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阈下县域旅游发展探究

2022-06-29 21:06王海琴
旅游纵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

王海琴

摘 要:2019年,石林县凭借自身优势,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利用不合理、产业融合不紧密、综合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依旧制约着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步伐。因此,本文从石林旅游发展的现实出发,对其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仔细查找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根源,努力探求得以优化和完善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全域旅游;县域旅游;石林县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升,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大众消费,游客的消费方式和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旅游景点”模式逐渐转化为全域型、联动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现代化的消费需求。

作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旅游大县——石林县,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深厚,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获得了众多国际国内品牌,成为石林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发动机”。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步伐,突发情况对景区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也充分暴露出石林旅游业在门票经济、产业融合等方面的严重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水平,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笔者对石林县的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帮助石林旅游业突破瓶颈、重获生机,实现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还能为其他类似旅游目的地区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案例借鉴和现实启示。

(一)品牌经济持续发展

近年来,石林县在获得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品牌的基础上,获得了“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佳世界遗产、中国最美地质公园、旅游厕所革命最佳景区、昆明市市长质量奖、云南省省长质量奖、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21年,石林县接待游客10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旅游业成为石林县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石林县除了发展悠久的石林景区、乃古石林景区、云南石林长湖风景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还建成万家欢蓝莓庄园、杏林大观园、冰雪海洋世界等多元化的旅游新业态;开发了以石林民族文化大观园彩玉加工、小叠水水利发电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基地;打造风情浓郁的“彝乡八寨”,形成了以彝族第一村、糯黑撒尼文化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补齐文创产品空白,推出了石林旅游IP形象、阿诗玛娃娃等一系列文创产品[1]。此外,还发展了温泉养生、三七种植、犀牛养殖、生物科技等大健康产业。这些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为石林旅游锦上添花,丰富了石林旅游发展的要素载体。

(三)配套设施日渐完善

在改造提升方面,大小石林景区游览面积从 4 km2拓展到12 km2,新建了生态停车场、景区环林路、休闲公园等服务设施;改造提升了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等景区配套游览设施;加强了冰雪海洋世界、万家欢、杏林大观园等景区停车场建设。在交通设施方面,规划建设了长湖景区、大叠水景区旅游专线公路,加大了县城与重点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铁站出口、乡村旅游点等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力度。在旅游厕所方面,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精品旅游厕所30余座,石林县上榜厕所革命最佳景区。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在主要景区景点建立了统一规范的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完善石林游客集散中心功能,建成集游客集散、宣传咨询、管理调度、投诉处理、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为游客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服务。

(四)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在旅游住宿方面,冰雪海洋世界、杏林大观园、银瑞林国际大酒店、同策戴斯大酒店、紅杉湖温泉酒店、水上石林等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品质的旅游住宿设施投入使用,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在饮食方面,形成了以石林羊汤锅为代表的石林七大名宴,以普世老民族、彝米水乡为代表的石林餐饮名店,以陈记老燕风味凉卷粉、杨氏百年蒸蒸糕为代表的石林名小吃,以阿着底玉花园、糯黑石头寨四通园为代表的石林特色农家宴[1]。目前,全县共有餐饮接待单位1000余家、住宿接待单位200余家,分布在景区、县城和特色旅游村寨。同时,全县300余家住宿餐饮企业、零售商户、休闲娱乐业可通过“去哪儿网”“携程网”“美团”等第三方电子平台开展网络销售和订单业务,极大地提高了旅游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一)存在的问题

1.资源利用不合理,全域旅游发展不均衡

作为云南旅游的一张名片,石林旅游发展起步较早,现已开发建设了10多个景区景点,但仍然是以大小石林景区为核心,乃古石林、长湖等景区为补充的观光型游览体系。万家欢、杏林大观园、冰雪海洋世界等新兴旅游项目的入驻,为石林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大小石林景区一枝独大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改变,到访游客主要集中在核心景区,其他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石林浓郁的民族文化也没有得到有效提炼和开发,未能充分融入旅游发展中转变为经济优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也是千篇一律,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发展思想不统一,全域旅游推进合力不足

全域旅游是综合性的,涉及住建、环保、市场、卫生、交通、公安等众多部门,但是石林县旅游管理部门在统筹各类资源、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导致很多旅游项目规划不统一、建设不集中、推进缓慢等。例如,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只征地不开工、只开工不建设或建设后难运营等,严重阻碍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步伐,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历史遗留问题,每年政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去应对解决。同时,各涉旅部门在参与全域旅游监管方面协调配合不到位,出现权责不明、职能交叉或重叠等现象。例如,每到黄金周,石林游客拥堵、交通不畅、服务跟不上、旅游投诉增多等问题屡见不鲜,极大地影响了石林旅游服务的整体形象和水平。

3.旅游供给不充分,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餐饮方面,石林的特色餐饮普遍规模小、档次低,缺少品质化、国际化的旅游餐饮接待点。在购物方面,缺乏对本地特色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旅游商品的研发种类、销售规模、档次与石林旅游品牌形象不匹配,效益不佳。在娱乐方面,虽然每年的彝族火把节都能吸引数十万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但是持续时间较短,规模效应不大,缺乏针对游客开放的兼具文化性、民族性、体验性的常规娱乐项目。在设施环境方面,部分景区存在设施设备老化、服务功能不完善问题;旅游厕所布局不够合理,有的处于半闲置状态;部分景区交通不便,公交车发车频率较低,发车时间与停靠站点不固定。在智慧旅游方面,大数据运用、智慧调度、智慧营销等功能不健全,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4.产业融合不深入,综合效益不高

近年来,石林旅游因“门票经济”一片大好,大小石林景区门票收入年均5亿元左右,形成了“一枝独秀”,但是综合收入甚微。据统计,大小石林景区门票收入占景区总收入的90%以上,乃古石林、长湖景区也是如此。石林县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措施,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但是融合度不高、产业链不长。例如,旅游与文化融合,石林县至今没有一台像“印象丽江”那样具有轰动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文艺演出,文化产业的开发多停留在初级展示和自娱自乐阶段;再如,旅游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由于没有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项目吸引游客进行二次消费,每年几百万游客资源的浪费,出现“人旺财不旺”的局面。

(二)原因分析

1.发展理念不科学,规划引领不足

在早期的石林旅游规划中,由于政府发展思路不清晰、预见能力不足,编制的旅游规划未能充分结合市场需求,旅游开发多以观光型为主,休闲型、康养型、文娱型、亲子型开发滞后、培育不足。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又由于政府统筹意识不强,各景区景点功能定位不明、特色优势挖掘不深,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旅游的综合效益。近几年,石林县政府虽然在宏观上制订了一系列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但是在微观落实上缺乏针对资源整合、产业融合、项目推动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旅游规划过于“泛”而忽略了“精”,导致全域旅游发展不均衡,不能充分发挥全域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巨大联动作用,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跨越发展。

2.体制机制不顺,全域旅游推进缓慢

石林县的旅游管理体制虽然经过多次的改革与调整,但是改革不够彻底,政、事、企不分,职责权限模糊交叉、权责不明。同时,现有的旅游管理机构级别设置不够高、力量相对较弱,不能很好地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特别是在调动各涉旅部门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方面比较乏力,常出现职责“错位”、功能“缺位”、管理“越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消费体验和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2]。此外,由于参与协调机制不健全,域内大部分公众、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力不足、渠道不畅,进而影响了全域旅游的推动格局和共建共享氛围。

3.供给主体单一,公共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石林县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而财政资金有限,旅游公共服务供给通常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加上受体制机制的影响,供给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对称。市场主体受“经济人”动机的影响,参与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投资的积极性不高,而域内大部分公众和社会组织受体制机制和自身精力、能力的限制,在参与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常出现“有心无力”的现象。这些因素集聚一起,导致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游客的二次消费和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

4.要素保障不到位,全域旅游发展成效不明显

在人才保障方面,石林县缺乏像旅游规划、智慧营销、项目运营、金融投资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同时受体制机制、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且少数招录的高素质年轻人才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都向更好、更大的单位、地区迁徙。在资金保障方面,虽然石林县设立了全域旅游发展资金,但是大部门专项资金被用到了水电、道路、标识标牌的改造上,而在景区环境的提升改造、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智慧旅游项目推进等方面投入不多,再加上受国家门票价格下调等因素的影响,石林县的旅游收入锐减,财政资金进一步吃紧,从而制约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步伐和总体质量。

(一)坚持统筹协调,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

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筹部署”的理念,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制订一个目标清晰、思路明确、一抓到底的旅游发展规划,实现景区景点内外一体化,全面整合资源,全面优化产业布局。二要有序开发旅游资源,率先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等旅游资源,形成规模,引领示范。三要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避免千城一面、千景一格,鼓励首创精神,注重观光型、康养型、文化型、体育型旅游资源的整体融合,形成百花齐放、业态丰富的现代旅游大格局。

(二)健全管理体制,提高全域旅游推进合力

一要按照“精简统一、管理高效、运转协调”的原则,健全石林县全域旅游工委,做实县文化和旅游局,补强管理团队,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全域旅游发展机制[3]。二要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重复管理或无人监管,使全域旅游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个环节衔接有序。三要坚定旅游业的核心主导地位,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使各职能部门由条块分割向横向联动转变,加强其在资源开发、项目建设、产业融合、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统一谋划、整体布局、集聚发力、协调推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三)实现主体多元,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務体系

一要采用平臺搭建、资金补助、政策扶持等方式为市场、社会、公众等主体参与全域旅游服务提供支持,优化营商服务环境,培育壮大市场等组织力量,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二要补齐要素短板,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围绕“文、商、养、学、闲、情、奇”七大旅游消费新需求,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农业生态休闲游、养生养老度假游、体育赛事游、研学旅行、民族文化体验游等多种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三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要打造便利的交通网络,实现域内各景区景点无缝衔接;抓好景区周边、县城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公厕、停车场、饭店、酒店等消费场所;抓好阿诗玛文化产品开发、特色风情小镇建设、美食购物街区打造,发展茶楼、酒吧、演艺等休闲服务业,让游客留下来,形成二次消费。

(四)实施“旅游+”战略,提高全域旅游综合效益

一要推进“旅游+农业”融合。按照“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竞争”的思路,充分挖掘各乡镇的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小镇,促进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发展深度融合。二要推进“旅游+工业”融合。积极探索新型材料旅游综合体打造,建设集产、销、学、研、旅于一体的新型石材博览园;拓展石林彩玉深加工与文创产品伴手礼打造,不断丰富旅游商品供给;深化绿色食品与生物医药科技深度开发,促进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三要推进“旅游+文化”融合。要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建设阿诗玛文化演艺中心,形成旅游观光文化增长极;提炼民族文化元素,注重城市风貌改造,重塑旅游城市形象。

(五)强化要素保障,增强全域旅游发展活力

一要加强资金保障。要抢抓机遇,争取重大项目建设、新兴项目试点、争创荣誉品牌等专项资金补助;积极寻找战略投资合作者,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BOT)、移交-经营-移交(Transfer-Operate-Transfer,TOT)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等模式融资,扩大资金来源;发挥市场作用,逐步建立以市场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补充、社会资本广参与的多元融资体系[4]。二要加强人才培育。要采用短期聘用或与高校、科研院所机构合作等方式,引进旅游规划、智慧营销等方面的高层次稀缺人才;采用外出学习考察、专业培训等方式加强领导干部知识储备、经验积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领导能力;加强对一线服务人员、商户、景区周边居民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此外,还要贯彻“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理念,对优秀人才给予购置住房、子女就学、家属随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福利照顾,使其扎根石林,安居乐业,为石林全域旅游发展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效用[5]。

[1] 姜晗.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云南省传统景区转型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0:18.

[2] 李兵.安福县全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22.

[3] 魏敬斌.桂林市雁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践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9:10.

[4] 网易日照.五莲发力强旅兴县改革攻坚[EB/OL].(2020-07-16)[2022-04-16].http://sd.news.163.com/20/0716/10/ FHLD7O3H04379D5T.html.

[5] 王付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1:46.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
传统农耕存留区的农旅融合路径构想
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高职旅游类课程改革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