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应用MSCT 与MRI 的效果和价值

2022-06-24 06:03刘贵林宋帮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符合率直肠癌病理

曾 骅,刘贵林,宋帮浩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兴义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贵州 黔西南 562400)

在生活方式转变、饮食结构调整及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等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结直肠癌发展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病灶在盆腔深处,且疾病的发展还会导致病灶逐渐向周围组织或器官转移。发病后患者以腹泻、便血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疾病的进一步加重甚至会诱发肠穿孔、腹膜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消化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危及其生命安全[1-2]。流行病学显示,我国<30 岁人群结直肠癌临床发病率明显比国际平均水平高。诸多临床研究指出,术前分期诊断对结直肠癌患者有重大意义,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方向,因此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手段,快速对结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至关重要[3]。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影像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又以MSCT、MRI 最为典型,以上两种方式均可获得高质量图片,继而直观地显示结直肠癌的解剖学分布,确保医务人员全面分析患者的病变情况并对预后展开评价,继而为临床的后续治疗提供依据[4-5]。为探究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工作中应用MSCT 与MRI 的价值,特行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兴义市人民医院2019 年6 月—2021 年8 月收治的60 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龄52 ~85 岁,均龄(68.56±8.33) 岁;病程1 ~8 年,平均(4.55±1.36)年。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齐全者;②符合临床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8 周岁;④存在便血、腹泻等症状者;⑤认知、沟通及精神无障碍者;⑥无感染征象、中毒症状者;⑦患者和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其他腹部器官疾病者;②临床检查资料欠缺者;③对造影剂过敏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⑤全身严重感染,心肺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⑥存在成像禁忌证者;⑦近3 个月内有手术史者;⑧呼吸衰竭;⑨有意识障碍或沟通障碍,无临床配合能力者。

1.2 方法

检查前做好宣教工作,确保患者禁水禁食8 h。

MSCT 检查: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将1 500 mL 空气注入肠管后将其改为仰卧位并将造影剂(非离子型)注入,借助佳能640 CT,准直器宽度、螺距分别为20 mm、1 mm,管电流、电压分别为30 mA 和220 V,对患者膈顶至耻骨下缘开展双期容积扫描。

MRI 检查:行MRI 检查时通过飞利浦3.0T 系统进行,扫描序列:①矢状面T2WI:TR、TE 分别为4 000 ms、100 ms。NEX 为2 次,层厚、层间距分别为4 mm 和0.4 mm。②借助矢状位定位病变位置后垂直扫描病变肠管,T2WI 横断面:TR、TE 分别为3 824 ms 和110 ms,NEX 为3 次,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5 mm、0.2 mm。③T1WI 横断面:TR、TE 分别为573 ms、8 ms,NEX为2 次,层厚、层间距分别为4 mm 和0.5 mm。④定位矢状位后以冠状面T2WI(TR 3 824 ms,TE 10 ms,NEX 为3 次,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 mm、0.2 mm)平行扫描病变肠管。

1.3 诊断标准与观察指标

诊断标准:①年龄超过18 周岁;②便秘、血便、脓血便等症状频发;③活检病理结果确诊。

观察指标: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MSCT和MRI 检测结果与其进行对比,分析分期诊断价值及准确性[6]。严格以第六版《AJCC 癌症分期手册》视为分析标准,其中肿瘤侵犯至黏膜下层为T1,肿瘤侵犯至固有肌层为T2,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并到达浆膜下层为T3,肿瘤穿透脏腹膜为T4。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频数、百分比(%)表示,P<0.05 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分期结果

此研究两年内共纳入60 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病理证实T4 期7 例,T3 期26 例,T1 ~T2 期27 例。

2.2 MSCT 和MRI 检测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

下表数据可见,MSCT 诊断符合率为80.00%,MRI诊断符合率为83.33%,MSCT 联合MRI 诊断符合率为96.66%。具体数据见表1 ~3。

表1 MSCT 和手术病理诊断情况比较 单位:例

表2 MRI 和手术病理诊断情况比较 单位:例

表3 MSCT 联合MRI 和手术病理诊断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结直肠癌以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为多发部位,多因素的联合推动下,结直肠癌发展成为临床常见且高发性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的进一步加重,极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且由结直肠癌所致的临床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7]。诸多临床研究指出,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年龄、饮食以及家族遗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8]。结直肠癌发病后,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所以极易被忽视;随着疾病的加重,部分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已经处于疾病中晚期。临床将结直肠癌的发展期分为四个阶段,其中T1 期肿瘤侵犯至黏膜下层,T2 期表示肿瘤侵犯至固有肌层,T3 期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并到达浆膜下层,T4 期肿瘤穿透脏腹膜[9-10]。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外科手术成为现阶段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手术治疗方案只适合于T1、T2 期患者,T3 和T4 期患者需要联合放疗或新辅助化疗方式进行。可见,疾病分期工作至关重要,是决定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关键和根本。降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分期,不仅可提高治疗成功率,还可有效降低术后转移并降低疾病复发率[11-12]。

精确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所处病情分期,可帮助医务人员后续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现阶段临床对结直肠癌患者开展诊断,多以患者排便情况为基本依据,后联合影像学手段展开综合判断[13]。MSCT 分辨率和清晰度较高,扫描速度快且能实现大范围(肠道及周围)扫描,因此借助该技术,可实现结直肠微小病变的扫描,同时MSCT 的开展,还可近距离地观察患者病变肿瘤的大小、形状、所在部位等具体情况,继而根据不同部位调整扫描范围。MRI 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为原理开展扫描工作,继而充分显现患者信息。临床指出,借助MRI 便可获得丰富信息[14]。

MSCT 的应用,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成像,继而大幅提高检查时间和安全性,MSCT 术前的分期扫描,可提高并清华扫描准确性。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借助MSCT 可实现快速检查并扩大检查范围[15]。在临床实际使用过程中,MSCT 更适用于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此类人群年龄大、身体虚弱,且检查耐受力不高,而MSCT 无创无痛且安全高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从效率方面展开分析,MSCT 扫描速度快且影像质量较高,因此检查过程中不会存在盲区而造成漏诊、误诊情况[16]。

此研究共纳入60 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MSCT诊断符合率为80.00%,MRI 诊断符合率为83.33%,MSCT 联合MRI 诊断符合率为96.66%。证实了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工作中应用MSCT 联合MRI 检查的价值和优势。分析原因:MSCT 的使用,可确保患者病变部位清晰显示,继而采集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来展开诊断,可直观观察病灶组织肿块和转移现象;但MSCT 方式对T1、T2 分期并不够准确,所以单纯的MSCT 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借助MRI 检测结直肠癌分期情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清晰观察直肠各层结构及解剖细节,并通过矢状、冠状等多种体位图像来对肿瘤进行全面评价[17]。MSCT、MRI 均是目前临床常见且常用的诊断方式,其中MSCT 的使用,可观察病灶内的具体情况和实性成分,同时借助增强扫描还可发现强化不明显的病灶囊性部分,加之MSCT 获得的图像分辨率较高,所以扫描速度较快,尤其适用于肿块体积较大的患者[18]。MRI 部分特性与MSCT 较为相似,但MRI 在出血性坏死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T1WI 图像可准确反映肿瘤中是否有出血区域,T2WI 图像可准确反映陈旧性出血。MSCT 通过对比病灶区域和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异来进行诊断,并借助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继而获取高空间分辨率,提高对钙化灶、出血灶的敏感性[19]。MRI 是一种软组织分辨率较高的诊断技术,加之该技术具备无辐射优势,所以可以通过多种成像序列来充分且全面地显示病灶信息,继而重构T2WI 导向并鉴别局部组织关系。MSCT 联合MRI,可确保局部结构充分显示,在图像重建后可充分显示病灶解剖位置的具体情况,继而分析病灶分期关系[20]。

综上所述,MSCT 联合MRI 应用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工作中具有显著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并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符合率直肠癌病理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术前MRI检查对宫颈癌病理分期及宫旁浸润评估的诊断价值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直肠癌便血与痔便血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