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2022-06-28 01:44聂冬梅
大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建筑施工

聂冬梅

(安徽润泽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安徽 六安 237000)

0 引言

现阶段,人们对于建筑施工质量要求不断上升,为了能够在施工工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在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引入装配式外挂体系。利用预制件作为施工过程中一些结构的重要构成,包括叠合楼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这种施工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施工现场的作业效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具体应用就是将在特定工厂预制出的构件直接拉到现场进行组装,有效提升了建筑施工的作业效率,也提高了部分关键位置的精准性,是提升建筑施工作业水平的一种新型方式。通过构件生产线的加工,能够保障构件的尺寸的精准度,有效地缩短构件加工以及后续装配过程中的时间投入,为提升施工作业的效率提升企业的利益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做好装配式施工作业,就需要做好施工作业各项工作的策划,确保各项内容预算的准确性,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这也是目前施工企业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工程预算及作业过程中的成本把控这两个方面着手,讨论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益和质量的策略。

1 装配式工程成本投入较高的原因

1.1 发展规模小、速度慢

装配式建筑工程在20 世纪初期开始崭露头角,最初应用于国外一些建筑施工中。直到20 世纪中期才开始传入我国。例如,北京民族饭店就是最早采用装配式技术方式的工程。尽管这一技术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已经在建筑行业内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由于工程总规模小,发展速度较慢。同时,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对于装配式的构件施工要求较低,厂家无法大规模进行生产,使得生产成本增加,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成本投入[1]。

直到2015 年,建筑行业开始注重这一技术的应用,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和发展要求。由于之前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需求不多,导致相关的成本投入较高,这也直接造成了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程成本较高的情况,这与施工企业提高利润率的目标相反。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装配式施工与市场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上升,导致该项技术的淘汰。而且很多装配式的构件的生产并未达到规模化、集成化,这也造成装配式的生产标准不一致,使得产品质量的达标率较低,产品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造成浪费,这也是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投入较高的主要原因。

1.2 加工和安装成本较高

与传统的施工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构件进行加工和安装,这又是额外的支出。而每一个装配式的建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会用到大量的构件,这也进一步导致装配式工程的投入成本升高。相比之下,在同一类型的工程项目中,如果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其所需要的构件数量要比装配式施工方式少1/3 左右[2]。由于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应用水平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缺少行业的标准和市场的监管,导致混凝土构件在生产质量和销售价格方面参差不齐。尽管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我国一直大力提倡使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然而,由于投入成本高,使得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2 关于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具体措施

想要通过装配式施工方式获得一定的收益,就必须强化对投资成本的管控。关于造价管控,可以从以下5 个方面着手进行。

2.1 从设计入手

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造价工作人员首先应当结合实际需求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项目设计的图纸对设计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而获得翔实的数据信息,如果在核验图纸的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沟通和调整。

除了从设计施工角度出发,施工企业还需要从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经济变化角度出发,加强与规模化构件生产厂商之间的联系,强化二者之间的沟通合作,做好企业上下游之间的配合,从而确保整个构件生产链的连续性,确保构件生产的质量和效率[3],最终降低建筑施工企业在造价方面的投入,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进行混凝土构件的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时,应当加强与生产厂家之间的联系,对生产的构件进行设计优化和数据精确,确保构件的规格、尺寸的准确性。这样能够保证构件入场使用时能够与生产需求完全契合,便于施工安装,减少后续进行修正的投入,减少成本的投入。

(2)施工企业与构件生产厂家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能够让构件的生产更加稳定。厂家在生产相关构件时会依照生产施工需求进行计划,同时能够依照施工单位的要求对构件的尺寸、规格、重量等进行有效地把控,对于后续的运输安装也能选择更加合理的方式。通过这种长期有效的合作不仅能够让构件安全、合理地得到应用,同时也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4]。在进行装车时,生产厂家可以按照施工单位的应用顺序进行装车,确保构件施工时间的合理性,这样也能够减少构件仓储方面的资金占用。

2.2 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优化施工方案,即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应用的合理性,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的投入。作为项目造价的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施工阶段的各项信息,做好现场数据的勘察和收集,以便能够科学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过程中使用何种工艺以及具体的施工方式。具体到装配式的施工方案,主要是指各个构件的拼装工作。应当尽可能选择使用同一种施工流程、施工技术和标准,这样能够减少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偏差,也能够避免因其中某个环节和施工条件的不同导致最终的造价成本出现较大的差距。

2.3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工程量清单对于施工以及后续的结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确保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首先应做好清单编制的说明,通过科学、有效的计算方式来确保清单自身依据的合理性。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普遍,各项管理内容相对明确,所以对于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清单计价等应用都非常成熟。但是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无论是工程顺序还是工艺流程,甚至施工技术和方式都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因此在分项管理的过程中很难做出清单内容的明确划分。这就要求在编制清单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关的说明,避免出现概念混淆或概念不清的情况。尤其是针对施工设计标准要求和规范或者是在采用新技术和工艺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技术交底[5]。

然而,在实际进行清单编制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内容非常细致,比如浇筑作业后的振捣施工、套筒注浆、打胶等内容。这些不同的工艺应用导致清单内容变得非常琐碎,无法保障所有内容都能够准确地在清单中得以体现。因此,在制定清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施工清单的尽可能细化,避免出现漏项、丢项、错项的问题。比如在进行装配式施工工程的现场,当装配式的构件运达施工场地,需要对其进行入库存放,为了保证构件的稳定性还需要对构件进行加固。尤其是一些体积较大的构件加固难度也会更高。那么在清单中则需要对这项费用进行罗列。在进行清单编制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对项目中对应的项目内容的特征进行清晰地描绘。在进行项目结算的过程中由于项目特征描述不清导致后续进行造价结算时出现纠纷的问题非常常见,所以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需要做好清单的特征描述。比如在进行PC 件的运输作业时,如果在清单编制过程中仅写了构件的成本,忽略了构件的运输距离以及后续固定式的费用投入,就会出现造价索赔的情况。

2.4 材料价格的管控

采用装配式的建筑施工方式,预制的构件以及相关部件的质量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也会对整个工程施工的造价产生影响。做好这两方面的价格管控是把控工程造价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来保证材料的价格和供货品质,对于一些特定情况下所需要的特定材料价格可以通过比对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暂定价,然后寻找相应的供货商确定最终价格。

2.5 人员培训

工程施工造价工作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内容。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应用和技术方式。同时在计算方面由于各个环节之间的连续性较高所以还是一项对系统要求较高的内容。然而由于我国前期关于装配式施工的项目较少,对于造价工作人员来说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造价的管理工作,必须注重强化对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能够得到有效的管控。

3 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管控措施

尽管目前装配式建筑已经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中开始兴起,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法律约束,所以造成行业乱象丛生,即使在一个工程项目中也会出现成本差异。而且目前参与PC 构件的生产厂商较少,在缺少竞争的情况下,施工成本也会增加。为了真正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需要从施工设计、材料招标、施工竣工等关键环节进行强化管理,并对目前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优化和完善。

装配式构件通常是由生产企业完成构件加工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运输费用,如果设计不合理必然会加大运输成本。所以企业可以结合构件特点选择更加适当的运输方式。也可以就近选择符合生产标准的厂家来降低运输成本的投入。当然,政府可以推动构件生产规模化的发展,通过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提升构件标准,降低构件价格。

装配式的工程施工更加环保,作为地方政府应当推出一系列的利好举措来促进建筑行业大力采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方式。通过税收优惠、强化装配式试点项目的应用等方式,扩大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范围和规模[6]。

当然,除了上文阐述的管控措施以外,作为地方政府也应当支持装配式生产企业向着行业龙头的目标发展。以政府单位为主导进行多方资源的调配和通力合作,建立良好的三方关系,具体见图1。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全产业链结构,通过优化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深度合作和优化转型,带动企业向着行业龙头的目标发展。

图1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作为龙头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必然要从自身的技术投入、工艺应用等方面着手研究,从而确保施工工艺的品质,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于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4 结语

装配式施工方式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是一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发展变革,它不仅满足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也是优化建筑施工,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方式。而从施工建筑的造价管理以及成本管理出发,利用优化预算编制、推进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生产和技术等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装配式工程施工建设的成本投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建筑施工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