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地区老年教育实践回顾与发展启示

2022-06-28 12:58刘逸楠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苑长者澳门

刘逸楠

(北京开放大学, 北京 100081)

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1],大力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我国老年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随之不断深入,众多学者对我国内地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经验与不足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是港澳地区由于文献数据有限,已有研究相对较少。基于相近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民族社会心理特征,港澳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经验,对于内地老年教育事业的融合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港澳老年教育发展脉络

纵观港澳老年教育的发展历史,可将港澳地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脉络划分为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

表1 港澳老年教育的发展阶段

1.起步期

在20世纪80年代(澳门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港澳地区老年教育的发展以补缺为主,兴趣为辅,主要是为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扫盲识字课程,或开设短期兴趣班。该时期老年教育的服务形式以碎片化的识字、唱歌、手工艺及健身体操等为主,参与者多理解为一种文娱康乐活动去参与。究其原因,这与当时两地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社会福利政策对老年人口服务的重点还是在收入保障、房屋供给等方面密不可分,因此把该时期老年教育的发展划定为起步期。

2.规范发展期

1980年至2000年期间(澳门为1990年至2000年),港澳开始为老年人开设长者“大学”“学院”,以相对规范系统的方式举办各类长者学习课程及活动,因此把此阶段划分为规范发展期。

(1)香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长者已有机会参与一些兴趣及学习课程。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部分安老服务机构加强了对长者教育的重视,视其为一项较专门的服务,为长者开设长者“大学”或“学院”,由专人负责,以较有系统的方式举办各类长者学习课程。但此时期长者教育并不是正规教育机构(如大学)的发展重点,高等院校在实施上,亦多限于提供一些让长者可报读的成人持续进修课程。

(2)澳门: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澳门地区在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下开设专门的长者书院。澳门理工学院一直以来均以服务本地人为主,除开办日间及夜间的高等教育课程之外,还开设成人教育课程及公务员培训等。澳门理工学院在服务所有澳门人的理念推动下,于1997年,时任院长葡萄牙人狄伟立教授参照欧洲的老人大学的模式,尤其是建于1976年的葡萄牙里斯本老人大学的办学经验,在征得政府同意的前提下,开始于澳门理工学院内筹设长者书院。期间征询了多个政府部门、团体及澳门理工学院等各高等学校的意见,并通过澳门社会工作司的协助,于老人中心内派发调查问卷,由此了解长者对学习的期望与喜好,从而设计最适合的课程供长者选择。筹设过程历时两年,直至1999年国际老人年,长者书院正式成立。

3.政策研订期

2000年以后,港澳地区出台制定了老年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行业原则等,促进老年教育服务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因此认为两地老年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政策研订期。

(1)香港。1)空中教育模式。香港电台于2001年开办“空中进修学院”,长者通过收听电台广播的节目进行学习。2003年,随着香港的安老小区服务转型,分布全港各区的长者地区中心及长者邻舍中心将长者教育作为中心的工作重点。这一时期的香港长者教育发展,绝大部分课程仍由安老服务机构(包括长者中心及安老院舍)提供,主要以教室学习模式进行,由机构职员或教师主导,负责开设适合长者的课程,长者在其中的角色为单纯的学习者。

2)第三龄学苑的长者“四自”学习模式。2005年,一些较热衷于推广长者教育的安老服务机构合作推行崭新的、强调长者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第三龄学苑计划”(U3A)[3]。此计划是通过发放种子基金,资助经甄选产生的安老服务机构,让他们培训50岁或以上的第三龄人士,继而成立“第三龄自主学习中心”。各中心需依下列原则运作:

“自发”——让第三龄人士因共同兴趣而凝聚,自主组织学习活动;

“自管”——由第三龄人士策划中心方向,确立实际推行模式;包办中心所有财政及行政管理、招募导师及学员等工作;

“自教”——由第三龄人士担任导师,设计课程及授课,教学相长;

“自学”——第三龄人士为中心之学员,持续学习。

现在全港211间长者中心中,已有48间加入此第三龄学苑网络,成为自主学习中心并开办课程,为本地退休人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3)制定《长者学习立场书》及《长者学习约章》。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联同有关安老服务机构于2006年制定及公布了《长者学习立场书》及《长者学习约章》。《长者学习立场书》分为三部分,包涵:全球老年化带来的挑战、长者学习权利、需要与意义及提出社会各界在推动长者学习上可扮演的角色。不少安老服务机构均支持及签署约章,以表示其未来将更积极地推动长者教育的发展。

4)推动设立长者学苑。特区政府辖下的“安老事务委员会”推行一项以中、小及大学作平台的创新性长者学习计划,在全港各区共设立约190间长者学苑。[4]参与的学校开放校舍,由学生、教师、其他专业人士或长者义务导师为长者学员授课,让长者可拥有自己的校园,重过校园生活,委员会向每所学苑提供一次种子基金。[5]合作办学团体以自负盈亏的方式去举办课程及活动。

(2)澳门。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2007年澳门政府成立了长者事务委员会,其目标是协助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研究、构思、执行和监察长者方面的社会政策,尤其是与改善综合生活素质和社会共融相关的政策。该委员会撰写的《长者权益保障纲要法》第十七条列明:“政府应积极推动长者终身学习。政府应为长者持续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鼓励相关教育机构为长者举办各类型教育活动,并向发展长者持续教育的私人实体提供必要的支持。”[6]2011年政府推出“持续进修发展计划”,为每名15岁以上的居民提供澳门币5 000元的进修资助,供符合资格的居民在三年内,修读可以提升个人素养和技能的课程。因此,如果长者选读一些经政府审批的课程,便可以使用该资助支付学费。这个计划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长者教育的发展,因为它既吸引了一些教育机构开办长者课程,也鼓励了更多的长者参加学习。第二阶段的“持续进修发展计划”已于2014年6月再次推出,进修资助金额提升至澳门币6 000元。第三阶段的计划已在2017年4月推出,符合条件的居民在2017年至2019年间,可以使用澳门币6 000元的进修资助金,让有意自我提升的居民继续受惠。

2013年,政府成立“澳门养老保障机制跨部门研究小组”,该小组已于2016年4月完成《澳门特别行政区养老保障机制及2016至2025年的长者服务十年行动计划》,由“医社服务”“权益保障”“社会参与”及“生活环境”四大范畴组成,其中“社会参与”设有子范畴“持续教育”,以“响应长者的学习需要,支持长者持续增长知识水平”为目标,制定短、中及长期的措施[7],由此推动长者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港澳老年教育运行模式与现状

1.香港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长者学苑已成为香港地区老年教育的主要支柱,形成了跨界合作、跨代共融的典型特征。

(1)跨界合作。虽然香港老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是劳工与社会福利局,但是在老年教育服务项目的实践中,香港非常注重跨界合作,这一点在长者学苑办学主体的多元性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长者学苑一般由慈善机构、办学团体、社会福利机构、已注册的家教会等社会组织联合创办。而香港特区政府在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承担决策制定、统筹协调的角色,比如为推动长者学苑持续发展,于2009—2010年度财政预算中拨款1 000万,成立“长者学苑发展基金”,至2014年又向发展基金注资5 000万,并先后于港岛、九龙及新界三区成立“长者学苑联网”,以支持各区内的长者学苑,协助其更有效地运作。机构来源的多元化,为长者学苑在课程设置、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提供了保障,促进了香港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跨代共融。至2020年,全港共有180个长者学苑,建于中小学内的长者学苑共174个,建于大学内的有6个。将长者学苑建在学校中,为长者就近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大中小学生以讲师、助教、义工或者同学身份与长者学员共同完成教学活动[8],为长者搭建了“双向”的学习平台,一方面长者可以向年轻人学习,掌握新事物和新技能,另一方面也可让长者把自己的知识传授他人,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群,实现老有所为。由此,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与学校学生、在职教师、校友、家长会等群体接触的机会,扩大了老年人的社会交际范围,增进了老年人与年轻群体之间的互相学习、沟通,促进跨代共融、长幼同心。

2.澳门

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现在澳门的长者教育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式开展:

(1)政府开办的长者课程。澳门理工学院长者书院是澳门有系统的、正规的长者教育机构,办学宗旨是实践终身教育的理念,让长者有机会重返校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丰富和更新知识,肯定自我价值,更积极地融入现代社会。由于在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内运作,因此长者书院在行政上必须依循澳门特别行政区相关法规行事,在教学的管理上必须跟随澳门理工学院的模式,然而,由于长者书院开办的课程属于非高等教育,所以长者书院也有一套符合长者需要的规章制度,使长者书院能够规范化地运作。为了让长者入读的机会均等,报名以先登记、后抽签、再报名的形式进行。长者书院的课程由一年至四年不等,让长者根据自己的状况自由选读。根据澳门理工学院年度报告显示,2019—2020学年,长者书院招收学员1 598人次。[9]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成人教育中心也有提供长者课程,但种类比较少,主要是国画、书法、社交舞等。课程以季度开办,报名形式与澳门理工学院长者书院一样,以先登记、后抽签、再报名的形式进行。

(2)政府资助开办的长者课程。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与澳门社会工作局都以资助的形式支持社团办理长者教育,而且为数不少。澳门是一个社团的社会,有一万多个大大小小的社团。社团的业务范围很广,长者教育主要是在社团下设的长者活动中心开办,以短期兴趣班及以季度开办的课程为主,报名以抽签形式进行,但并没有设立离开制度。

(3)民办成人教育中心或夜中学开办的长者课程。由于政府推出了“持续进修发展计划”,促使本来只开办成人进修课程的一些民办成人教育中心都增办长者课程。澳门商训夜中学也看到长者教育的需求量,在2012年,利用现有的校舍、教学设备及行政人员,于白天开办长者课程。课程以季度开办,同样地也没有设立离开制度。

根据澳门教育青年局“持续进修发展计划”,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统计显示,55岁及以上的长者共25 466人参与学习,占该年龄层总人口的17.31%。

三、发展趋势与启示

纵观港澳地区老年教育创建和发展历程,其课程设置、办学理念、组织运行等方面各具特色,但均在本质上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老龄化”的发展要义。从实践创新、发展趋势的视角,可以为内地老年教育的发展带来以下启示。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港澳地区经过起步期、规范发展期,而后进入政策研订期,依据老年人所需,注重推动立法研拟,为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以澳门为例,澳门政府为老年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并给予资助支持,制定了小区教育计划、持续进修发展计划、“退休准备与生活规划”社区教育及推广活动资助计划、长者导师资助计划、《长者权益保障纲要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10]正是这些富有可操作性且在老年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为港澳地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而内地老年教育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经萌芽期、初创期、发展期、推进期[11],可能进入政策研订期的发展阶段。结合当前老年教育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信息化水平、资源整合等方面面临的困境,这些困境实际上是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的表现。虽然天津市、徐州市、安徽省等地相继颁布老年教育条例,福建省、上海市、宁波市等地颁布了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或社区教育促进条例,但我们仍需制定国家老年教育或终身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为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将老年教育作为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

2.规范办学,提升教学质量

港澳地区在办学实践中,注重制度运行实效,大力提高办学规范化水平。以香港为例,长者学苑成立、运行、监督等方面具有明确规范的机制,内容涵盖申请资格、运行要求、经费保障、教学内容、学分互换、质量保障等方面,对每门课程招生的最低人数与最高人数、教室对开放时长、老年学员参与学习活动时购买保险的方式等细节之处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在教学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上,港澳地区以学习者为中心,形成了多主体、宽领域、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如香港彩龄学院课程设置以长者需求为主导,划分为应付、沟通、贡献、成长四类学习需求,对应开设优质生活系、文化艺术系、语言文学系、宗教哲学系、健康管理系、音乐及舞蹈系、资讯科技系七个学系,其下设的各进修中心按学员需求,于不同的学系内开办多元课程供学员选择。根据需求幅度理论,将港澳与内地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内地课程内容更偏重满足老年人应付型需求、表现型需求,而服务型需求、影响型需求、自我超越型需求较少涉及。[12]因此,内地老年大学应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规划,提升课程设置的层次性,明确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学校运行各环节的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3.汇聚社会力量,促进跨界共融

港澳地区以多元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全面扩增老年人的学习机会,促进跨界共融。比如香港在老年教育产品供给上,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各安老服务机构、全港中小学校及大专院校成为老年教育的实施主体,并通过组建长者学苑联网,促进了各个长者学苑之间的相互协作,推动了课程和学习资源的共享、学分互认、交流合作等,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而内地老年教育多依靠政府力量,根据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中对办学主体性质方面的相关调查数据,在部分省份(1)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天津、江苏、安徽、上海、河南、湖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老年大学学校性质数据。26 862所老年大学(学校)中,政府主办主管的学校共19 184所,占老年大学(学校)总数的71.4%,非政府部门(包含企业、学校、军队、民间机构、农村集体、个人等机构组织及个人)主管主办的老年教育机构占比28.6%[13],与港澳相比,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导致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学习资源供需脱节、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因此,内地老年教育应通过组建联盟、激活市场运作机制、政府购买专业服务、培育专业化的社会组织等方式进一步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14],满足老年人日益扩大的学习需求,实现供需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学苑长者澳门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澳门回归日
会发光的鲯鳅
与家有关的字
学苑诗风
勤劳小矿工
《弟子规》节选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