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

2022-06-26 12:24李静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李静

松滋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康复科 湖北省松滋市 434299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PSUI)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当腹压大于最大尿道压,无逼尿肌收缩的状态之下,出现不随意的漏尿,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高达18.9%,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达28%[1]。近年来关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逐年增加,对其认识程度不断加深,盆底肌训练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既往研究表明,盆底肌训练和生物反馈电刺激都能有效改善症状,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更加高效、便捷[2]。本研究进一步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PSUI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松滋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350例PSU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初产妇,身体健康,自然足月分娩单胎婴儿,年龄18~35岁,孕周36~42周,婴儿体质量3 000~3 600g。所有患者符合《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的诊断标准[1],依据临床症状主观分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表现为在咳嗽、打喷嚏和大笑时发生尿失禁,不需要使用尿垫;中度表现为在突然运动、快速行走及跳跃时发生尿失禁,需要使用尿垫;重度表现为轻微活动或者平卧体位改变时发生尿失禁。有盆腔手术、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尿失禁等病史者、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者、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38岁的高龄产妇、双胎或多胎妊娠史不在本研究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5例。对照组:年龄(25.4±7.8)岁,轻度105例,中度70例,病史(1.6±0.1)个月,孕周(37.0±2.1)周。对照组:年龄(26.4±6.7)岁,轻度99例,中度76例,病史(1.3±0.2)个月,孕周(38.0±1.6)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尿失禁程度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训练治疗,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宣教和指导,指导患者进行Kegel训练,保持卧姿并配合进行收肛活动,每组坚持10个3秒钟的收缩和放松,重复10次为1组,每次坚持2组,3次/d,连续训练8~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治疗仪(PHENIXUSB4,法国)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及时检测产妇I和II类纤维的肌力、耐力、疲劳度以获取盆底肌恢复情况。治疗前阴道局部用药,以减轻治疗初期的不适感。电刺激主要采用三个参数,其基础数据如下:脉冲频率为50 Hz,脉宽为250 μs;脉冲频率8~32 Hz,脉宽330~730μs;脉冲频率20~80 Hz,脉宽20~330μs。通常以频率50 Hz、脉宽250 μs的电刺激率先开始,需考虑患者的身体素质和承受能力,当患者感觉肌肉强力收缩但不疼痛时便可以适当调整强度,达到唤醒产妇本体感觉的效果。然后依次予以频率8~32 Hz、脉宽330~730 μs和频率20~80 Hz、脉宽20~330 μs的电刺激,分别用以促进I类肌纤维、II类肌纤维及腹部和会阴收缩,连接神经元。最后选择用I类和II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加强训练。即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取平卧位,将肌电位探头放进患者阴道内直至探头颈末端,用于输出电刺激,3个腹部表面电极记录肌肉收缩信号,医师可以根据显示器上的波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平均30 min/次,2次/周,共计治疗10~15次,5~8周结束。

三、疗效评定及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3]:采用主观评价及国际尿控协会1 h尿垫试验评价疗效,分为3个等级。治愈:自觉尿失禁症状消失,运动、咳嗽或大笑时无溢尿,尿垫试验<1g;好转:溢尿症状改善或自觉症状减轻,尿垫试验尿量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盆底肌力评价: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按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盆底肌力分为0~5级,共6个级别,应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PHENIX,法国VIVALNS公司)对盆底肌进行肌力检测,以患者Ⅰ类纤维肌力为评判标准。患者收缩盆底肌肉Ⅰ类肌纤维,按照持续程度划分,持续0 秒肌力为0级,持续5秒肌力为5级,分别测量和记录患者出院前后的盆底肌力等级,等级越高,代表盆底肌恢复得越好。(3)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主要分析盆底肌肉肌电值、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次数和24 h尿垫试验,盆底肌电值用于反应盆底肌的功能状态及神经支配情况,24 h尿垫试验反映患者在特定时间内尿液渗出的含量。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例(%)]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肌电值、UI次数及24 h尿垫试验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肌电值、UI次数及24 h尿垫试验尿液渗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肌电值升高,UI次数及24 h尿垫试验尿液渗出量减少,观察组盆底肌肌电值升高更明显,UI次数及24 h尿垫试验尿液渗出量减少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肌电值、UⅠ次数及24 h尿垫试验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肌电值、UⅠ次数及24 h尿垫试验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盆底肌肉肌电值(μV) UI次数(次/d) 24h尿垫试验(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75 16.5±4.7 57.1±16.2ab 2.5±0.7 0.8±0.3ab 15.9±8.9 3.6±0.5ab对照组 175 15.9±4.8 18.6±7.52a 2.2±0.5 1.2±0.5a 15.5±8.5 8.4±1.1a

讨 论

由于分娩时间过长,母体盆底韧带和肌肉过度扩张,盆底组织的韧带或结缔组织受损,阴道收缩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殖器官脱垂,诱发PSUI。如果盆底肌受损以后不及时治疗,尿失禁现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严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在不断改进,人们健康理念也在不断提高。盆底肌训练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医护人员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缩紧肛门动作并不断反复训练,以减轻排尿紧迫感和不适感,有利于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功能的恢复,缓解尿失禁症状,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效果更好[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安全性高,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较单一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佳。从PSUI的发病机制分析其原因,女性的控尿能力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盆底肌肉强度。因此,康复治疗的首要任务便是恢复盆底肌肉功能,同时提高尿道闭合压和增加膀胱逼尿肌的稳定性。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通过有效运动改善盆底神经功能,增强肌肉的收缩力和张力,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从而为尿道提供有力的支撑,增强对尿道的控制能力,避免大笑或者咳嗽时尿液流出。从仪器的作用机制分析,仪器作用时产生和传递的不同电流可以刺激阴部神经的传出纤维,并通过神经元的连接强化对逼尿肌的抑制效果,防止其收缩过程中影响正常排尿,从而抑制尿失禁状况,提高满意程度[5]。该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进一步得到印证。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和各项指标的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盆底肌电刺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联合治疗对于预防产后远期阴道松弛、阴道断端垂落等具有积极作用,患者治疗后尿液渗出情况明显减少。同时,生物反馈治疗仪可以精确测量盆底肌的盆底肌力、耐力、收缩力和反应速度等,有利于医护人员根据测量信息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训练计划,既保证治疗效果,又可降低疾病复发率。除了正确的治疗方式,患者接受治疗的程度和坚持锻炼的时长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联合治疗无效的案例便是因患者依从性差所导致,这同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合[6-10]。但需强调的是,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考虑患者的病程、治疗时长、身体素质、医疗消费水平等各方面情况,针对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如出现病情复发或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则需及时停止锻炼或者借助药物治疗促进身体恢复。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PSUI有利于促进产后盆底肌康复,改善尿失禁症状。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还能够用于治疗儿童排尿功能障碍[11],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