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新格局

2022-06-30 23:08梁志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5期
关键词:新格局双减政策

梁志南

【摘要】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可以看出:改革的目的是为教育新格局的构建腾出更多的空间。但是,如何认清“双减”政策的意义所在?如何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笔者认为,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去思考配合,才能构建教育新格局。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功能来阐述构建教育新格局的做法,与读者共勉。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新格局

“双减”政策是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减负政策,具体指全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需要减轻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对此广州也出台了相应的具体的“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规定: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鼓励实行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周六日、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和总量,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进度;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方面规定:各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违规组织学生在节假日休息时间集体补课,或者组织、要求学生到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双减”政策重要的一点是将学生以往过多的学习时间给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学生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丰富生活,特别是不存在周六日补课、不再出现周六日去培训机构上课等现象,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充分认清各自的教育功能,才能发挥出“双减”政策下三者的巨大合力,以构建教育新格局。

一、认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特征,是各种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对其正确的认识,把握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促成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一)家庭教育是重点。是贯穿于人的教育的自始至终,是具有长期性、计划性的突出特点,是一件任重道远的教育工作。而处于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依然有部分家长无法正确认识、衡量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缺乏或者不能够科学地对孩子展开有效的沟通与引导,家庭教育效果不佳也是普遍问题。

(二)学校教育是中心。家庭教育很重要,而学校的教育也是一样的重要。学校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校教育活动多姿多彩,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开展习惯的养成,提升青少年的文明行为;开展学生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通过推进学生法制教育,促进学生们懂法、尊法、践行法;重视学生诚信教育,让诚信之花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中;积极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良好心理素质、强大人格的生成。学校在承担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任务中作为中流砥柱,唯有率先领头,促进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双向正向发展,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社会教育是实践基地。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正确认识与理解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才能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实际成效,这也是我们关注三者关系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可以说是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常常把学校教育当成众多教育形式中的主体教育,实则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一样巨大,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校内,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学生家庭有效连通,促成家校教育的双向互通,从而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成长“铺好长路”。同时学校势必也要依靠社会中的有益力量,借助社会各种机构来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良性发展。

二、认清“双减”政策的实质

“双减”政策明确指向,要把我们学生肩上的沉重学业负担“拿下来”。尤其指出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必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得安排纸笔考试,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实则是指向高效的学校教育目标的有效推进与落实,通过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攀升,促成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双减”政策的落地,能够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托管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好每一门课程。

三、“双减”政策之下,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具体做法

“双减”政策的出台,学校如何有效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进一步构建家校教育合力成为新课题。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讨,发挥高级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设计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开展实践指导,构建教育新格局。

(一)家校沟通信任度是构建良好家校环境的基础。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研学活动、家校实践活动等系列家校共同实践活动,引导家长在实践参与中感知校园文化源流,体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在孩子成长路上给予科学有效的帮助,体验真实的成长。

(二)家长成为家庭教师,能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校共育实效。学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深入了解每一位家长的文化专业及工作情况,挖掘一批家庭教育指导师,采用“线上与线下”双向互动模式,定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展开讨论,交流当下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及“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探寻等,推动“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迭代升级。

(三)减负提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要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做到课内增效提质。改变以往单一的书面作业,设计布置实操作业,结合各大节日、国家时事布置,如重阳节,科任教师会依据课型特点布置尊老敬老作业;神舟飞船,科学教师则会布置“观看飞天 做小火箭”等非书面作业。实操作业还包含家务劳动和阅读,让学生多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实现劳动育人;阅读以年段为特点,用好人手一本的“阅读存折”,家长引导孩子每天阅读,并以班级阅读课方式后续跟进,评价阅读成果。同时以“五育”融合為切入点,设计易于操作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案,帮助家长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培育学生良好的品行,增加亲子活动饱和度,提高艺术修养,增强身体素质,做智慧家长。结合热点话题、家庭农活以及学校少先队主题活动,开展亲子社会实践类主题活动,进一步感受社会世情,培养家国情怀。学校开辟亲子时光,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观看包含人文地理、社会历史、自然风光等主题的纪录片,强化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集体意识等,填充生命底色,进而正面影响家庭教育,塑造学生仁爱之心。

(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挥我校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优势,聘请心理咨询师及社工心理导师,有计划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以需求为导向,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通过线上线下培训辅导、心理邮箱、QQ、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针对家长咨询集中的问题,开展团体辅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基础教育连接千家万户,托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负担过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问题现象突出。国家层面出台“双减”政策,并通过做好校内教学和服务,强化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落实好“双减”政策,切实让教育回归育人为本的初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为国家培养明天的栋梁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荩.新常态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研究[J].智力,2021(28):31-33.

[2]杨继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N].山西日报,2020-11-17(10).

[3]冯乐萍.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J].新课程,2020(29):235.

[4]朱秀文.多维度、立体化、构建生命教育新模式——学校、家庭、社会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新智慧,2019(31):22.

[5]杜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育人模式的小学教育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95):10-12.

[6]吴永红.家庭、学校、社会在学生诚信养成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7(3):69.

猜你喜欢
新格局双减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广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丘卫青:以开放基因书写一流开大新格局和新使命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