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6-30 23:29张霄
天津教育·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思维能力历史

张霄

21世纪是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新时代呼唤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创新思维成为学科重点培养目标,历史、社会、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与社会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当前,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足。基于此,本文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首次明确创新的概念,指经济活动中引入新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组合,分为产品市场等多方面创新。创新是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创造有价值的新事物,创新思维是突破常规传统的思维,指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主动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形式。历史思维是抽象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创新性历史思维是与再现性思维相对的创造性思维。

(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内涵

历史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个人自我实现为目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不同思维角度探索新问题,表现为学生学习历史中敢于质疑等方面。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特征是学生表现创新思维能力的特质,包括丰富的想象力等。史料搜集需要研习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史事编纂要具有抚今追昔的反思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教育的意义

传统教育具有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特点,掌握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发展观与教育质量观的创新,历史与社会学科特点决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具有可行性,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蕴涵创新教育素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宝贵财富。历史与社会学科独特的人文性等特征,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义的历史学习是对人类社会积累经验的概括梳理,历史学科知识包容度最高,有利于人们从既有知识的把握中激发灵感。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理念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系统、长期的工程,历史与社会教育涵盖人文教育内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历史與社会教学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秉持科学的理念,让学生形成唯物史观,在求真求实中坚守历史创新思维的真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是使学生转变为知识探索者,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充分发现学生的独特价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通过个体活动激发其创新思维的潜能,使其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历史课标指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观,是历史与社会教学必须遵循的科学史观。以唯物史观指导历史与社会教学,是学生不断丰富历史知识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如在讲授“欧洲殖民扩张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对哥伦布日不同看法”的材料引发学生探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欧洲殖民扩张,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的科学历史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科学历史观。教学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带领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是学生丰富历史知识的过程。历史人物事件不可变更,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具有多样性,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以唯物史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要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如在教学“欧洲殖民地扩张历史”时,通过提供“对哥伦布日不同看法”的材料,使学生审视欧洲殖民地扩张的影响。学生通过讨论对欧洲殖民地扩张做出不同价值的判断,认识到欧洲殖民地扩张对殖民地人民带来的苦难。

三、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创新,历史与社会课标提出要培养当代青年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知识经济时代必备的基础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巧设问题,创设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历史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用激情感染学生情绪,创设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使教学成为富有创新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高度机动性,表现为打破传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时,学生探讨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问题,总结出答案,长江流域特殊地理位置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不利于水稻生长。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4000年前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创造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这样通过建立师生和谐关系,既能激发学生探讨历史问题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讨论解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自主创新。释疑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是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过程。要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拓展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准确运用概念做出正确判断,形成从局部到整体认识历史的能力。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不同的见解要予以肯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主、客观等多层面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体验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动力,良好地设问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丰富的史料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教学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由统一教育者转变为因材施教者,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育需要教师发扬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民主精神,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反思,通过创设情境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思维由问题开始,学贵有疑。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及时点拨和指导,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在远古历史教学中,教材介绍科学家在元谋县发现远古人类牙齿,元谋人生活距今170万年,学生初学远古历史感觉枯燥乏味,不能直接进入历史环境中观察。教材内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结论是主要学习任务,很多学生认为学好历史与社会课要用心听,认真记,导致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元谋人是否是境内最早人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材料:1986年龙骨坡发掘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地质研究所测定距今201万年,从而启发学生对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有效地构建课堂教学情境十分必要,一方面情境的构建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实现感官刺激,并且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情境汲取更多的经验和借鉴,更好地了解和消化知识。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和认识知识,才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结合初中生的学龄特点,包括认知规律、兴趣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立足于教学内容,对情境进行有效创设,为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

(二)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交流创造活跃的氛围。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在创新思维发展中会出现错误,对学生出现的判断性错误,教师要采取激励、提醒等方式,采取灵活的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采用分组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历史问题,如在“辛亥革命”教学中,教师可以設计探究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经历历史性巨变,教师可让学生任从一个角度探讨辛亥革命时期的变化,为学生设计工人、资本家等角色,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实现学生的课堂价值,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现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学生应始终位于主体地位,教师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目标的优化,都要以学生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乎学生的主体感受,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师生关系的拉近都可以起到较大的帮助。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实践教学以及在教学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中心,在提升教学效益和影响的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好的基础和保障。

(三)丰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选择对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要求开拓多种教学资源,创作性地使用教学资源。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要以教材为基点,灵活把握知识结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以教材为中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如在“现代中国外交关系”教学中,教材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发展经历,教师可以整合教材内容,如建国初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等成就,通过教材内容整合帮助学生理解建国初期外交取得的成就。

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而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引入更多的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和图片资源,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欲望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时代,发挥时代优势,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引入更多的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和图片资源,以此为基础让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习,并且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课堂是学生历史思维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场所,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改革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法,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体系,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比较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定式,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如在讲述“两极世界的形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二战后为何形成冷战格局?在讲授“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融合”时,通过合作探究带领学生探讨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使学生对合作探讨问题产生更深入的认识。

五、结语

创新思维能力教育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教师要有计划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心理认知特征水平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思维能力历史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