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训练学生节奏感的策略

2022-06-30 23:29周惠燕
天津教育·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节奏音乐课堂

周惠燕

音乐作为初中阶段陶冶情操、丰富课外生活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对节奏以及乐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中学生的节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主要围绕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定期开展音乐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为教学活动和社会需求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音乐是一门抒发情感和培养人们审美艺术的学科,将情感通过乐曲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很好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变化。而初中正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教师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对音乐的节奏感没有自我的把控和掌握,只是进行简单的自我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使音乐学科变得枯燥,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身对音乐的学习欲望,给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育改革后,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仍然比较单一,并且很多学生并不能从基础的节奏和乐感训练环节中获取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影响到音乐素养能力的高效提升和巩固目标。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将学生的喜好作为出发点创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幽默、愉悦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以及课堂的反馈效果,及时地引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师要根据课本中教授的音乐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设计教学方案,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重视课堂秩序带来的学习效果;不能将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等原因归结于学生,而要更积极地创新,让音乐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有趣性,摆脱以往的传统应试教育,让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技巧,更要将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调整为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主。抛开以往陈旧的教育思想,要与当前教育改革后所强调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因为以往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具有严重的偏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音乐教学的训练方法

受生活环境、基础教育、个人能力及天赋素质的影响,不同学生对音乐有着不同的感知能力。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保证节奏训练课程的多样化、多元性,满足多名学生的需求,设置多种训练方法,才能促进班级能力的整体提升。

(一)转变教学思路,加强节奏训练

对初中生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互动模式,可以间接影响音乐课堂中的節奏乐感训练效果。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强调了美育教学的重要性,音乐学科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更新节奏训练,使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水平,促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弊端,通过多种趣味性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认识到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其建立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框架的习惯,能在生活、休息环节中展开节奏训练。如“倾听纯音乐并练习打节奏”“用不同的物体击打出多个节奏型”“主动练习、哼唱节奏旋律”……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练习,能快速提升节奏训练的质量,加强音乐素养,这对未来的音乐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运用生活素材,加强理论理解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对初中生所表现出来的音乐节奏和表演能力展开全新解读,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和生活经验。因此,在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素材,利用新闻、节目、短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论知识,打破传统节奏训练的局限性,创建全新的节奏训练模式。

如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音乐改编类的综艺节目,如《我是歌手》《为歌而赞》等,让学生倾听原有的音乐节奏,与其他作者改编后音乐节奏进行对比,如凤凰传奇改编的《海底》,让学生讲述两首同旋律的歌曲给人带来的不同感觉,讲述节奏、音乐上的变化,从而慢慢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曲谱之间的变化,让学生讲述哪些节奏发生了改变,通过观察对比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不同节奏型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他们音乐素养得到稳定的提升。

(三)组织歌唱比赛,增强节奏敏感度

想要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稳定提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对节奏有明确的认知,充分认识到这一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对课堂练习的重视程度,达成理想中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利用其玩心重、好奇心强的特点展开唱歌比赛或猜歌名比赛,通过前奏以及节拍让学生进行歌曲的猜测,通过播放音乐以及学生演唱让学生上前展示,进行独自演唱或双人对唱,这也是音乐教学课堂上节奏训练方法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如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四二拍节奏”的掌握,那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音乐,如《歌唱祖国》《春节序曲》《春天来了》等,告知学生这些音乐都为“四二拍节奏”的音乐,随后引导学生找到这一节奏的特点,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使用抢答的方式唱出有关这一节奏的歌曲,这样利用比赛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能更好地达成教育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节奏、旋律明显的音乐,让学生主动分辨音乐的节奏、调式等内容,依然使用抢答的方式展开比拼,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音乐知识,通过比赛增强对节奏的敏感度,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运用电子技术,强化训练兴趣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其中,多媒体设备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好评。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虽然处于抽象逻辑阶段,但理解能力有限,音乐教师将抽象化的节奏概念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利用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资源将其转化,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对课程活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在让学生了解有关“节奏”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幽默有趣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构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不同类型的乐曲加强学生的感知。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韵味,在学习不同的节奏型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民间的传统乐器展开教学。如利用打鼓、锣、唢呐、二胡、竹笛等管弦类乐器的音频,让学生区分不同节奏之间的区别,通过独特的音色和中华独有的韵味,帮助学生了解节奏知识,提升他们的能力,以达成预期的教育目的。

(五)展开小组学习,改编音乐曲目

小组学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手段,这一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概括等方式,在不同思维、不同角度的情况下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开创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节奏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小组都使用“A+B+C”的方式,确保每组的实力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不同小组分配不同的乐谱,引导他们在原有的演奏形式上进行创新,增添一些自己的认识,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角色,创编出以一个具有独特韵味的乐曲。如在音乐《春节序曲》中,这首曲子为C大调四二拍节奏型,全文以双八节奏型居多。在展开创编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原有乐谱的演奏形式基础上,添加一些自己的特点和独特优势,如逐步改造音调,创新音乐形式;如将曲谱中的“小附点”改变成“双八节奏”,将C大调换成民族五声调式等,并鼓励他们使用模唱的方式展示自己小组的音乐节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以及创造带来的自信,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节奏感。

(六)树立音乐自信,学习节奏鉴赏

部分学生和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艺术类学科缺乏重视,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学生存在着较强的能力差异性。面对和同龄人之间的差异,音乐素养薄弱的学生缺乏学习信心,导致他们在演唱、学习的过程中不敢尝试,在鉴赏音乐的时候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新课程理念与素质的背景下,教师要明确教学的中心思想,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音乐学习自信心,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面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在节奏鉴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如曲目《百鸟朝凤》中,这是一首我国经典的民乐曲目,有着极强的民族风情,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展开鉴赏活动的时候,针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提问方式,如“观察曲谱你看到了几处滑音?”“分析曲谱节奏,这首乐曲属于宫、商、角、徵、羽那一调式?”等,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音乐潜力,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和审美情趣。此外,初中生还可以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和环境中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和学习优势,从而有效增强音乐鉴赏和应用能力。

(七)联系音乐背景,感悟音乐节奏

节奏学习是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知识内容。就初中生情况而言,学生理解感悟能力有限,面对一些岁月久远的音乐,无法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造成课程质量低下的情况。而音乐节奏的感悟,需要学生在倾听音乐的时候融入情感、态度等元素,在演唱或学习中把握音乐类型,自主构建音乐旋律及节奏,根据素材展开自主学习。基于此,在强化学生节奏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背景展开学习,让学生根据背景学会分析节奏,感受节奏、旋律传递的情感,将其与场景相互关联,增强学生对素材的学习与累积,丰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以军旅类的音乐为例,这些革命题材、军旅题材音乐都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律动感,如《军港之夜》《军中绿花》《我的老班长》等音乐,具有节奏稍缓、抒情极强的特点;而《将士凯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红星照我去战斗》等音乐,具有节奏感强、律动鲜明的特点。在讲解这类题材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创作背景、故事展开讲解,让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带入情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分析能力,通过故事、背景等元素丰富学生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自身感官把握音乐节奏的变化,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育目的。

(八)乐器演奏分析,准确把握节奏

乐器在当今音乐课堂中较为少见,最常见的乐器便是钢琴,学生通过聆听教师演奏,掌握一些知识与节奏。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师应及时转换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乐器演奏的优势,展开節奏训练教学。但受到经费及场地的影响,在展开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利用网络技术给学生演绎不同的乐器演奏方式,让其在不同音色的分辨下准确把握音乐节奏,让其情感、态度、表达等能力,全部沉醉于音乐中,更好地感受节奏给人带来的魅力,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以民乐学习为例。我国民乐具有多年的文化历史,不仅在国际音乐殿堂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民间百姓也有很大的意义。基于此,在学习民乐类音乐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乐器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如在音乐《赛马》中,这是一首典型的二胡乐曲,乐曲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展开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二胡演奏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跳弓、颤音、快弓、拨弦、颤音等技巧的应用,感受节奏带给人的感受,增强其对节奏的感知与处理,达成课程目的,将乐器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促进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结语

总之,初中音乐课堂中加强学生的节奏感、乐感,需要教师建立独特的训练形式,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在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增加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从多个角度优化并完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体系。初中音乐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能力及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升其对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达成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节奏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