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服务产业论视角的移动互联时代旅游城市国际传播的语言策略研究

2022-06-29 21:06黄馨蕾廖佳园
旅游纵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言服务

黄馨蕾 廖佳园

摘 要:移动互联时代,语言交流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语言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旅游城市的国际传播需要新的推进思路。基于语言服务产业论视角,文章分析了旅游城市国际传播的现状、内涵与语言服务的要求,并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旅游城市国际传播;语言服务;语言服务产业论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LOYOO’双语电子导游小程序”(S202110649103X)。

语言是人类交流最为基础的工具,经济活动是一种双方或多方参与的行为[1],离开语言,经济、社会活动便难以开展。进入21世纪,语言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语言服务是新兴的学科,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征。王立非等认为语言服务是以跨语言能力为核心,以信息转化、知识转移、文化传播、语言培训为目标,为高新科技、国际经贸、涉外法律、国际传播、政府事务、外语培训等领域提供语言翻译、技术研发、工具应用、资产管理、营销贸易、投资并购、研究咨询、培训与考试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2]。这种服务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内容或方法提供服务的行为和活动[3]。移动互联时代,旅游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地位在区域经济建设中日益升高,对语言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语言服务都不可或缺。近年来,语言服务行业的兴起为旅游景区推介的语言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特别是随着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渠道,采用多模态的语言、图片、视频等方式获取旅游资源。在这个意义上,充分发挥语言的服务功能,开展多元语言服务,为旅游业的智慧化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如何立足语言服务与旅游行业的特点,推进两个领域的融合,是语言服务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语言服务产业链,对移动互联时代旅游城市的文旅传播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从语言服务产业论的视角出发,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旅游外语服务是指外语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服务,旨在打造无语言障碍的沟通[4],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展示当地人文历史及经济发展,不仅可以凸显城市的良好形象,还可以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推动城市整合文旅资源,发挥地方优势,进而打造城市品牌,扩大国际知名度。目前,国内旅游城市语言服务更多地重视景区实地服务,忽略了城市的推介与宣传,尤其是如何利用外语进行全面的国际传播。国内有关研究也更倾向于“如何服务国外游客”而非“如何吸引国外游客”,如有学者基于“互联网+”背景分析区域内旅游外语服务现状,指出依托互联网,旅游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仅局限于培养旅游外语服务人才、提升景区语言服务质量方面[4]。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必须重视语言资源与文旅的有效融合,语言服务在推动地域交流合作及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作用。部分地区的语言服务侧重翻译等实际应用,缺乏品牌、资源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考量[5]。因此,在“走出去”发展战略背景下,要提高我国文旅外宣能力,吸引更多国外游客来华参观,全方面提升景区语言服务质量,让游客感受灿烂的中国文化,从而实现文化输出,这对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国内旅游城市语言服务现状,充分调动当地语言服务资源,利用互联网进行广泛宣传成为国内旅游城市外宣的重要手段。

(一)移动互联时代旅游城市国际传播的内涵

旅游是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当社会经济、个体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旅游成为人们追求的休闲方式,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容易产生压力,旅游需要游客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及闲暇时间,人们外出旅游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移动互联时代,旅游城市国际传播的手段与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传统的国际传播方式仅限于传统媒介传播平台,传播范围较小,传播效率低。而互联网的发展则逐步改变了当今旅游城市的宣传方式,融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社交软件、网络社区、短视频平台等新兴传播方式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对旅游城市而言,抓住这一机遇,加强语言的媒介作用,以多种语言方式提升当地旅游推介的效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是移动互联时代地方旅游文化发展的内涵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上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开始关注中国文化、中国景观与中国人文。因此,要加强语言服务功能,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无论是在理念维度还是在实践层面,已成为各界共识,并正在成为现实。当前,除了國内市场,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旅游城市也应放眼海外市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国内旅游城市也正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因此向海外市场大力推介国内旅游城市,吸引国外游客入境参观,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是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海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二)互联网时代旅游城市国际传播的新特点

“互联网+”时代,旅游消费者的外出选择日趋多元,传统的国际传播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旅游城市的推广宣传面临新挑战,呈现出多模态、内容新、受众广的特征。

以往旅游城市的宣传手段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线下宣传。当前,随着互联网及其终端技术的发展,其推介方式逐渐显示出多模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推广过程中融入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方式更加多元化。例如,“峨眉山识途旅游网”公众号融合了多种现代技术手段,为游客展现了一个更加鲜活的峨眉全景。其中,“直播峨眉”版块为峨眉山各个景点的实时监控场景,“金牌解说”版块提供了有关峨眉山的音频导游服务等,通过新形式、多模态的方式对外宣传峨眉山,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实地一探究竟。

推介内容的语言表述更凸显多元化的特点。当前,社交平台、旅游网站的兴起催生了各大网红自媒体,而这些网红自媒体也逐渐成为旅游城市推介过程中的重要力量,特别为青年人推崇。相较于景区官方语言较为正式、视角相对固定的介绍与推广内容,自媒体从更为新颖、灵动的角度给游客提供了更“接地气”的景点介绍与旅游攻略。比如融入网络热词、推荐当地美食等,精准切合了游客对旅游的新向往与新需求,从而大大提升了旅游城市的推介效果与吸引力。

除此之外,由于互联网时代旅游城市推广的方式与内容皆有创新,因此各大景点对外宣传的辐射范围与受众也更加广泛。例如,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同程旅游平台,打造了一次线上线下协同开展的研学活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国游客深度游览扬州全域,使当地优势旅游资源的对外传播推广向纵深发展。要采用多种语言、以多元化、多模态的方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文案包装,适应不同的国际游客,也是当前互联网时代文旅资源推介的重要增长点。

旅游城市的国际传播,不仅需要立足旅游城市本身的建设,也需要整合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渠道传播方式,运用全媒体和文化传播策略等,从而满足不同的游客群体的需求。要充分考虑语言服务的功能,将语言服务融入当地特色是强化旅游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有力途径。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推介

移动互联终端的便捷性使信息能实时到达受众。旅游城市在对国外进行宣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迅速、便捷的优势,实时发布当地旅游信息。同时,要加强宣传内容的创作,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关联性强的特点,紧跟时事热点,借助互联网互动性强、信息覆盖率广、成本较低的优势,做好市场信息调研,深入了解游客心理及需求,打造文旅语言服务信息平台,创作景点语言服务的宣传视频等,让语言服务于当地文旅产业的推介,满足多语种游客的实际需求,提高旅游城市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进而提升当地旅游效益。例如,国际旅游城市乐山市当地的乐山师范学院学生自主研发的“LOYOO智慧化双语导游小程序”便是一款以中英双语为基础的数字化双语语言服务导游产品,该校学生开发的小程序立足于峨眉旅游文化国际化推介的需求,基于微信平台开发而成的,内含双语文字与音频,嵌入实时卫星定位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峨眉山景区,弥补了峨眉山景区双语导游语言服务的市场空缺,同时为峨眉山当地文旅产业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积极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多元需求

旅游城市文旅产业要向纵深发展,提升推广效率,必须分析顾客群体的特点,利用不同客户群体,进行语言包装与针对性推广。在推广过程中,语言服务必须注意形式,确保广告具有针对性。语言本身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征,语言的形式丰富多样,因此在推介过程中,可利用多模态语言,根据不同年龄段、职业、来源地的游客进行精准投放[6]。比如利用微信小程序平台,采用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各种形式,实现推介手段多样化,吸引更多游客群体。“峨眉山景区”公众号与视频号根据各年龄段的游客需求不同,分别制作了不同风格的视频,并进行精准投放,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审美需求,使景区更具吸引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各类平台、公众号等提供订票、景区导览等基本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为提升服务品质,微博、短视频平台、公众号等还可以融合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提供“景区实况”等功能,方便游客足不出户体验峨眉金顶的美丽风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游览。

(三)将地方特色有机融入景区语言服务

旅游城市在对外宣传过程中,需要融入当地的地理、文化特色,立足自身优势,凸显与众不同,尤其要注重通过多种语言包装,指向文化传播的要求,打造当地特色文旅品牌[7]。以国际旅游城市乐山为例,乐山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双遗产乐山大佛、峨眉山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内外游客众多,需要有全面的多语种语言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的平台和环境,可以开展线下语言服务传播活动。线下可采取车身广告、宣传手册、明信片、邮票等多种传播方式,针对前来城市旅游的游客开展传播工作。此外,当地可以通过各种线上平台,充分利用当地悠久灿烂的佛教文化,基于汉、英、日、法、德等语种,精心制作有关当地佛教传说故事的外语宣传视频、音频等,投放于微博、Tik Tok、微信、抖音、快手等各大平台,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景区语言服务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在全球移动互联时代,语言服务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语言服务行业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在当前文旅国际传播需求的形势下,采取新的语言服务形式推动旅游城市的稳健发展是必然趋势。语言服务产业论为旅游城市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旅游城市在对外宣传时,应充分发挥语言服务功能,根据传播推介的受众群体开展个性化精准营销。此外,要结合城市文旅产业的特点,做到“一城一色”,即将语言服务结合当地特色,更好地发挥语言服务推介功能。总之,优质的语言服务有利于提升当地旅游产业宣传的深度与广度,以国际化传播为要求,利用移动互联的优势,推动语言服务与文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带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也能够进一步对外推广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提升地方文旅资源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强起来”和“走出去”。

[1] 颜李萍.旅游英语人才培养与乐山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研究: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J].品位·经典,2021(10):105-108.

[2] 王立非.从语言服务大国迈向语言服务强国:再论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学科、语言服务人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1):3-11.

[3] 陆沫冰,李立鸿.旅游景点英语语言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沙湾古镇为例[J].西部学刊,2020(2):50-55.

[4] 林森,许晓菲.“互联网+”背景下吉林省旅游外语服务现状分析[J].当代旅游,2018(4):35.

[5] 吕鹏,杨喜刚.“一带一路”视阈下江苏地方旅游外宣推介语言服务研究:以扬州、泰州的外宣翻译材料为例[J].英语广场,2019(4):50-52.

[6] 王明新,崔启亮,王志涛.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语言服务产业链[J].中国科技翻译,2013(4):58-60.

[7] 王晓宏.语言服务视域下四川茶文化旅游景区语言景观研究[J].福建茶叶,2020(7):112-113.

猜你喜欢
语言服务
浅谈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下的公示语英文译写
中国企业国际化背景下语言服务企业应对挑战的有效措施
西安市外国籍留学生语言生活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亚投行”建设的外语人才需求及服务对策
高校英语专业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探索
提升河南博物院对外语言服务能力 促进河南良好国际形象建构
基于实践基础上的陪同口译特征分析及相应建议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解读
技术传播视角下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观
浅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对语言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