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与流行音乐创作在设计美学上的共通性

2022-06-27 01:57高渤轩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建筑与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和弦建筑师

文/高渤轩 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刘 贝 南昌大学体育学院

李浩龙 南昌大学艺术学院

引言

建筑艺术在空间中创造实体,音乐艺术在时间上营造听感,前者是实在具象的,后者是缥缈抽象的,但看似两个分化极端的艺术种类却可以引发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纵观古今中外的建筑空间设计作品可以发现,具有美感、艺术感的建筑其在结构、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带给人们以音乐韵律般的审美享受。早在19 世纪初,德国浪漫派哲学家们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观点建立了建筑与音乐间比喻化的联系,德国音乐理论家豪普德曼也提出了“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观点。在20 世纪中期,我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建筑之间的通感》一文中,分析了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并以此来类比明清故宫在空间上的重复与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与流行音乐创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1 世纪也出现了不少将建筑与音乐相融合的实践,如威尼斯双年展中出现多个与音乐相关的建筑设计。在优美的音乐与具有艺术美感的建筑中,均能够看到序列结构、和谐比例、音乐技法符号特征等元素的运用,要想更好地探索音乐与建筑空间设计的关系,就要将音乐与建筑空间设计进行同角度的对比分析。

1 要素的互通性

现代流行音乐有三大基本要素:节奏、和声与旋律线,现代主义建筑也有三大基本要素:结构、功能与形式。这些要素的特征、表现形式在一定方面存在着相同的特点和规律。

1.1 音乐节奏与建筑结构

节奏是现代流行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节奏上单纯的律动可以称为音乐,比如鼓的独奏(图1),它没有和声也没有旋律但也可以成立。但如果没有节奏的存在,单独的和声或旋律无法称之为音乐。音乐中和声、旋律是基于节奏表现出来,也反映了节奏的形式。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声音构架,它因听觉关系而展现出重复、变化的规律。

图1 四小节鼓独奏乐谱(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结构同样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如节奏与音乐的关系一样。没有结构支撑的建筑无法以实体方式存在,而有的建筑仅靠优美的结构也可以深深地震撼我们,例如瑞士设计师雅克·赫尔佐格设计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那暴露在外的宏大复杂的钢结构(图2)。建筑中的形式与功能也是基于结构的存在而展现。结构是建筑在空间上的实体构架,它因受力、材料的关系而展现出和节奏律动相同的规律。

图2 鸟巢钢结构节点(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1.2 音乐和声与建筑功能

和声是指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两个及以上的音同时发音的声响效果,在流行音乐中和声具有不同的色彩,如明朗、忧郁等,也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属和弦、下属和弦、主和弦等。这些和声进行在忧郁与开朗、不稳定与稳定之间形成张力,推动着歌曲的发展。在流行音乐中的和弦进行存在一定的模式,很多乐曲的和弦级数进行是一致的,如大调和弦进行1-6-4-5、小调和弦进行4-5-6 等。和弦级数的进行模式决定着音乐的基调:大调的和弦进行开朗明亮,而小调的和弦进行阴暗悲伤,在一首乐曲中,和弦进行也会对旋律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像很多流行音乐采用同样的和弦进行模板,很多建筑往往都具有相同的功能,而在沙里宁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功能是建筑的最重要的要素,就像部分流行音乐中和弦进行影响着旋律那样,一些建筑的功能也影响着建筑形式,比如商业建筑多采用玻璃幕墙的形式、博物馆外立面多采用较封闭的实墙等。

1.3 音乐旋律线与建筑形式

音乐旋律线是由不同或相同音高的音符在时间维度上按一定的规律表现的乐句,它是流行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往往就是歌手演唱的部分,大多数听者对一段音乐记忆最深的印象就是旋律线。一段好的旋律线可以使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建筑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与音乐旋律线相似:形式可以是不同或相同的建筑构配件或结构在空间维度上按一定序列组织的建筑形象,它同样是建筑设计中需要着重考量的要素。就如听众记住歌曲的旋律线一样,人们对一座建筑的记忆点往往是建筑的形式,如悉尼歌剧院的白帆顶形式,广州电视塔的小蛮腰形象等。一个令人深刻的建筑形象和好的旋律线的作用异曲同工,都可以丰富受众的想象,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20 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使人们联想到出海的船、礼帽;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所设计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使人们联想到出水的芙蓉花等。

2 创作手法的互通性

当我们发现这些要素之间的共通关系,就可以进一步发现建筑设计与音乐设计的互相启发性。在两者的创作手法上、甚至经济生态上都存在着很多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

2.1 重复是作品发展的动力

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建筑空间设计,其均需要创作技法给以支撑,比如:在音乐创作中,“重复”是极为经典的创作技法,一段乐句中通过重复音符不断加强节奏感,一首歌曲中通过重复乐句来不断加强主题,将乐曲推动到高潮阶段。在建筑空间设计中,重复也是基础的创作手法,以“红砖美术馆”“奥迪亚洲研究中心”(图3)为例,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风格的建筑物设计作品,其基础的手法就是将建筑元素大量重复,以此强化视觉效果,达到设计目的。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建筑师认为韵律美可以通过建筑结构的间距、建筑形状的不断重复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不同形状的建筑结构、不同参数的间距体现出来,促使建筑结构具备规律性。

图3 红砖美术馆与奥迪亚洲研究中心(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2 计算机技术发展对设计与创作的影响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音乐和建筑的设计生产过程:在建筑方面,从20 世纪末出现CAD 到如今的BIM 技术信息平台与参数化设计,建筑师由过去的手绘图纸、晒蓝图,到现在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整个设计出图流程以及模拟施工。在音乐方面,音乐家们从过去的乐谱记录音乐到现在的计算机MIDI 编曲,从过去的在录音棚录音、磁带收录到现在甚至可以全部在计算机上用虚拟乐器的音源完成整个音乐制作。过去的大编制音乐录音可能邀请几十人的弦乐组甚至交响乐队,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如今一位音乐制作人用MIDI 键盘和音乐制作软件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录制。

2.3 自由平立面与音乐即兴

1926 年柯布西耶在“新建筑五点”理念中提到了自由立面与自由平面,而这些手法都是基于“多米诺体系”:即用钢筋混凝土柱与楼板承重的框架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使墙不再承重,墙只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于是建筑师们便可以用墙自由地划分平面空间、在墙上自由地开洞来塑造立面造型,从此建筑造型摆脱了实墙结构的束缚,与之前的形式截然不同。但大多数建筑师仍会将立面设计成规则水平长窗,直到20 世纪中后期建筑评论家哈斯克尔就国际风建筑的相似性提出批评,主张从爵士乐中的即兴创作和切分节奏中汲取灵感,改变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墙形式,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甚至不规律的立面开窗方式,他的这种主张在20 世纪末的解构主义建筑中得到了响应,应用在很多解构主义建筑设计中。

与建筑自由平立面的设计手法相似,在现代音乐中也有音乐即兴创作的手法,在即兴创作中,乐手们在演奏时不会按乐谱演奏固定的音,而是在事先共同设计的和声进行或相同的音阶里进行即兴创作,如果和声进行是即兴音乐的结构体系,乐手便像建筑师自由划分平立面那样用音符自由创作。可以说自由平立面与即兴音乐的灵活多变,大大激发着音乐家与建筑师的灵感。

2.4 音色设计与材质搭配

音色决定着音乐中声音的听感特征,材质则决定着建筑中实体的观感与触感特征。随着21世纪音乐制作和建造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对音色的编辑与润色越来越真实,建筑材料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音乐家与建筑师比以前也更加注重音色与材质的设计。

在音乐方面,浩室乐派作为电子音乐的流派之一,其最明显的听感特征便是那肥厚温暖却有力的贝斯音色,这种特殊音色的出现得益于贝斯合成器,音乐家通过计算机对传统的贝斯音色进行各种参数的编辑,如均衡、混响的改动等,形成极其具有辨识度的音色(图4)。在建筑方面,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作为东方建筑师的代表之一,他十分重视对木、竹材质的运用。木与竹是东方建筑的传统用材,又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然材料,既承接了东方建筑的古老文化,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人拉近了距离。隈研吾的CG 口腔科学博物馆(图5)采用独特的积木堆叠法,用当地的木条搭建出形态精致的室内外空间。有序排列的木材不同于钢材等较冷峻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亲和力,从而使建筑内外具有一种有机整体感,仿佛融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但是又有着极强的辨识度,吸引着过往的人们。

图4 贝斯音色编辑界面(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5 CG 口腔科学博物馆(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2.5 流行音乐与现代建筑的更替周期

音乐产业中,歌曲的更替速度非常快,好的歌曲容易被更多地传播和演奏,而制作粗糙的作品很快就会消失在茫茫的歌单中。这促使着音乐行业一刻不停地向前发展,音乐人与音乐作品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在建筑行业,一栋建筑的寿命短则有十年,长则有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建筑的更替速度非常缓慢。落后的建筑可能在设计之初就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建成之后成为城市的灰色角落,对城市空间产生着消极的影响,但它往往很难立即拆除。想激发建筑行业的生命力,我们或者可以学习音乐的经济生态:世博会、奥运会、艺术展的建筑往往最具有生命力,因为它们像音乐产业一样,如果不能吸引人们或对城市空间产生消极影响,它们很快就会被遗忘,导致拆除和更新。但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可以迅速拆除,这需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要考虑现在,也要把未来的种种因素考虑进来。

2.6 建筑改建与歌曲改编

过去的岁月留下了很多建筑精品与音乐经典,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经典在某方面可能出现不适应现代需求的地方,这便需要建筑师与音乐家们运用现代的手法使这些经典重获新生。建筑改建与歌曲改编在手法上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北京798 工业区是建筑群改造更新的典型成功案例,建筑师模仿原样更新建筑的面貌,并加入一些新的现代元素,如涂鸦等,保留建筑的结构形式,进行一定的修缮,赋予建筑新的现代功能,如展览、观演等功能。同样在歌曲改编中,音乐制作者们经常选择保留原曲的旋律部分,而在节奏与和声上进行新的编排,如孟庭苇所演唱的《往事》,其旋律来自于经典的英国民歌《House Carpenter》,经过音乐家的重新编曲,赋予现代流行音乐的和声与结构,古老的民歌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前文中我们对建筑与音乐的三要素进行了类比,比较建筑改建与音乐改编的手法,建筑师与音乐家保留的分别是建筑结构形式与歌曲旋律,改变创新的分别是建筑功能与歌曲和声,这些要素的对应关系在这里再次一致,所以建筑与音乐不仅在要素上存在共通性,在一些创作手法上也存在着共通性。

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创作与现代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在音乐创作中的结构重复变化、音色听感运用等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同样能够体现出艺术美感。在今后的建筑空间设计中,建议可以主动研究具有较强赏析价值的音乐作品,聆听音乐的流动与韵律变化,体会其中的节奏规律,提炼出其中的比例、序列、创作手法,然后根据建筑空间设计实际情况,适当运用,进一步丰富空间设计,促使建筑空间具有一定的韵律美、数列美、规则美与形态美,促使建筑空间设计兼具流动性与空间造型。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和弦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