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的安吉游戏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2-06-30 14:14包伊宁甘少杰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安吉热点图谱

包伊宁,甘少杰

(渤海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安吉游戏”是游戏权掌握在幼儿自己手里的游戏形式,也是一种新型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其发展经历了从“无游戏”到“假游戏”最后形成“真游戏”的过程[1]。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安吉游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各地区安吉游戏实践园以自身的区域特色为基础,将安吉游戏精神贯彻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这一基于本土实践、立足于儿童发展形成的教育理念模式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热点与必然趋势。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以“安吉游戏”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可以发现第一篇论文发表于2015年6 月1 日,因此本研究以2015 至2021 年为检索范围,检索日期至2021 年10 月23 日,剔除无效文献后最终获得有效文献222 篇,其类型主要集中在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 可以针对相关文献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运算,并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呈现给我们,以便我们进行分析和解读[2]。本文首先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量化处理,并借助Citespace 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时区化等分析,探究2015 年至2021 年安吉游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二、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某个时间段内为大多数研究者所关注并进行聚焦研究的重要问题,代表该研究领域在当下时间内研究的重点方向,对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掌握如今安吉游戏的研究方向,了解其相关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研究安吉游戏打好基础。

(一)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图谱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在CiteSpace 下,以Keyword 为节点类型,形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通常网络节点和字号越大表示关键词频次越高,因此安吉游戏、幼儿园、幼儿教育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相对较高;图中孤立的节点并不多,各种节点形成大小不一的网络状形态,并且含有大量的连线,说明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可见安吉游戏的研究热点以针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为主,向多方面进行发展(图1)。

图1 安吉游戏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2.关键词聚类分析。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节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编码#0—#10共11个聚类结果,聚类视图反映了聚类间的结构特征和重要连接[3],更加清晰的呈现出安吉游戏研究的热点主题。其中#0与#4 字面含义相同,但是#4“安吉游戏”比#0安吉游戏更加突出强调了安吉游戏作为一种游戏精神脱离了其本身的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被引用到文献中作为这类游戏的名词代表。

(二)关键词聚类时区图谱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聚类视图的基础下,导出时区视图,如图2 所示。由于关键词聚类时区图谱可以将年份相同的研究热点按照相应文献的发表时间顺序进行归类、排列并集中在相应年份区间,以此从时间跨度上对安吉游戏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相应年间文献发表的内在联系以及时间段之间关键词的继承与演变关系。从图2 的连线可以看出各类关键词有较强的联系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不同的转变,导致在不同时间段内研究热点和方向有较大的差异性。

图2 “安吉游戏”关键词聚类时区图谱

(三)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

1.图表概况。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下导出关键词突现图谱,如图3 所示。突变词检测用于表征发表文献在某些年份下的骤增情况,以此确定该主题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

2.图表分析。如图3 所示,本研究共检测到9 个突现词,其中突现强度最大的是“幼儿学习”数值为1.88,其次是“户外游戏”数值为1.49。从关键词突变的时间节点来看,突变时间最长的为户外游戏,共持续四年。近期的突现词为户外游戏、小学化、幼小衔接,可知这三个关键词为目前安吉游戏研究的热点主题。整体来看,关键词突现较多,但是强度数值位于中等水平,可见关于安吉游戏的研究较为分散。

图3 “安吉游戏”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四)安吉游戏研究热点综合分析

为了综合分析当前安吉游戏的研究热点,将出现频次较高关键词进行分类概括与梳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1.游戏形式。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是安吉游戏的典型特征,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在安吉幼儿园儿童利用竹竿、油桶、梯子、绳网、绳索、秋千、小推车、滚筒、轮胎等丰富的游戏材料开展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虽说安吉游戏最先以户外游戏为主进行改革,但目前这种游戏方式已经可以灵活运用到多个层面,例如规则类游戏与安吉游戏的融合就是消除规则类游戏中的竞争力,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游戏而不是受游戏之外的奖赏诱导。只要是依据安吉游戏理念所开展的游戏,达到了安吉游戏对“真游戏”的目标要求,其游戏形式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2.材料准备。安吉游戏的研究者们将目光聚集在安吉游戏材料得投放上,是游戏材料自身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在安吉游戏开展的一系列实践中,成果最为显著的游戏材料设计方式为“让幼儿成为游戏的设计者”,投放材料时应注意数量充足、分类陈设、可及可得三个特点,并按照材料使用的开放性、材料收纳整理的自主性原则进行投放[4]。基于安吉游戏对游戏材料的投放有较高的要求,研究者们致力于将游戏材料的设置变得科学化、合理化,因此游戏材料的准备成为了安吉游戏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3.实施载体。安吉游戏是在中国本土经过不断实践和改革探索出来的一种游戏形式。它的成功依托于因地制宜的游戏材料、复杂开阔的游戏环境以及安吉教师的实践经验,利用本土化的低结构游戏材料和自然环境资源[5],使幼儿的创造性与自然资源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推动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各地推行安吉游戏的同时,不能完全照搬安吉县幼儿园的游戏材料,而是学习安吉游戏的内在精神,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儿童发展情况为依托,推出适合当地幼儿园发展的游戏形式。因此安吉游戏的实施载体和实施依托成为了安吉游戏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4.活动主体。安吉游戏突出儿童和教师的双主体地位,倡导真游戏的理念。在游戏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并为幼儿创设自然的环境,从幼儿角度出发,将游戏的权利彻底地交给儿童[6]。尊重教师和幼儿的双主体地位,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平等对待儿童,倾听幼儿的想法,给予其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幼儿教师的行为是安吉游戏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安吉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幼儿教育”与“幼儿教师”成为了一大研究热点。

5.实施途径。安吉游戏突破了原有的幼儿园游戏的范畴,与五大领域内容相结合,涵盖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安吉游戏目前的发展来看,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游戏了,而是一种课程模式,只不过这个课程是以生活和游戏为基本途径来实施的[7]。幼儿在游戏中实现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结合,并通过游戏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安吉游戏的实施途径可以贯彻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将游戏精神融合进日常教学活动中去。在开展安吉游戏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只有同时具备自发的、基于已有经验的、注重过程重于结果的、假想的非正式的、趋乐性行为的游戏才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游戏,缺一不可[8]。在这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教育现象和问题在等待学者们去探究,也是当下安吉游戏的研究热点之一。

三、研究热点形成原因分析

安吉游戏是我国教育实践者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的结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前教育组织形式。政策的引导、对国外学前教育理念的借鉴、突出的实践效果等都使得安吉游戏成为当前学者的研究热点。

(一)国家政策的引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强调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可见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具有重要地位,为教师开展游戏活动提供了相应依据。2019 年8 月安吉游戏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中,辽宁、黑龙江、浙江、湖南等多个省份陆续发表相关文件进行安吉游戏的推广与实施工作,建立研究团队、设立实践园。“安吉游戏”的教育实践模式充分落实了“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的游戏活动目标,并通过一个个真实又鲜活的游戏事例彻底实现了“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二)现代学前教育理念的影响

安吉游戏强调的五个关键词,其中一条为“冒险”。挪威学者桑德斯特(Sandseter)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冒险游戏的学者,他认为这种冒险游戏可以对儿童的生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克服恐惧,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9]。

这一相关理念对安吉游戏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安吉游戏的户外环境区设有运动区、野战区、建构区等,经翻阅相关影像资料可以看到,有些户外活动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冒险性和危险性,例如安吉梯、索道绳、滚油桶、跳树墩等,幼儿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展现出了超高的勇气和能力,可以直面挑战。在进行相对危险的游戏时,幼儿互帮互助,他们相互传递竹竿,互相搀扶,可以像个小老师一样指导正在进行游戏的小朋友,帮助他通过各种游戏障碍。

程学琴强调:“冒险就是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在学习。”[1]冒险的游戏可以更好的调动幼儿的好胜心,提高其参与游戏的兴趣,幼儿在游戏中坚定目标、集中精力、承受挫折、提高耐力、收获成长。

(三)安吉游戏卓越的实践成效

安吉游戏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产生了重大成果。首先,“安吉游戏”获得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证明了其教育改革的正确性。其次,安吉幼教人以自己的实践探索,提升了教育质量,在幼儿发展、教师成长以及家长认同三方面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最后,全国各地开展实践安吉游戏的幼儿园都获得了不小成效[8]。安吉幼儿园的实践成果充分证明了安吉游戏是一种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形式,幼儿在安吉游戏中表现出的行为正是其他游戏活动中所缺少的,而这种游戏形式带来的显著成果逐渐被大众认识并开启一系列的研究。

四、安吉游戏的研究趋势

(一)拓展创新,完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特征、顺应时代发展形成的,适合当代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时代适宜性。当前安吉游戏结合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做到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使幼儿最大化的实现发展的可能性;做到游戏材料低结构性,可以根据幼儿自己的需要进行组合游戏;确保游戏材料投放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10]。

(二)儿童本位,重塑教师角色

在安吉游戏的最初实践中,教师费尽心思设计游戏、制作玩具,但是时常出现幼儿积极性不高或者玩几次就不玩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幼儿的控制性太强,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过多的限制,导致幼儿长时间做同一件事,因此产生厌烦心理;二是教师缺乏利用环境的意识,导致精心设计的环境被浪费、玩具被搁置;三是教师不能明确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定位,教师应该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管理者[10]。因此教师要转变儿童观,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成为儿童成长道路上的最强有力的伙伴。

(三)因地制宜,游戏形式多样性

安吉游戏率先以户外游戏形式开始发展,但目前其游戏形式已经呈现向多形式、多区域、多角度方向发展的趋势。安吉游戏贯彻“室内室外”互通的理念,以创设留白开放、多元表达的空间环境,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游戏空间。利用大树悬挂秋千、搭建爬网,铺设带有坡度倾斜的立体场地,创设游戏故事墙,打破游戏材料分类摆放的局限[11],做到游戏的开展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鉴于安吉游戏具有较强的本土适宜性,而各地区幼儿园所在的自然环境、区域特色又不尽相同,因此在安吉游戏的推广和实施上,应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及办学实际条件,将安吉游戏理念融入到当地幼儿园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习安吉游戏精神,而不是单一的照搬照抄。

(四)尊重规律,关注幼小衔接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等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幼儿园以纯粹知识的学习作为幼儿园的办学目标,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还表现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环境、活动内容等方面[12]。而在安吉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自身想要进行的活动,而不是强行被教师灌输一些超乎其生长阶段应有水平的知识。因此在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要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关注幼小衔接问题,使幼儿可以在幼儿园进行自由、愉快、主动的学习生活。

(五)国际接轨,国内外互动联合趋势

原美国纽约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切尔西·白丽到安吉幼儿园参观后,被孩子们完全沉浸式的游戏行为所感染,决定将其带回西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国际推广工作。程学琴也到美国进行演讲,分享安吉游戏的形成过程以及目前安吉游戏的突出成果[13]。安吉游戏虽然是基于本土实践形成的教育模式,但是也需要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思想理念,与国外优秀的教育者、教育机构进行沟通交流,以促进本土幼儿园更好、更快地发展。

安吉游戏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成果,它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改革的优秀标杆,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学习安吉游戏要追踪其发展过程,了解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理解其游戏形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自身优势和需要将其内化为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游戏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安吉热点图谱
热点
绘一张成长图谱
小丑拉绳
热点
看到了什么
结合热点做演讲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