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06-30 23:29颜奎
天津教育·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导学式导学教学法

颜奎

导学式教学法突出的是教师提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整体变革趋势下,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其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教学的合理优化,教师要依据导学式教学法的本质要求和小学数学教学特征设计教学路径。本文从情境导学、问题导学、故事导学、训练导学四个角度阐述了对应的教学路径。

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总是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学生一般在教师的绝对主导下被动接受数学知识。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传统观念影响下的教学形式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学生置于课堂主体的观念逐渐盛行,由此而衍生的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导学式教学法具有极强的教学价值,教师则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来充分体现教学价值。

一、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

导学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导学”,即由教师提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动权由学生把握,教师的作用则体现在引导、监督、补充、释疑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方法,教师设计合适的导学方案,符合学生的学情,驱动他们自主學习,其自主意识将发挥指导作用,主动完成学习活动。同时,在导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以教材内容设计导学方案之外,还会增加适量的课外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接触到更多课外知识,在自主意识指导下提高学习效率,开阔数学视野,获得学习乐趣,进而提高积极性。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现阶段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我发展意识才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但是就小学生的学龄特点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等多个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应用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预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引导和参考,进而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导学式教学法的辅助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设计,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落到实处,对其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实施引导与纠正,为每个学生都提供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机会,通过适宜的“导”加法其思维潜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其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得到理想化的发展。思维养成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提出和推广以后,如何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了每一位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导学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的有效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得出最终的答案,而学生探索分析的过程不仅仅是答案求知的过程,更是学生思维养成和能力养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往往会有新的理解和认知,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学生的学科思维养成可以起到较高的帮助和影响,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创造空间和分析空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三)促进数学教学的优化

为了保证导学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教师往往会设计出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与实践的学习任务,体现出“导”的功效,并要求他们将任务结果可视化,这是个体思维可视化的过程,而教师则针对其学习结果展开教学,调整教学实践方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补充、释疑,使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同时作用,促进数学教学的合理优化。通过导学式教学法的有效引入让教学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输,更加强调学生能力素养思维的培育,让教育工作实践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符合小学学生未来成长的需求。

(四)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导学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引导”,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学习任务,传授其科学的学习方法,讲解重难点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化重难点知识理解,构建基础知识体系,为后续的高级知识学习和习题训练夯实基础,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助力其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路径

(一)设计导学情境,增强课堂直观性

数学情境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在情境中除了融合具体的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及问题之外,还包括一些启发性、开放性的内容,教师围绕情境实施指导,引领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因此,教师可在数学课堂上设计导学情境,以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为基础,从生活的角度选择实用情境,在其中融入有效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理解相关知识,教师辅之以对应的引导,这种直观性的引导明显优于口头叙述。当然,在情境中还可设计问题互动,使情境的引导作用更加突出。

例如,教学“认识方向”时,学生需要从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教师可设计导学情境,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来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走进情境观察各个物体的方位,使其先根据个人经验辨认东南西北方向,再由教师实施指导,学生对方位产生初步印象后延伸到平面图上辨认方向,并利用方位词将其位置关系描述出来。教师还可让学生自行举出例子进行训练,在这样的导学情境中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对方向也形成了一定认识。与此同时,要创设生活情境,围绕教室内的物品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绘制指南针图案,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由此增强课堂的直观性,突出情境教学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在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掌握辨别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技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设计导学情境,按照具体教学目标来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科学调动其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的思考数学问题,在情境中将数学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开阔自我学习视域的同时,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

(二)设计导学故事,增强课堂趣味性

导学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在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对学习内容萌生兴趣。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验证了数学故事更易于被学生理解的结论,且他们的兴趣表现十分明显。应用故事导学时,教师可选择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历史故事,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创编故事,总体上体现出趣味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相关知识。

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教师可设计导学故事:冬天快来了,小猴子和小松鼠计划去动物商城购买过冬食物,他们分别带着一个背包就出发了,小猴子购买了52颗玉米,25个苹果;小松鼠购买了43颗玉米,24个苹果,他们把背包塞得满满的。可是回家后小猴子只剩下46颗玉米,23个苹果;小松鼠只剩40颗玉米,22个苹果,原来是他们一路蹦蹦跳跳把一部分食物漏掉了,这两个粗心的孩子都没发现。同学们,你们觉得小猴子和小松鼠粗心吗?此时学生的兴趣较高,他们一致认为很粗心。教师则因势利导,强调学生要做一个细心的孩子,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这个故事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因为故事内容和数量关系都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其创新思维从中体现,教师则根据问题引导计算,这个导学故事就发挥了双重作用。教师围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理回顾导学故事,理顺故事情节的同时,突出数量关系和算理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对导学故事的感悟来反思所学数学知识,培养其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使之能结合故事中的生活经验,加深对整数加减法算理的印象,为后续的习题训练夯实理论基础,促进数学学习质量提升。

通过设计导学故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趣味故事的引导下,自觉分析故事中蕴涵的数学道理,从而刷新自我认知,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审视问题,不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三)设计导学问题,增强课堂探究性

导学过程主要体现了学生的思维作用,问题探究也体现了学生的思维作用,可见,提问更容易实现导学目的,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通过分析问题、获取知识体现其思维活动,通过解决问题将思维可视化,这样的导学过程既实现了问题解决,又增强了课堂探究性。教师在设计导学问题时要从重难点入手,在问题中体现出由浅及深的过渡层次,以适合每个学生理解问题及相关知识点,保证重难点的有效学习,并能在问题导学中促使学生实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则针对问题解答情况补充总结,让导学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教学“厘米和米”时,教师可设计导学问题,先拿出一根白线随意放在桌子上,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此时白线呈弯曲状态,学生直接回答是弯的;继续提问:这条线有几头?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有两头。由此引申出“厘米和米”的基础概念,使学生能通过判断大小的方式,正确区分“厘米和米”。然后教师将一条红线拉直放在桌上引申出线段,并提问:仔细观察红线与白线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则根据两条线的状态得出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据此讲解基础的测量方法,使学生能掌握科学测量长度的技能。教师指导学生将拉直的红线进行竖拉、斜拉,经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可以得出线段可长可短,但必须是直的,且有两个端点。总结厘米和米之间的单位换算规律,联系实际生活来进行举例,同时要求学生根据线段的定义列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还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这个过程利用问题导学让学生逐步认识了线段,其逻辑思维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推进。

通過设计导学问题,以课堂提问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带着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既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又可以促进自我数学学习水平提升。同时,课堂探究性也得以提高,教师也能发挥导学式教学法的作用来提升教学质量。

(四)设计导学训练,增强课堂时效性

运用导学式教学法设计导学训练内容,可以优化传统的习题教学,以开展趣味训练活动的方式,增强课堂的时效性,在学生充分消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设计导学训练时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坚持“由简入繁”原则,引导学生历经解决简单问题至探索难点问题的过程,使之形成攻坚克难精神。在训练中,教师加强引导,密切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适度提供学习指引,将基础理论复习与解题分析相融合,运用导学式教学法保障习题训练的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时效性。

例如,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先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算理,开展趣味训练活动,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图的方式,证明“1/2+1/4=3/4”,适时运用Flash软件模拟折纸经过,使学生能直观了解几何图形变化中的分数加减法知识,形成数形结合思想,从而通过通分的方式“1/2+1/4=2/4+1/4=3/4”,证明上述命题,掌握同分母加法计算技巧,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再开展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训练,在原有训练基础上,增加习题训练的难度,让学生自行计算“1/2-1/4”,同时引导学生复习分数加减法中的通分与约分技巧,回顾整数的四则运算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训练中夯实基础知识学习,从而正确求解:1/2-1/4=1/4”。最后开展四则混合运算训练,出示习题“1/3-1/6+1/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习题,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变化,及时指导学生规避错误解法,按照正确的约分和通分方式进行解题,从而正确求解:1/3-1/6+1/2=2/6-1/6+1/2=1/6+1/2=1/6+3/6=4/6=2/3。

通过设计导学训练,优化传统习题教学,提高习题教学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夯实基础知识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间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十分必要,教师要做好整体上的设计,以导学为方法,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为准则,选择适宜的教学路径,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正确引导,使其思维合理发展,促进数学教学的优化创新,突显出导学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导学式导学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