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

2022-06-28 01:44吴金徽于振宇
大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探地超声波灾害

吴金徽,于振宇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广西 柳州 545005)

0 引言

地质工程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工程项目类型,地质工程建设的实际效果将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加强对地质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是确保地质工程运行的重要基础。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地质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加强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的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地质工程安全、稳定运行[1]。

1 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基本概述

1.1 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定义

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主要是灾害防治施工材料以及机械材料内部的损坏情况,在不影响材料外观的基础上,开展的灾害防治技术类型。在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中,可以利用材料自身内部结构的特点,对存在的异常和缺陷进行灾害防治,利用各种技术反应变化和手段,在现代化设备的帮助下,对整体质量以及外部结构、状态的类型、数量、性质、位置、尺寸、分布情况进行灾害防治,是目前工程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类型[2]。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是目前建筑行业、工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灾害防治技术类型,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实际发展水平有所体现,因此,加强对技术的应用是今后相关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射线灾害防治技术、超声波灾害防治技术和磁粉灾害防治技术,本文针对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现阶段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包括回弹法灾害防治技术、雷达灾害防治技术以及超声灾害防治技术。

1.2 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原理

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物质自身的声、光、磁和电等基本特征进行灾害防治,在不损坏物质外表的基础上,对各项性能进行灾害防治,找出灾害防治目标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将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快速有效地体现出物体缺陷产生的位置、数量以及规格等相关内容。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传统灾害防治技术相比,自身并不具备较强的破坏性,在灾害防治完成后不会对材料造成影响,同时灾害防治的技术具有较强的全面性,可以全方位的对物体材料进行灾害防治,这也是传统灾害防治技术不具备的优势之一[3]。除此之外,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不仅能够对原材料进行灾害防治,还能在施工完成后对材料进行再次灾害防治,保证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目前,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的范围主要是对焊接工作表面存在的缺陷进行检查,对材料的实际状态进行灾害防治,避免材料表面出现划分、腐蚀、起皮等问题。与此同时,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还能够对部分材料的内部状态进行灾害防治,进一步保证材料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加强对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是保证地质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

1.3 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特点

当前,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通常具备以下特点,如表1 所示,希望在后续工程能更加全面有效地对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进行应用,不断对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更好地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表1 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特点

2 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在地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我国地质工程施工项目不断增加,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也得到全面的应用,各种灾害防治技术的不断完善,让地质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得到全面优化。在目前,我国地质工程主要应用的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回弹灾害防治技术、雷达监测技术、超声灾害防治技术,本文针对3 种灾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希望对今后地质工程建设与发展有所帮助。

2.1 回弹灾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

2.1.1 回弹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原理

回弹灾害防治技术主要是根据弹簧重锤的原理,通过传力杆来对混凝土表面施工效果进行灾害防治技术,通过重锤将反弹的作用力、距离作为灾害防治目标,按照标准参数指标,对混凝土表面使用强度进行判断。回弹灾害防治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混凝土表面强度以及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判断,从而对质量进行灾害防治的技术方法。在使用的阶段中,主要是对地质工程的坝体或者其余混凝土施工部位进行灾害防治,灾害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性特点,灾害防治结果也具有一定的额可靠性。回弹灾害防治技术不会对混凝土表面产生影响,也不会对混凝土后续的使用造成影响,但是回弹灾害防治技术需要抽样的数量和较多,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对混凝土强度效果进行保障。虽然近几年来多种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不断出现,但是回弹灾害防治技术依旧具有较为明显的代表性,设备仪器的结构较为简单,很容易进行操作,是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中应用较为频繁的技术类型[4]。

2.1.2 回弹灾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的阶段中,有效地将回弹灾害防治技术进行应用,能在一定程上对施工质量进行保障。在技术应用的准备阶段中,灾害防治技术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设计、配比以及强度有着详细的掌握和了解。在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方式的基础上,保证灾害防治表面的清洁和平整,不能存在污垢或者松散等问题。每一次的灾害防治需要保证10 次或者以上,如果灾害防治结构表面尺寸不足,技术人员可以适当的减少灾害防治次数。在灾害防治中,需要保证灾害防治区域之间保持2m 以上的距离,回弹仪需要垂直与混凝土表面,以减少违规操作对灾害防治结果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灾害防治区域内不能存在石子或者气孔,在测量完成后需要选择具有特性的数值尽心个分析,从而取得平均值,以此来与标准参数进行对比。在回弹数据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将数据结果中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去除,随后对剩余数值进行计算,从而获得灾害防治参数结果。地质勘探工作主要是形容技术人员使用勘探设备对指定位置或是指定范围的地质情况展开全面勘察、勘探工作,勘测人员需要对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实施整合处理、重新梳理,为后续进行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依据。由于地质勘探工作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勘探工作的实施情况,不但会直接影响岩土工程的施工效果,而且和开发利用矿山具有紧密关联。对于地形条件、地势情况比较复杂的地区,工作人员通过地质勘探数据能够清晰的了解施工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的岩石结构和矿山分布情况,能够为采矿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勘测单位需要提高对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岩土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数据保障。在进行勘察工作的过程中,勘测人员应该重点提升勘察工作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勘察流程的规范性,因此工作人员在岩土勘察工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性较强的勘察方式。

2.2 探地雷达灾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

2.2.1 探地雷达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原理

探地雷达主要是利用射线发射的技术,将高频率的电磁波脉冲送入地下,从而对施工质量进行灾害防治的技术类型。探地雷达设备的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控制板、发射机、射线机、接收机等。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较强的电磁波用过射线机向地下进行发射,电磁波在传播的阶段中,如果遇到不同的电性介质或者分界面,就会出现反射或者散射的原理,接收机将电磁波扩散情况进行接收,在计算机中对电磁波频率和扩散数据进行分析,将分析数据结果进行记录,从而确定地下物质分布情况。

2.2.2 探地雷达灾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

探地雷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多数会在工程勘测、水文地质勘察以及工程施工阶段中进行应用,在地质工程中有效地将探地雷达灾害防治技术进行应用,能有效地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控制,加强坝体和堤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地质工程后续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地质工程施工的阶段中,探地雷达灾害防治技术能够更加精准的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灾害防治,如果存在问题可以真实有效地将数据进行反馈。同时,技术还能对地质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保证地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达到施工标准的基础上减少后续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在应用探地雷达灾害防治技术过程中需要利用仪器设备获取各项数据,必要时可以深入对施工进行探测,利用计算机将采取数据进行全面的处理,最终以剖面图的形式展现。

2.3 超声波灾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

2.3.1 超声波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原理

超声波灾害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声波的形式进行灾害防治,通过声波在物质中振动的频率和速度,对实际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保障。在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中使用超声波技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灾害防治,利用超声波的瞬间应力原理对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进行灾害防治。如果发现混凝土中存在金属材料或者灵敏度较高的材料,设备仪器将会快速发生反应。超声波灾害防治技术的各项性能指标良好,并且声波的穿透性较强,在混凝土中能很好地进行传播,同时超声波的适应性较强,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影响,操作以及成本较低,这也是超声波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的主要价值,超声波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自身的优势,也使得技术在多个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2.3.2 超声波灾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

超声波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经常会在混凝土结构灾害防治中进行应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在对超声波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时,主要分为双面灾害防治和单面灾害防治两种方法。双面灾害防治主要是利用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截面中进行应用,对截面的大小没有特定要求,在灾害防治中需要将探测头放置在截面两侧,从而对混凝土结构质量进行灾害防治。灾害防治工作开展中,仪器设备会发射超声波,随着声波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扩散情况,利用接收设备将相关数据以及传播情况进行接收,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将最终结果整理完成后,制定成报告进行展示。单面灾害防治技术需要在混凝土截面较大的部位进行使用,在一侧安装发射仪器,对混凝土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有效的保证探测结果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中,还能利用超声波灾害防治技术中的表面传播技术,对各个部位不同的声波变化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产生的裂缝深度、位置、大小进行判断,快速对存在问题的部位进行补救,进一步保证地质工程施工的质量。

3 结语

在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的阶段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明确的掌握和了解技术的应用,保证灾害防治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对灾害防治技术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对比,在实际应用中,尽可能对缺点进行改善,发挥出真正的优势。相关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现场,科学合理的对地质环境应用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进行选择,进一步保障灾害防治结果的精准性,减少地质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地质工程在后期能更加安全、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探地超声波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探地雷达法检测路面板脱空病害的研究
基于超表面的探地雷达增强探测研究
全极化探地雷达系统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蝙蝠的超声波
基于Niosll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
基于探地雷达法的地下管线探测频谱分析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蝙蝠的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