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艺工作视域下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音乐价值与意义重识

2022-06-30 07:37杨扬卢赐
艺术评鉴 2022年11期

杨扬 卢赐

摘要: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是中国二胡音乐中极为引人注目的音乐作品。然而当前,无论是演奏领域,还是研究层面对它的价值认识存在局限性。通过对于本首音乐作品研究的分析与价值的重新解读,可以看到,该曲在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贡献,其创作理念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技术路径始终坚持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灵魂的主张与指示。所以,切不可轻视该作品的音乐文化价值。

关键词:新时期文艺工作  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中国民族器乐演奏  音乐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1-0023-05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二胡音乐发展的高峰期,一批优秀二胡音乐作品应运而生,其中闵惠芬改编的《洪湖人民的心愿》极为引人注目。此作品与前人作品相比,不仅发扬了当时二胡音乐的创作特色,而且还采用高难度的技巧使音乐更加旋律化。闵惠芬在这首音乐作品当中所呈现出的“器乐声腔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开创了二胡演奏中的“声腔化”演奏风格与方式。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价值与意义虽如此,但学界针对它的研究成果却相对寥寥。不仅如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仅将此曲视为一首普通的传统风格乐曲,对于它的历史价值认识极为匮乏。基于这样的研究与认知现状,笔者根据现有成果以音乐要素的文化溯源、演奏技巧、音乐影响等方面对涉及二胡音乐作品《洪湖人民的心愿》的文献进行论述,全面分析当前该曲的研究状况与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新时期文艺工作的精神与指示角度全面审视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价值与意义,以使学界对此作品的价值进行重新认知。

一、当前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研究现状

以当前学界对于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研究成果来看,可明确将其划分为音乐要素的文化溯源、演奏技巧、音乐影响三个研究论域。

(一)音乐要素文化溯源的研究方面

在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音乐要素文化溯源研究方面,少有学者在此驻足,较有代表性论作有余嘉萍的《江汉平原音乐的溯源与传承—由二胡改编曲〈洪湖人民的心愿〉引发的思考》,其文从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所采用的音樂要素,与其他江汉平原的音乐元素进行比较,以此来探讨江汉平原音乐的溯源与传承等问题。作者认为《洪湖人民的心愿》以江汉平原民歌《襄河谣》作为最原始的素材,并保留了声乐唱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中的核心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发展了江汉平原的音乐,丰富了二胡移植改编作品,并推动了二胡移植改编作品的发展。

由上文可见,对于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取材与音乐文化溯源等问题,在业界内部已达成共识。然而,又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在二胡声腔化演奏创作领域内,何种民间音乐或音乐体裁可以用来改编与演奏,要通过怎样的技术化处理?针对这一问题,余嘉萍其文以相关音乐作品的比较与例证,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她认为《洪湖人民的心愿》的音乐素材来源于民间歌曲,在此曲的改编和演奏方面,闵惠芬将“器乐演奏声腔化”很好地展现出来,使二胡的演奏与声乐的演唱在情绪上达到一致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何种音乐作品与体裁可以进行声腔化演奏,余嘉萍其文是有所提及的。通过以上文献的数量与分析可知,对于何种民间音乐或音乐体裁可以用来改编与演奏,要通过怎样的技术化处理等工具性问题与认识,仅是在业内引起了一些探讨,未上升至学术层面的思辨。

(二)演奏技巧研究层面

在演奏技巧与分析研究层面是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在此议题上,相关成果较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论作有郭洁琼的《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演奏法分析》,其文对乐曲三个部分的演奏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演奏此曲时应注意的三点:以情带声、技巧纯熟、音乐表达的气息感。要将这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用二胡“唱”好这首歌。还有黄振的《以<洪湖人民的心愿> 探寻闵惠芬的“二胡声腔化”》,作者虽然以“二胡声腔化”演奏作为切入点,但文章的主体部分用来探讨演奏该曲的技术技巧等。此外,还有宁文婷与谭小驷的文章,两位作者从不同角度论述如何演奏《洪湖人民的心愿》等,如宁文婷认为在演奏该曲时,要抓住歌唱性、时代背景等因素,要紧紧围绕这些特点来加以发挥。谭小驷的文章也持有同样的演奏观点。

在演奏技术层面研究中,“二胡声腔化”演奏也是学者们所聚焦的论域,较有代表性的论作有周芳的《二胡声腔化演奏的分析和研究——以<洪湖人民的心愿>为例》,其文论述到二胡独特的韵味和长处,几乎可以与人声相提并论,可以表达叙述、哭泣、激动、悲愤等各类人声才能完成的情绪。同时,作者以声腔化演奏为视角,分析了如何实现声腔化演奏。此外,上文提到黄振文章中的分析路径也与周芳的相似。还有多数研究是将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置于“二胡声腔化”的论域中进行历史、文化、美学等方面阐述与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有张前的《闵惠芬二胡艺术的美学研究》、刘贝妮的《“二胡演奏声腔化”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侯太勇的《史学视角下的“二胡演奏声腔化”》以及笔者的拙文《论二胡“声腔化”演奏》等。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针对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演奏技巧方面,并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演奏技巧领域中,相关研究者从演奏经验的角度出发仅探讨如何更好地演奏此曲,且均认同乐曲段落与对应的唱词在情感和技巧方面相吻合。第二个层面为“声腔化”演奏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对“声腔化”演奏的文化意义、美学内涵等进行探究。

(三)音乐影响与传播研究方面

在针对于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研究中,一些文献还侧重于对此部音乐作品所产生的音乐影响的分析与探讨,具有代表性的有孙祁月的《浅谈闵惠芬改编的<洪湖人民的心愿>音乐影响》,笔者认为和之前的二胡音乐作品相比较,该曲不仅继承与发扬了当时二胡的创作风格,在作曲技术上形成起承转合的完整循环,旋法进行更加丰满复杂,长线条的复杂旋律和细致入微的高难度技巧使音乐更加器乐化。本首作品是以传统民族音乐语调为基础,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将二胡的民族音韵以滑音、揉弦、倚音、加花等演奏技法和中国母语音乐语言相契合,加上闵惠芬本人对音乐的理解与美学观,对音乐的处理更加细腻,使该曲在原作的基础上与其乐器属性相得益彰。通过对于此领域的文献分析可知,涉及该曲所产生的音乐影响方面的研究仅有孙祁月一文,该文结合了时代背景、文化等因素,详细地论述了该曲所产生的艺术影响等。A1F247C9-BA44-4C44-BDF3-9478EB4E1A06

需要指出的是,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诞生,也是二胡声腔化与器乐声腔化实践的开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曲与二胡声腔化、器乐声腔化等的联系有着一些偶然性的因素,然而,它却成为当下二胡音乐发展中扭转审美依据与技术评判的杠杆,有力地补充了当前二胡音乐与母语文化割裂的局面,这些情况是当前业内人士所共知的。吊诡的是,从音乐影响力的角度来看,未有相关学者在当前新的文艺工作理念下对此进行理论性的梳理与分析,也未有学者在当下二胡艺术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对该曲进行更好的分析与诠释,未对二胡声腔化与器乐声腔化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如果仅是对具有开创意义的《洪湖人民的心愿》流于演奏经验表征性的分析,不在新的文化艺术发展观下,即新时期文艺工作的理念,对其进行理论性的构建,二胡声腔化演奏、器乐声腔化创作、中国音乐话语构建的潜力又有几何?理论性的研究与分析尚且如此,那么,对于该曲的价值认识也可想而知了,也难怪众多二胡专业学生或学习者仅将此曲作为一般风格的乐曲予以对待。

二、新时期文艺工作的精神与理念下,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价值与意义

(一)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①

二胡艺术演奏及其普及工作是我国文艺工作中的一个小单元,而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则是众多优秀文艺作品中的沧海一粟,该曲存世至今已近40年,它总能在不同的时代做出贡献。如20世纪70年代,它的出现丰富了二胡乐曲库,增加了二胡艺术的厚度;20世纪80年代,它成为了声腔化演奏的开篇之作,任何二胡声腔化的改编都要追根溯源于该乐曲;20世纪90年代,它被视为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性载体等。由此可见,该曲在每个时代都有其重要的贡献,并为中华文化的繁荣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而上文中相关研究对该作品的历史价值认识仅限于声腔演奏开创方面,未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价值重估。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①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脱胎于歌剧《洪湖赤卫队》,这部歌剧主要描写了赤卫队与敌人展开斗争的画面,以及韩英对美好未来的畅想,为中国解放事业献身的决心。20世纪60年代一大批类似的歌剧作品不断涌现,主人翁形象多是来自于人民大众。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与不断建设,人民大众的幸福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对未来的新生活有了更多的希望,相关作品也充分地反映出了当时人民大众的心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人民的呼声,《洪湖人民的心愿》应运而生。因该曲与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关联性,使其一出现便成为脍炙人口的二胡经典作品。由此可见,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创作以人民为中心,反映时代特征与人民心声,促使其音乐价值经久不衰。

(三)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①

从上文可知,一些学者认为作为二胡声腔化演奏的代表性载体,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精神的继承,但对于该曲的音乐文化价值认识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本首作品不仅是对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精神的继承,还回答与解决了如何继承等实际应用问题。当前,移植类乐曲以及超高技巧难度的乐曲大量充斥在二胡演奏曲目之中,通过对此类乐曲的分析可知,无论在编曲、乐曲的创作,还是在演奏技术环节上,均大量借鉴西方作曲技法,演奏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逐渐地形成了一套话语体系,并渗透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中。这样的情况淡化了二胡演奏中传统乐曲的分量,消解了传统音乐的语汇,进而造成音乐母语“失语”的窘境。如当前二胡或各类民族器乐比赛中,比赛曲目大量采用移植类乐曲,例如《卡门》《引子与回旋》等作为参赛曲目中的必选曲目,二胡学习与从业者更是以演奏此类乐曲为傲,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试问,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与路径,中国精神何在?而怎样去对冲这样的演奏风气,以《洪湖人民的心愿》为代表的二胡声腔化作品起到了扭转、调节此种风气的功能与作用,与此同时,相关的演奏评价体系与话语也相应地由“快、准、炫”向“韵、味、神”转变。由此来看,二胡声腔化作品不仅仅涉及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精神继承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演奏话语体系构成,怎样将中国精神落实到文艺创作的问题。另外,在实践层面研究中,“声腔化”演奏的创始人闵慧芬曾论述过:“要演奏好这些传统戏曲唱腔,最重要的是树立音乐形象,包括有角色感、性格感、润饰特征感、语韵感,才能达到音乐表演的高层次,达到音乐艺术的真谛”。然而,当前二胡声腔化演奏实践的问题还处于散乱的状态。

(四)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党和文艺的关系就能得到正确处理,就能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①由于音乐艺术相对独立的美学品格,使其与思政议题结合中会出现一定的困难。然而,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从作品的立意与结构上都是难得的,与思政紧密贴合的作品。例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一乐段的讲授都需要音乐技法、情绪与音乐内容相结合来启发学习,这样便使思政内容恰如其分地渗透到二胡的教学中。因此,该曲在音乐教学与思政结合的议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价值。

需要进一步补充的是,当前,“中国话语与中国标准构建”成为了学界所热议的话题, “中国民族器乐演奏话语体系构建”也应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声腔化演奏的探讨中,对此问题有所涉及,但鉴于现实情况及研究热度,需要对此类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探究。而在这一方面,该曲在创编层面和技术处理,以及运用上均具有一定的参照与借鉴的价值。作为中国音乐话语土生土长的代表,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具有所谓的“中国乐派”构建的参考意义与价值。在中国器乐演奏领域中,此类乐曲也较为丰富,对音乐演奏话语探索才能够有力地支撑中国乐派的建构,并能使此类乐曲的实践与中国乐派的理论梳理相互促进和丰富。因此,对于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的音乐价值认识,不应仅局限于宏观性的、象征性的中国音乐文化与精神的继承上,而应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分析,将中国音乐文化与精神的继承问题落实到实处。A1F247C9-BA44-4C44-BDF3-9478EB4E1A06

综上所述,笔者将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置于新时期文艺工作理念下进行重新解读,可以看到该曲在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贡献,其创作理念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创作技术路径始终坚持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灵魂的主张。然而,学界在这一方面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可见,对于该曲的音乐文化价值,需要在新的文化发展时期重新认识,切不可轻视。

三、结语

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存世至今已近40年,无论在任何时代,对此作品的探讨总能挖掘出新的意义,对于它的研究从来不过时,它的创作和改编,与新时期文艺工作的理念又相符合,可见,该作品音乐文化价值多么璀璨,艺术生命长久不息。所以,对该曲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拓展。其次,针对于声腔化演奏来说,该曲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层面和实践层面均有进行深化研究的空间。此外,随着声腔化演奏涉及到的音乐种类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地方戏曲或戏剧进入到声腔化演奏的视野中,本首音乐作品改编的技术化路径将会为地方性戏曲与戏剧声腔化演奏的生成,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余嘉萍.江汉平原音乐的溯源与传承——由二胡改编曲《洪湖人民的心愿》引发的思考[J].当代音乐,2017(16).

[2]郭洁琼.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演奏法分析[J].艺海,2012(04).

[3]黄振.以《洪湖人民的心愿》 探尋闵惠芬的“二胡声腔化”[J].大众文艺,2015(03).

[4]宁文婷.《洪湖人民的心愿》的演奏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07).

[5]谭小驷.《洪湖人民的心愿》二胡演奏技巧探究[J].艺术科技,2017(05).

[6]周芳.二胡声腔化演奏的分析和研究(一)——以《洪湖人民的心愿》为例[J].艺海,2012(04).

[7]张前.闵惠芬二胡艺术的美学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04).

[8]刘贝妮.“二胡演奏声腔化”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1).

[9]侯太勇.史学视角下的 “二胡演奏声腔化”[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02).

[10]杨扬.论二胡“声腔化”演奏[J].黄河之声,2013(19).

[11]孙祈月.浅谈闵惠芬改编的《洪湖人民的心愿》的音乐影响[J].北方音乐,2015(06).

[12]闵惠芬.天梯·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7-89.A1F247C9-BA44-4C44-BDF3-9478EB4E1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