血管壁辅佐活动物质,在临床较为少见,研究指出[7],颈动脉活性斑块与供血区缺血性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进展性脑梗死等存在相关性。临床在诊断颈动脉活性斑块时常采用超声诊断具有易操作、无创等优点,在临床广泛使用。近年来,超声检查技术愈加完善,应用范围也较广,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无创伤等优点,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诊断,超声在定位以及诊断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是超声检查的图像较清晰,显像更为直观,可准确了解病灶的大小、位置、数量等,因而准确率较高。有研究[8]指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识别常规超声无法诊断的病灶,在强回声表面、后方发生迅速变化彩色信号,且该信号持续存在,且不会受到患者体位变化、呼吸等因素影响。有学者[9]以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证实了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和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使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早期筛查脑梗死。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颈动脉活动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斑块检出率为9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P<0.05)。研究组超声分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MT 显著大于参照组,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从目前已有研究上看[10],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会累及全身血管,尤其当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会损伤动脉内膜引起各种炎症。许多脑梗死患者都会受到斑块不稳定的影响,进而出现各类意外事故,佐证是因为斑块内血管在不断形成,进而影响稳定性。针对斑块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①斑块表面形态与内部回声分类:按照斑块回声分类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硬斑、软斑、混合斑,其中软斑多呈现无回声或者低回声,回声明显向血管内凸起,与不稳定斑块有着密切关系,软斑大多数是由坏死组织、含富脂成分以及出血情况引起;硬斑则大多数呈现出强回声,后方声影逐渐衰减,斑块钙化、纤维化等情况明显;混合斑则是出现高低混合回声。按照表面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溃疡斑块、不规则无溃疡斑块、光滑规则斑块,其中溃疡斑块的典型症状为局部组织缺失、纤维帽破裂,有尖锐痕迹;溃疡不规则斑块典型特征为表面凹凸不平,多个切面观察斑块可看到明显凹陷情况,回声逐渐衰退。溃疡斑是诱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不稳定斑块的主要类型。②斑块内部回声均一性分类:从内部回声均一性上看,临床分为均质斑块和非均质斑块,其中均质斑块的内部回声强度基本呈均匀状态,内部结构上比较稳定,其成分包括钙化成分、结缔组织和纤维化,是稳定性斑块的一种;非均质斑块的内部回声主要呈现出强弱混合特点,少数斑块存在低回声区,这类斑块非常容易破裂,大多数斑块中存在溃疡和出血情况,进而脱落、破裂或者出血后会形成血栓,这类斑块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胆固醇以及脂质,是一种不稳定斑块,还会出现斑块内出血症状[11-12]。

根据目前已有临床研究上看[13],当前颈动脉斑块主要分为四种类型:①低风险斑块:厚度不超过2 mm,大多数呈扁平斑,小均质低回声斑块;厚度不超过2 mm,呈现主混合回声斑块;②中度危高风险斑块:厚度2 ~3 mm,呈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③高度风险斑块:厚度超过3 mm、长度超过15 mm,存在均质性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以及脂质坏死核心形成的斑块;新生血管形成斑块;④极高度风险斑块:这种类型的斑块往往在周围有活动性细小血栓形成、纤维帽破裂、斑块表面呈溃疡状。利用多普勒超声诊断有利于对脑梗死患者斑块稳定性进行评估,进而确定是哪种风险程度斑块,有助于后续检查和治疗方法的确定。

综上,脑梗死患者可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准确率高、无创等优点,明确颈动脉病变超声表现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颈动脉斑块溃疡
儿童上消化道溃疡173例临床分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正风林溃疡灵治疗口腔溃疡80例疗效观察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