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30 23:29刘红霞
天津教育·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刘红霞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极强逻辑性的学科,同时,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相应的学习困境和认识壁垒。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创新和发展自我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助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课程,由无数个细碎的知识点组合起来,这也给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这一认知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决主要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教师可以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认知和理解,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和提升。小学生在面对杂乱的数学知识时,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也难免出现首尾不能相顾的情形。究其本质,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把数学知识点联系起来,未能从全局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外部教学手段和思维工具,帮助更多的小学生深切地领悟数学知识,“窥一斑而知全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学习能力。思维导图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化解学习难题和认识问题,迎来全新学习局面的思维辅助工具。

一、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意义分析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水平。为了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技巧,促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思维导图进行积极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与枯燥乏味的文字相比,他们对图片和数字更感兴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内容以表格和图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这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二)营造出更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更懂得外在氛围的推动力量,如果教师让学生沐浴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必然可以帮助更多的小学生,鼓励其开动脑筋,又能在思维导图的牵引下,把若干项零散的、细碎的知识点聚合在一起。当学生能把零碎的数学知识点捏合而起,由此就能深入了解数学,参透更多的知识点。当不同的学生均能更深入地领悟数学知识点,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感也会提高,同时,必然可以让学生更热爱数学课程,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也能更加活跃。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成功的教育并非强制性的教育,而应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教育。只有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达到最佳的水平,他们的思维才能保持活跃的状态,进而能实现学习效果优化的目标。由于年龄比较小,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表现出了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性不足等问题,这都会对他们的学习状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基于这一问题,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时刻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在使用思维导图创建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知识有关的情境,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将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基于兴趣驱动下,小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内在的心理倾向,更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能使他们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结构性原则

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特征,这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这两种形式。知识结构指的是基于数学知识内在联系而构成的整体,这是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所编排的结构体系,属于客观存在的;而认知结构则指的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结构,这是他们在数学活动中基于主观意识而逐渐形成的,本质上是被学生理解和内化的数学知识。基于思维导图开展小學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结构性原则指的就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数学知识结构向数学认知结构转变,将那些具有逻辑意义和潜在意义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具有心理意义的知识。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基于特定的情境和特定的活动,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实现主动的知识建构。在将思维导图作为载体的情况下,数学知识结构可以形成一个纵横交叉的多维知识体系,将知识点在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反映出来,同时将它们的逆向转化关系体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与理解。这要求教师坚持结构性的原则,帮助小学生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为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创造条件。

(三)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强调的是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地体现出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思维导图由不同的分级和分支元素构成,在基于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更为直观和清晰地展示数学知识点,并以此作为数学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感受和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活动展示的过程中,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思维导图的支持下,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思维启迪的形式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以此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可以使用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数学知识的交流将思维导图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学生的思维展示创造空间;还可以使用尝试教学法,使学生基于现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框架的形式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交流与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考,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让学生真正懂得思维导图的意义和用途

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希望思维导图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就要让学生懂得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良苦用心,也能明确到思维导图的存在意义。思维导图不是现成的模板,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答案,而是思維的路线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辅轮”,也是教师的全新教学钥匙。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方程时,就应该把思维导图纳入课程。在关于方程的思维导图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方程”两个字。同时,由方程而衍生出了许多其他概念。方程的确切概念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以图文并茂、富有形象的模式引导学生参悟相关的概念,更好地确立方程的实际坐标;教师在推动学生学习三角形时,也要引入相关的思维模式和内在机制,让学生更加懂得三角形中含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这些不同的三角形的划分,是根据边长和角度的不同切入点开展的。同时,在这两部分三角形也有着切入点,如等腰直角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不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吸纳重难点知识

小学生在面对大量的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时,便可用从容不迫的态势加以完成,但是,也有不少数学难题和数学重点知识,这些重点题和难题值得学生反复思考,教师也应该从旁边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和记忆手段引导学生,令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重大的提高。

例如,很多小学生在学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内容时,存在着隔膜和学习障碍,他们不善于通过正确的模式化解这些问题,甚至对这些问题产生一定的混淆。对2/3这个分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0.666这个小数,又可以将其化为66.7%这个百分数。学生对这些数学换算问题往往难以在顷刻间掌握,教师可以把思维导图纳入教学中,以数形结合的模式推动学生掌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更加懂得如何完成相互之间的转换。

同时,学生在完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中,也往往存在着思维的误区,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计算效率,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衍生是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痼疾。例如,在完成459×23=?这道题目时,很多学生无法用正确的模式完成计算,这些基础不稳的问题值得无数的学生加以反思和整改。教师应该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正确步骤通过思维导图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每次运算的同时,都能把握好正确的运算步骤,以高效和精确的状态完成运算问题,由此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运算正确率都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以思维导图设问和提问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问题时,极有可能遇到学生的遗忘问题,学生会漏掉大量的相关定义和重要法则。平行四边形就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也是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唤醒学生的记忆,一步步地推动学生的掌握和理解,由此一来,学生必然可以扫除对四边形的认识隔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梯形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推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把大量的关于梯形的知识和定义加以吸纳。教师可以列出一个数学知识点,同时再画出一个不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补充完整思维导图。教师提出数形结合的问题,可以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又能营造更加鲜活有趣的教学氛围,推动学生的发展。

(四)构建思维导图学习小组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小学生在学习每一个问题时,既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化解学习难题,也要善于和自己的同伴合作,在合作的同时,让彼此对数学问题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时,可以把思维导图纳入数学学习小组中,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利用好数学思维导图,以数形结合的形式克服认识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让不同的学生使用数形结合的策略靠近所学习的内容。在数学学习小组中,让部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另一部分学生画思维导图,充分地使用发散性思维,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由此一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能更加完备、更加扎实。尤其是在单元知识总结和整理复习的环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构建思维导图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将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小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基于单元知识构建思维导图,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完善当前的思维导图,使分散的知识点变得集中,改善知识结构混乱的情况,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丰富和发展本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充分吸纳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加懂得思维导图的本质,在懂得思维导图的本质后,学生方可更好地驾驭思维导图,又能克服个人的数学学习难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时,也要活跃课程氛围,推动全体学生的进步,提高班级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知识点自测
第6章 一次函数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