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培养

2022-06-30 23:29谢晓文
天津教育·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图像美术素养

谢晓文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视觉图像时代,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网络中,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到琳琅满目的图片。这需要人们具备识读、理解和辨析的能力,才能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小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其图像识读素养,对提升其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如今人们每天需要面对多种类型的图像信息,不仅需要读懂图像信息,还要学会选择和辨析,并深入解读其中的内涵与文化。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能通过视觉传播表达作者的思想、审美和情感关系。教育改革后,丰富学生视觉文化知识,培养图像识读素养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教学已经成为美术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堂存在固化教学模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提升的过程,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逐渐渗透核心素养。大部分小学生之前都未接受过美术熏陶,家庭生活中也缺乏艺术氛围,因此课堂才是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主要途径。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部分教师在分配课堂时间时没有做到合理规划,大部分时间都在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欣赏美术作品的时间较少,这影响了学生审美潜能的挖掘,影响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性,导致学生在欣赏时容易产生思维固化的问题,限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其次,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当前虽然已经在不断推广和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很多学校的观念仍未改变,教学形式也仍未擺脱应试教学的影响。在课堂中更重视语数外等文化课程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多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或图片,并未展开深入讲解,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形式化。

二、图像识读概述

图像识读是客观世界或状态以可视化形式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也是社会生活中的最为常见的一种信息媒介。“图”是物理发射或透射光的分布,“像”是人视觉系统所接受的图在人脑中形成的印象和认识。其自身传递世界上的能量和事物状态,也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图像识读内容

图像识读是指人们在观看到图像后,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联想和记忆等思维活动,针对图像信息进行思考而产生的能力。根据调查可知,大部分人通过视觉观察和观看所获取的信息最大高达75%,在掌握图像识读能力后,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以此让其体会到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从而在根源上培养他们自身的美术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图像识读能力对高中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学生自身图像识读能力可以让其更加直观、清晰地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不会受到文字差异带来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学生拓宽自身的眼界,了解不同的文化,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以此实现更好的发展。相较于传统的理论教育和知识传输,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效率和质量更高,因为对学生而言很多美术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和概念性是相对较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可以让抽象化、平面化、文字化的美术知识变成具象化形象化的感受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知识吸收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培养高中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可以大大提升他们自身的思维水平,在观察图像的过程中,学生需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图像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加入主观判断和分析,从而快速知晓图像想要表达的含义和情感。这样一来,学生自身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其他方面的分析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从而对培养其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有着很大的影响。现阶段在学科教育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强调与学生的学科思维养成,学科思维培养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当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时,学生才会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有所思考,更好地发现和吸收新的知识,进而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第三,培养高中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可以考验他们是否注重细节。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图像识读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忽略图像中一些较为细小的环节,而有时这些环节可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所以在进行图像识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反复的思考和分析,知晓该细节是否与作者之间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关联,从而培养其自身对细节的关注和分析能力。细节的培养和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作品分析和了解的过程中提高效率和质量,搭建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共情桥梁,让学生对美术图像艺术作品有更高的感知和共情能力,同时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细节处的优化提高自身艺术创作作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方法

(一)寻找图像原型,降低学生读图难度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艺术作品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面对写实型图像时,能很快回答出图像中有什么、有哪些特点,而面对一些变形的图像时,则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甚至会产生疑惑和抗拒,这是因为人们都喜欢清晰易懂的事物,小学生更是如此。对此,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重视帮助学生寻找图像原型,让其了解图像的演变过程,这样可以降低其读图难度,并提升对图像分析的兴趣。举例来说,在学习“什物拼贴”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小猪佩奇”拼贴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让其说一说其中的内容是由哪些事物演变而来。学生在观察时会发现,“佩奇”形象本身就是由小猪演化而来,而作者更是用花生作为佩奇的身子,用黄色的小米做佩奇的头部和上肢,用红豆做佩奇的双脚,用黑豆来做佩奇的眼睛。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将图像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更好地培养其图像识读素养。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与学生共同思考和分析观赏图片或视频的原型,从生活出发拉近作品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能力结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成长和发展,打破学生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高课堂接收效率和质量,防止因为美术教学对学生而言过于抽象、过于困难,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和自信,让美术教学陷入恶性循环。

(二)对比多幅图像,增强学生辨别能力

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不同图片中艺术创作的细节特点,感受不同的艺术表达方法,通过对比的展开让学生的辨识能力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小学学生而言,对比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比教学法非常适合应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两幅或是多幅图像,让学生清晰了解到其中的特点。一般来说,对比教学法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教师将两张相似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特点,从而强化对图片的记忆和理解,另一种则是对比两个不同类型的图像,将其放在一起能讓学生更加直观地看清两张图片中的内容和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代替很多讲解性的语言,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画画虾和蟹”一课时,学生对虾和蟹并不陌生,但很少会注意到细节。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法开展欣赏教学。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齐白石和张大千两位画家关于“虾”的画作,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位画家笔下的虾有什么异同,在赏析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关于画虾的细节,并掌握更多画虾的技巧。这种教学形式能让学生从外在造型、笔法等多个层面分析图像的异同点,从而提升辨析能力。

(三)模仿欣赏图像,提高对图像的认知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但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展开教学。美术课上的时间有限,为了兼顾创作与欣赏,教师很少有全方面分析作品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图像播放给学生看,让其对图像进行模仿。而为了创作的作品更贴近原型图像,学生会努力寻找图像的特点与内容,从而加强对图像信息的解读。可见,模仿图像比语言解释图像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举例来说,在学习“水墨情趣”一课时,教师要先通过水墨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水墨工具的运用,对水墨画产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像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像中的内容,并尝试模仿其中的事物。这会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将注意力投入图像特点,从而加强对图像的解读,达到提升认知能力的目的。

(四)补充描述图像,活跃学生思维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语言表达至关重要,学生要将自己对图像的理解说出来。虽然欣赏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解读图像,但学生表达的内容会直接映射自身的思维。对此,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发表观点或想法的机会。再者,每个人对图像的理解都有不同,单纯一个学生阐述和表达,很难完整地表达出图像的内容和特点,还容易出现思维误区,对此教师可以让多名学生参与到阐述和表达环节,以便从多角度赏析作品,从而得到完整的图像阐述。这种教学形式能更好地活跃学生思维能力,彻底落实图像赏析。举例来说,在学习“老人和儿童”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国家一级美术师梁岩创作的“老人与小孩”,给予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之后让学生从对作品的第一印象、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对作品的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说一说自己对图像内容的理解。一名学生阐述完后,教师可以继续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种教学形式中,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图像内容进行赏析,能够有效促进其思维发散,对培养图像识图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五)引入生活元素,培养识图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对相应的图像进行强行的记忆和背诵,因为部分小学生在步入小学时,对美术知识并不了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全面系统地掌握所有知识,这样一来不仅会大大降低他们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阻碍他们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教师需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通过形状记住该件物品,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识图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方方的物”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凳子的形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着坐在教师准备好的羊角球上面,通过试坐,可以让其说出自己坐在羊角球和正方形凳子上有怎样的区别?通过深入感受体验学生可以得知,方形是四条线组成的,它可以给人们一种安定、安全、方正的感觉。其次,教师可以让他们针对凳子的形状进行记忆,让其找寻出教室中其他正方形的物体。最后,当其对方形物体有着大致的了解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画出生活中的方形物体,教师可以进行评比,将较为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展览,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观和鉴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六)鉴赏图像,培养解图步骤

在小学美术鉴赏课程中,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学生对话、文本对话、自我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美术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身的美术文化素养和综合水平。

举例来说,在学习“找找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以为他们展示一幅“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入口”的图片,让学生看到这幅图的第一种感受就是来自自身眼睛传达的信号,这时让他们说出自己看到了,又联想到了什么,让其对图像有着主观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被设计成三角形的?这些物品的设计方法、所采用的物质、颜色、构图又是怎样的呢?”针对上述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让其再次加入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评价该物品,说出对图像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其在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中,对图像的形成有清晰的认知。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审美鉴赏、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基础,符合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一定的策略性,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和表述,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其思维发展,从而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图像美术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美术篇
A、B两点漂流记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