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学教评一致性的双循环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6-29 01:44苏振旋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教双循环教研

苏振旋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蓬江教育一直上下求索。2015年,探索自主开发区域评卷系统与评价系统,2018年,形成区域学校教学发展增量评价系统,全力打造区域个性化信息技术应用环境。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给蓬江教育注入强心针,当年就形成涵盖增值评价方式的区域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系统。

2020年,省教厅印发《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蓬江被选定为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区。结合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及专家的意见,出台《蓬江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并提出“区域整体推进模式”顶层设计思路。建立以省市专家为导师,以区域研修指导团为主导,以学科教师为主体,形成三大推进体系。(如下图,整体推进)一是区域实施模式推进体系。以区域学教评一致性的双循环培养模式为载体,推进策略的实施;二是教研训整校推进体系。以校本教研训指导团、校本管理团、学科组组长为实施主体,制定教研训与管理机制,组织、指导、保障教研训实践落实,完成整校推进的任务;三是区域应用环境创新推进体系:以区域“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模式”为基础,创新应用环境,培训应用能力,搭建信息化应用的立交桥。追求四大效果。形成区(校)推进策略、智慧型信息化应用环境,双师型应用人才倍增、区级应用资源丰富。

一、把准问题挑战,理清解决思路

互通、共享、高效,信息化给教育改革带来一个个惊喜,专业、复杂、海量,适切性给教育者带来一个个困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不够,对学教评应用支撑不足;教育者信息化学习与应用水平不高,对教育教学管理应用支撑不足;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环境建设水平不高,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用支撑不足;具备信息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人才短缺,对深度学习研究与实践教学应用支撑不足等等,面对系列难题与挑战,通过认真分析区情校情,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提出融合提升工程2.0实施同步走计划,实施从熟练应用、整合应用到研发应用,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的理念与应用技能”的问题,二是“应用环境适切性”的问题。

如何转变教育管理者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提升工程2.0实施的首要问题,通过系列培训,区域达成“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课堂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共识,只有教育管理者及教师充分把握好现代教育理论,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方法,才能发挥应用技能作用。只有信息化应用环境适切于本地本校实际,才能发挥能力提升工程2.0效能。因此,教育理论优先于信息技术、管理机制优先于管理细则、教学方式改革优先于应用系统研发成为蓬江教育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共识。解决教学方式改革第一道屏障是培养大批德馨艺高的师资队伍,建构区域“学教评一致性”的双循环培养模式,教师发展“学教评一致性”循环培养模式与学生成长“学教评一致性”循环培养模式形成数据互用,效果互动,评价互证。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均指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在学生成长“学教评一致性”循环培养实施过程采集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对课堂学习环境的铺垫有效性判断,问题价值性诊断,知识变化改变量分析,思维训练延伸达成度考量,调整教师培训方向,从而提高教师发展“学教评一致性”循环培养模式应用效度。解决教学方式改革第二道关口是教学设计的优化,经过多年实践总结,“联系课标、教材、学情,追求知识目标、思维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四到位”成为蓬江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范式,全面提升区域教师教学设计水平。解决教学方式改革第三道难关是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通过“目标、任务、活动、评价”闭环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模式”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应用“简单、便捷、移动三支持”5G应用工具提高课堂教学评价效率与效果,实现实时跟踪、伴随式收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全面推进区域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评价的可操作性。

二、言能践行,初见成效

建构“一核双循环三驱动四平台十路径+n系统”信息化应用模式,并作为区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抓手。以“质量导向、学教并重、凸显素养、整体优化”为核心锁定培养目标。以区域教研基地建设、基于学·教·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模式、“学·教·评一致性”的双循环培養模式为项目驱动确保教学改革落地。以区域增值评价、一评三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为价评价驱动,激励评价对象教与学的创造力释放,确保教学改革效益提升。智慧政务、智慧教学、智慧评价、智慧应急四大智能平台全面实现共享互通,网联物联,覆盖教育事务方方面面,n系统撑起教育应用一一专项落实。信息化系统性的推进,夯实提升工程2.0实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与课程整合能力,全面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成效显著,呈现三大特征。

(一)改变区域信息化应用理念,创新应用环境形成区域推进模式

通过“明确责任,精准实施”提高思想站位,挖掘各方力量,建立“一核四柱八机制”实施指南,对标对表,以点带面、分类实施;实施“细化措施,规范推进”明确进度推进,以组建优秀团队为抓手,制定路线图,做到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推进有序;开展“专家指导 领导带头”清晰方向。组织省市专家团亲临讲座指导,全面了解校情,摸清需求,优化工作思路。采取“先研后训,每周一得”夯实培训效果,落实教研训一致性的教师培训制度,以“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师成长培养模式为抓手,深化教师培训工程建设;实行“精选试点,形成模式”形成榜样。选定“1+6”所省市级试点校为苗子“整校推进”全员研修,以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校本教研基地,先行先试。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信息科创中心的“一中心八基地”孵化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教育集团,开拓创新,形成窗口。启动“整校推进,全面实施”落实成效。构建基于智慧环境下“训研用”三位一体的整校推进范式,全力推进“三提升一全面”的目标达成。善于“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形成策略。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形成“一核双循环三驱动四平台十路径+n系统”的区(校)推进策略;搭建自主研发本土化的蓬江区智慧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形成智慧型信息化应用环境;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团75人、片区教研员200人及教育人才632人群策群力,导学导教,全区100%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考核达标,推进双师型应用人才倍增;区级应用资源丰富,组建示范基地28个,区级教育集团8个,区域项目教研基地145个,开展跨区域活动486场次;录制信息技术支撑应用微课15721节,开展专题线上线下讲座78场,成果案例149个,特色项目58项。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育人教书五能并重

融合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追求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与学习特征前后变化的精准描述成为蓬江教师的教育追求,信息技术课堂融合应用100%。在第三届省青赛中蓬江20人代表江门入省决赛,14人跻身总决赛,占参赛学科70%,4人勇夺一等奖;近两年各类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获奖881人次,国家级8人,一等奖2人,省级一等奖127人次。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立德立智五育并举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立德”“立智”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工具和学习体验。区域体艺科创类学生社团1920个,技术应用创新探究成为大多数学生的爱好兴趣。近2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共获得奖项699人次,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一等奖23项,省三等奖以上127项。

三、固本强基,开拓创新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激发蓬江教育改革活力,坚定蓬江教育价值追求。追求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增量、追求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增量、追求教育人才培养增量、追求管理能力科学提升增量、追求学生培养成长增量成为蓬江教育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目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蓬江教育改革,以精准评价撬动教育创新,呈现出三大亮点。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教育改革,以精准评价撬动教育创新,呈现出三大创新点。创新点一,破解增值评价难题,激励评价对象教与学的创造力释放。增值评价是通过跟踪采样对象时间区间内在原有基础上到达终点的学习质量改变量实施的评价,以分析学业的进步程度与课堂教学效益。2019年首次实现初中段增值评价,解决结果性评价受生源影响而产生不公平导致的“缺乏动力”问题,进一步激励评价对象教与学的创造力释放,陈白沙中学、港口中学脱颖而出,并于2021年双双在增值评价及结果性评价取得蓬江区教学质量优质奖。创新点二,创立学教评一体化双循环培養体系,提高师培效度与课堂教学效果。双循环培养模式为师生成长提供新方法,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实施、学业评价等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效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双向互动,促进双循环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创新点三,建构“一评三立”教育综合改革生态,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构信息化支撑下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生态,形成“一评三立”教育评价长效机制,激发学校创优争先潜能。以“办学质量及水平指导和评价体系建设”为主导,以“立教育人才地位”“立教学教研机制”“立学生培育体系”为支撑,形成互为补充、环环相扣的全方位管理评价和培养体系。教育人才的倍增、教研机制的创新和学生五育并举的赋能增效,形成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改革,为区域教育如何借助科学评价的杠杆,撬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的“江门蓬江模式”。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校本教研江门市蓬江区基地“一核双翼八路径”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教双循环教研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学教评”一体化:把握评价导向,把脉阅读教学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美术课堂“教学”与“学教”的探究
变“教学”为“学教”
“学教”教学之“理念”
——记浙江省温岭市石桥头小学课改成果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