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06-30 08:18张乐乐张天琦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智能时代提升路径

张乐乐 张天琦

摘   要: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我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并提供相应的提升路径,文章从信息化环境建设能力、信息化愿景规划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四个方面,设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问卷量表,并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有如下特征: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较为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化愿景规划方面,期待人工智能在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愿意积极推动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探索完善教师绩效评估,赋能校园安全管理;在信息化教学应用方面,较为重视智能时代信息化教学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愿意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基于此,文章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提出建议:以国内教育改革需求为导向,真正提高校长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与管理学校的效果;聚焦技术的发展,实现技术支持下的校长领导力变革;关注绩效评估,提升校长评估教育信息化建设效果与效益的能力。

关键词:智能时代;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2)06-0081-08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不少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薄弱与不足之处,如管理者重视不足、建设效率低下、专业人才缺乏等。[1]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唤“人的信息化”,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这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2]为此,我国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予以指导支持。例如,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普遍实施由校长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校长要全面统筹本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3];2019年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提出要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信息化創新能力培训活动。[4]这意味着学校需要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完善发展策略、改进发展方式、提高办学水平。[5]因此,大力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成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

在国外,荷兰学者贝蒂·科利斯(Betty Collis)最早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进行了界定,他认为校长应具备操作计算机设备、使用计算机技术和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及领导技巧[6]。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观念的转变,舒梅尔泽(Schmeltzer)认为,领导者必须知道如何使用技术来改进教学,制定帮助教师将技术融入教学的策略,形成一个技术团队和支持系统,不断促进整个组织对新技术的使用[7]。

在国内,诸多学者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和内涵界定作了相关研究。例如,孙祯祥等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规划、建设信息化发展愿景,并影响和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与智慧[8];王陆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指的是校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对信息进行多维度的加工和处理,用以支持其决策、促进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和超越创新的能力[9];董艳等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包括学校校长影响和引导其领域范围内的教师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持续实现信息时代学校教学发展目标的能力[10];王永军提出教育4.0时代校长领导力框架,认为引领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创新发展规划、信息化创新发展系统转型、信息化教学变革引领、校长个人信息化主动发展四个方面[11]。

本文以《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将国内学者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相关研究做了梳理,具体如表1所示。结合先前研究和当前智能时代校长领导力的情况,提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信息化环境建设能力、信息化愿景规划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四个方面。

三、研究设计

(一)调查问卷编制

在参考国内外成熟问卷的基础上,根据本文研究对象的特点,从信息化环境建设能力、信息化愿景规划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四个方面设计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问卷量表。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学校所处地区、性质、所处学段等问题收集校长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从学校人工智能应用的基本情况调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问卷部分题型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法计分,1-5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部分题型采用开放式问答。

(二)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调查问卷依托易研平台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长进行发放,问卷的发放时间为2021年9月17日至2021年10月13日,主要集中在吉林省、河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辽宁省发放。调查结束后,共收回1432份校长问卷。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1.信息化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2.0时代更强调环境的智能、联通、共享。[12]本文中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校长在教育新基建思想的指引下,着重对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具体实施。本次调查主要从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人工智能建设、数据平台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以充分了解当前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水平,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因此,本文就目前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情况展开调查。在受访的1423位校长中,超过50%的校长认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有电子阅览室、智能录播教室等,且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约30%的校长表示目前信息化建设情况“一般”;有11.95%的校长认为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还不到位。上述数据充分说明,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配备了齐全的设备与环境,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校长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E938859B-A77D-4402-B123-743434CE7C9F

(2)人工智能建设

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需要配套相关环境、资源。调查发现,在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配置方面,近80%受访校长表示学校没有配置人工智能实验室,仅有极少数学校配置了人工智能实验室。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借助相关设备、资源能够为传统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但尚未构想建设智能实验室。

同时,从学校所拥有的人工智能软硬件教育装备情况来看,目前学校拥有最多的是“智能电子白板”(68.59%),其次是“交互式一体机”(50.04%),“智能平板电脑”(29.02%)以及“智能云平台”(25.86%)依次位列三、四位,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拥有率不足5%,可见这种智能设备还没有完全被教学实践所采纳,原因可能在于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仍有9.84%的受访校长表示学校没有上述资源,表明目前仍有部分学校在教学设备的配置上缺口较大,不能满足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需求。

(3)数据平台建设

数据平台建设是信息化环境建设中的重点任务,关系到学校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传输与共享,以及市、区、校间资源的共享融通。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校长表示学校使用不同平台采集数据后,数据之间基本能够实现互通共享,但仍有15.67%的校长表示数据平台并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功能。由此可见,在智慧校园基础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校长要加大对数据平台建设的管理与指导,注重数据平台的基层底座建设,真正实现学校内的数据共享、互通,为校园管理、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支持。

2.信息化愿景规划

为了让教育信息化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学校必须规划和建设一个让全校师生共同憧憬的信息化发展愿景。[13]信息化愿景规划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决定了学校信息化的建设目标与方向。本文中的校长信息化愿景规划,主要是指校长能够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制度、文件以支持信息化健康發展。此次调查主要从学校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制定、校长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态度、“双减”政策对学校规划的影响以及校长对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以期发现校长在愿景规划方面的实施情况。

(1)学校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制定

学校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制定,能够为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方向与指引,也直接反映了校长对学校人工智能的发展愿景。通过对受访校长的调查发现,总体上,各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及管理方面的政策出台情况不佳,70.84%的受访校长表示目前尚未出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占比明显多于已出台相关政策的学校。由此可见,当前绝大部分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的政策不完善,校长应加大顶层设计的力度,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为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校长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态度

学校校长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在受访校长中,超过40%的校长认为人工智能应该成为支持教师常态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占比最高;33.10%的校长认为教学中应该适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约10%的校长认为只能在某些有限的教学环节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仅有极少数的校长认为在学校范围内应该禁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同时,本文还对受访校长是否愿意持续探索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管理上的应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校长表示“非常同意”或“同意”;15.11%的受访校长表示“一般”;2.24%的校长表示“不愿意”。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校长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趋势,并大力支持学校在未来教学与管理过程中,积极应用相关技术与设备,以提高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决策的科学化。

(3)“双减”政策对学校规划的影响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各学校积极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基于此,本文针对已经开展或筹备人工智能教学活动的学校进行调查,了解学校在“双减”政策发布后,是否会考虑开设人工智能方面的课后托管服务。其中,近80%受访校长表示会考虑开设课后托管服务。由此可见,相关政策文件对校长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的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大多数校长认为,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课后托管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并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腾出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教学。同时,能够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4)校长对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态度

学校教育供给服务的能力体现了其社会化水平。将社会与产业力量相结合,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变革,对解决教育服务供给不足、类型单一、质量不高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对策。本文对受访校长是否支持学校积极推动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65.14%的校长持“非常同意”或“同意”的态度,23.96%的校长表示“一般”,仅有10.89%的校长表示“非常不同意”或“不同意”。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校长认为,学校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同时,还要着力加大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交流,激活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丰富多元的优质服务。

3.信息化管理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其信息化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管理命脉。本文中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指校长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制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绩效、评价等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本次调查主要从校长对人工智能管理应用的态度、学校教师绩效评估方式和校长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校长对人工智能管理应用的态度E938859B-A77D-4402-B123-743434CE7C9F

校长对人工智能管理应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学校的管理方向。本文针对“未来是否会持续探索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管理上的应用”这一问题,对受访校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82.64%的校长愿意持续探索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管理上的应用,仅有2.24%的校长持反对意见,如图3所示。该结果充分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赞成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活动中,借助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精准决策与智能管理。

(2)教师的绩效评估方式

当前,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师评价存在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需要走出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业绩的误区,健全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恰当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提高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受访学校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分析数据,以辅助完善教师的绩效评估,仅有少部分学校暂未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辅助教师绩效评估方面,如图4所示。

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校长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十分注重技术的引入,这为全面考核教师,对教师隐性工作的重视提供了数据支持,为提升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3)校长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态度

在智能时代,校园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面临巨大挑战。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能够帮助实时监控与分析各类安全风险问题,提升师生的网络素养,增强安全意识。本文对校长是否同意学校搭建校园安全预警防范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70.35%的受访校长持有“非常同意”或“同意”的态度;19.26%的受访校长持“一般”的态度;仅有10.4%的校长认为“非常不同意”或“不同意”。

该结果充分说明,当前绝大多数校长对校园安全管理持积极态度,赞成搭建校园安全预警防范系统,以提高校园的网络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安全氛围,为师生网络教学提供安全保障。

4.信息化教学应用

教学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校长对其的认识和决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层次与水平。本文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主要指校长通过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的教研活动、组织技能培训、邀请专家指导等,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本次调查主要从人工智能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邀请专家团队的指导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人工智能教学活动开展情况

通过对人工智能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校长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重视程度。调查发现,37.95%的受访校长表示学校已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20.94%的受访校长表示学校正在筹备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41.11%的受访校长表示学校没有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已经开展和正在筹备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活动的学校超过半数,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尚未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为进一步了解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活动的目的,本文对已经开展或正在筹备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的校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其中,“教师尝试开展新的教学活动”是最主要目的,占比69.93%;其次是“激发学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思维”(62.53%)、“锻炼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62.41%)、“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59.79%)。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从学校层面来看,人工智能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是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同时也是对原有特色课程的继承与发展;从教师角度来看,主要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创新;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涉及实践与探究能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智能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同时,针对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已经开展或正在筹备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活动的学校校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程度方面,52.39%的受访校长表示“一般”、19.33%的受访校长表示“较低”、14.32%的受访校长表示 “较高”、7.88%的受访校长表示“很低”、6.09%的受访校长表示“很高”。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发展完善程度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因此,在未来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满足教学应用的需求。

(2)人工智能教研活動开展情况

教研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校长在信息化教学应用方面的能力水平。调查显示:有60%左右的学校定期组织人工智能课程相关教研活动,但仍有近40%的学校没有组织与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同时,针对教研活动的开展形式,对定期组织人工智能课程相关教研活动的524位校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听课”“评课”是最主要的教研活动形式,其次是“说课”“经验交流”“教学比赛”,将近50%的学校将“教法研讨”作为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研活动的形式之一。由此可见,目前学校教研活动的形式还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听课、评课为主,新技术、新平台的引入较少。因此,校长在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更新理念,利用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满足不同水平教师的不同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外部服务与支持情况

智库团队的指导将对学校教与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校长都愿意通过设立教学服务团队、邀请专家提供指导等方式为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提供支持。其中,57.76%的校长持“非常同意”或“同意”的态度;24.31%的受访校长表示“一般”;仅有17.92%的校长表示“非常不同意”或“不同意”。

同时,本文还对受访校长是否同意邀请专门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为学校教育变革提供指导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5.3%的校长表示“非常同意”或“同意”,占比最高;24.1%的校长表示“一般”;表示“非常不同意”或“不同意”的校长占比最少,为20.59%。由此可见,校长在外部服务与专家指导方面持赞同态度,说明他们在信息化教与学方面十分重视外部力量的支持与指导,能够积极借助专家、技术团队的优势,为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提供便利。E938859B-A77D-4402-B123-743434CE7C9F

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未来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以国内教育改革需求为导向,真正提升校长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与管理学校的效果

首先,加强课堂信息化教学督导。校长是学校教学和管理的灵魂人物,在其领导下,只有将课堂信息化教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推进教学改革并创新教学模式。校长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把握课程的发展方向,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与模式,及时发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需求并给予相应指导,提升课堂信息化教学的管理能力。其次,提高团队建设能力与沟通能力,引导教师主动承担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能与角色,构建起连接宏观变革与微观实践的桥梁。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校长要积极与教师分享管理心得,注重团队氛围的营造与信任关系的搭建,交流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提供理论指导与情绪支持。同时,开展一些研讨交流、示范教学活动,让教师充分参与到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中来,形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最后,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校长要充分领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加大学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化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聚焦技术的发展,实现技术支持下的校长领导力变革

首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校长的信息素养极大地影响着学校信息化变革的过程。[14]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政策文件,积极鼓励校长参与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反思实践经验,提升学校管理的实践能力。其次,转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校长通过关注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前沿领域,以及聆听专家报告,来学习成功的案例、经验,反思学校教学的“短板”问题,同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最后,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校长要用大力气抓教师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名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师资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变革的需求。

(三)关注绩效评估,提升校长评估教育信息化建设效果与效益的能力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教师信息化教学程度、学生信息化学习程度等,均是校长需要关注与思考的问题。[15]智能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与管理应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与人力。在花费与开销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评价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与结果到底如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校长的信息化评估能力非常重要,校长需要从效率、效益等方面,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考量与全面性评估,实现信息化建设评估常态化。同时,通过定期研判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为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以及高屋建瓴的规划。

参考文献:

[1]唐烨伟,郭丽婷,庞敬文,等.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河源市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10):106—112.

[2]赵磊磊.心理资本视角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研究——基于SEM的實证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7(9):45-5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3)[2021-12-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2019-04-27)[2021-12-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 376493.html.

[5]王威.“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研究——以豫南地区为例[D].河南大学,2019.

[6]COLLIS B. Computers, curriculum, and whole-class instruction: Issues and Ideas[M]. Wadsworth: Wadsworth Pub. Co., 1988.

[7]SCHMELTZER T. Training administrators to be technology leaders[J]. Technology & Learning, 2001(11):16-22.

[8]孙祯祥,翁家隆.境外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2):27-34.

[9]王陆.未来学校前进之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愿景与实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10):10-11.

[10]董艳,黄月,孙月亚,等.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内涵与结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55-62.

[11]王永军.面向教育4.0的创新发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之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20(6):41-49.

[12]张乐乐,曾海军.我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路径的案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9):71-77.

[13]孙祯祥,张玉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内涵与理论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39-45.

[14]胡艺龄,赵梓宏,顾小清.组织变革视角下中小学校长首席信息官能力结构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121-128.E938859B-A77D-4402-B123-743434CE7C9F

[15]雷励华,张子石,金义富.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演变与提升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2):40-46.

作者简介:

张乐乐,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研究、智慧教育研究,邮箱:535038163@qq.com;

张天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邮箱:tianqi_zhang9@163.com。

Research on Promotion Path of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rincipals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t

Lele ZHANG, Tianqi ZH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The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is the key factor in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and other technologie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paths for principals to improve school leadership, this study carried out a large-scale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the ability of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nformatization vision plann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aching applic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First, for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in China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econd, for informatization vision planning, school principals look forward to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and they are willing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service supply. Third,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incipals actively appl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explore and improve teach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nable campus safety management. Fourth, for information teaching application, school principal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in the intelligent era, and they are willing to invite experts as guidance. Furthermore,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ncipal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 in the intelligent era guided by the needs of domestic education reform, which, includes truly improve the princip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bility and the effect of school management, place the focus a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incipal leadership under the support of technology, and pay attention to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incipal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and benefit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Intelligent ag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 Promotion path

編辑:王晓明   校对:李晓萍E938859B-A77D-4402-B123-743434CE7C9F

猜你喜欢
智能时代提升路径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前言技术,开启“智能时代”
世界机器人总动员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物联网时代下用户体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