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2022-06-30 23:29李桂和
天津教育·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导图生物核心

李桂和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探究、创新等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必须作出调整,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并分析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原则,旨在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研究工作尽绵薄之力。

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所具备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科素养中包含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在遵循一定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原则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1997年,2014年相关文件明确提出各学段要发展核心素养,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基础工作,从根本上要求了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2016年正式界定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为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这六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新指向,也是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新动力。现以高中生物学科为例,探讨了在其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原则。

(一)实践性

高中生物学科与语文学科不同,它更具有实用性,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后,人们在收割完水稻、小麦后会在第一时间将刚收回的稻谷晒干,在储存水果中果农将蔬菜水果的温度进行适度调节,这都是根据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基于生物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性的教学原则,将生物知识尽可能与生活现实相联系,促进学生对生物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二)实时性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会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知识有新的认知,这也是知识生成的过程。尤其是在生物学习中,教师必须动态地关注每个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新发现、新理解,关注学生的成长,并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学生在最需要引导的时候给予帮助,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努力。实时性教学原则是与高中阶段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相符合的,教师需要做到实时教育。

(三)综合性

综合性原则是教师需要遵守的第三个原则,高中阶段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不是单个的主体,而是整个受教育群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单纯地使用一种教学方式,只有将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灵活地应用到生物课堂,才能给不同学生以针对性的教育,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生物学科知识从人们的生活问题中取材,所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时生物中研究的内容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对宏观层面,学生还可以通过亲身观察,但是对微观层面,学生往往很难感知到。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弥补生物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教育学家李吉林提出了著名的情境教学法,他强调教师在对知识和学生学习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李吉林情境教学法的提出为我国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所以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学科性质进行情境教学,并且在高中生物学学科知识中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养,这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其中主要讲述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活中养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问题,所以学生往往不能树立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现状。首先,教师在课下搜集了我国滇金丝猴的相关资料,如滇金丝猴的生长习性、生活范围、生长环境以及当前滇金丝猴的数量等内容,教师通过利用课件展示滇金丝猴的相关情况并配以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滇金丝猴活泼可爱的同时,也为它的生存现状感到担忧。其次,教师继续带领学生以保护和珍惜动植物为主题开展了动物保护实践工作。教师利用周末实践带领学生开展了“保护小动物”的活动实践,在活动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起寻找流浪在街头的小动物,如流浪猫、流浪狗等,为它们找寻回家的路,并为它们搭建起了爱心小窝,同时将部分流浪动物送到动物救助站,让它们重获新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我国社会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促进我国生物环境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然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通过口头号召就能实现,需要学生从行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教师开展“保护小动物”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这也达到了教材中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二)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学科的内容十分复杂,而且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对部分学生来说往往不能迅速地理清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也就无法高效地学习。为改善这样的现状,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近年来教师应用较多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在课前导学,还是课中授课甚至是课后复习方面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从众多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知识点,使学生能梳理重难点知识,并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图1 《人类遗传病》思维导图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必修2中的重要内容,本章节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可以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类型及其病例,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意识。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因为本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远,所以学生往往会对其中的知识理解不透彻,同时无法从中梳理出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解决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给学生讲解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并明确思维导图绘制中的规则。这样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思维导图绘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般4个人为一组为宜。在分组后,不同的学生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一名同学负责梳理单基因遗传病的知识,一名同学负责梳理多基因遗传病,一名同学负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知识的梳理,而小组长则负责协调和补充的作用,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小组长发挥对各个同学的知识点内容进行补充,并做好对思维导图版面的协调控制工作,使思维导图的布局尽可能科学合理,条理清晰,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某一小组做了《人类遗传病》思维导图(如图1)。其次,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尤其是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内容展开探究,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这对促进知识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教师将小组中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参考学习,这可以有效地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使学生形成思维导图意识,将教材内容与思维导图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生物学习效率与效果。

(三)整合生物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材料,一般情况下,教学资源越丰富,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做好生物教学资源整合工作。生物教学资源分为显性资源和隐形资源,显性资源大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资源,教材内容、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以及学生阅读的生物学习报等都属于显性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整合难度不大,教师只要在明确课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显性的教学资源材料补充到课上教学和学生课前练习中即可。而对隐性资源的整合难度则较大,因为隐形资源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触较少,而且大多数隐形资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隐形资源,丰富学习材料内容,实现显性资源与隐形资源的相互融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进行生物资源整合,将显性资源与隐形资源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在显性资源整合方面,教师将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课件与学生的课下学习资源进行了整合。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工作,在对教材内容熟悉的深刻理解基础上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课件设计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效地衔接起来,在教学课件的补充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范围也得到扩展,接着教师再配合学生的课下学习资源和训练试题对学生指导练习,充分发挥了显性资源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推动作用。其次,在隐形资源整合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布置学生在课下观看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内容相关的《动物世界》。《动物世界》作为一档探究生物多样性的优秀节目,以生动的画面和近距离地接触自然带给了人们来自自然界的震撼,所以,教师可以充分整合隐形资源,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创设游戏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高效率进行的出发点,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不能有效地开展,高中生物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往往会对生物知识理解能力不够,为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游戏环节,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处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本章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说明高等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认识减数分裂过程对生物体产生敬畏心理。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游戏化的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将复杂的知识掌握。在进行本章节内容学习中,教师首先选择了四名同学,分为两组,每组各一男一女,保障两个小组中的男女生个头、体型差不多,这样小组中的两个学生就代表了一对同源染色体。在课上,教师让两组学生分别站在一起,男生在前,女生在后,保障前后距离相同,代表同源染色体成队排列在赤道板上。接着,两名男生开始前移,而两名女生后移,这个过程表示同源染色体开始彼此分离。教师给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非同源染色体还存在其他的组合方式吗?”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游戏环节将复杂的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处理好游戏和课堂内容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被生动的游戏设计转移注意力,影响课堂秩序,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课堂教學控制和统筹工作,时刻关注学生反映的问题,提高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核心素养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而且涉及的内容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不同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途径感受生物知识带给人们的心灵触动,在生活中产生对自然的敬畏感,提高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发展生物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导图生物核心
生物多样性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生物多样性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