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2022-07-01 01:56王君文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生音乐

王君文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观,音乐来源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以学习为中心,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及提高音乐审美素质奠定基础。”“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由新课标可见,小学音乐课程生活化教学很有必要。在此,笔者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生活化教学作了一定的研究。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育学者指出,如果教学脱离了学生的世界,仅间接性的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效率很低,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世界,将自己放到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探求欲,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信心。对此,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创设联系音乐和生活的情境,将理论知识、课本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音乐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将音乐转化为生活中的声音,让小学生进行模仿,以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记忆。比如在练习节奏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小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的叫声进行模仿练习,如前十六分节奏可让小学生模仿母鸡下蛋的“咯咯哒”声音;后十六分节奏可让小学生模仿马蹄的“嗒嗒嗒”声;附点节奏可让小学生模仿知了的叫声;切分节奏可让小学生模仿整队口令“向左转”等。通过模仿,把音乐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音乐教学充满无限乐趣,让小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提高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农村小学,受到教学条件和资源限制,很多教学手段无法开展。对此,教师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情感环境,让学生仿佛感同身受,感受作品表达出来浓郁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印象。比如,比如说,在《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与王二小有关的影像资料,先帮助学生对王二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在增进其对王二小精神的理解。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以音乐剧形式对王二小的故事进行演绎,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该歌曲内涵的体会与理解。再比如,在欣赏萨克斯乐曲时,可以要求配乐讲故事,故事的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自己如何回报父母,或者家庭生活中一些故事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旋律表达的感情,爱上这种表达感情的方式,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爱,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主要是教会学生唱课本中的歌曲,给学生将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或者传奇音乐人的故事等,很少让学生编创歌曲。首先,学生的掌握的词汇字词不够,其次学生写字很慢,第三,学生生活经验有限,而歌曲的创编往往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很少有学生能编创出来,即使偶有学生能够编创出来,也花去了大量时间,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编创时间一长,表演和拓展歌曲的时间就很少了。因此,直接让学生编创歌曲对没有生活阅历的孩子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直接让学生进行创作,会让学生失去信心,进而对音乐兴趣恹恹,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往往会省略编创这一步。对此,教师反省一下,是否可以帮助学生捕捉生活素材,引导他们体验生活,提高他们的编创能力。例如,在欣赏《劳动最光荣》过程,可以组织一些劳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体验,写下自己的感受,再进行编创。在农村,最不缺少的就是劳动,因此还可以让学生课下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在感受深刻的时候,编创出歌颂父母、感谢父母的歌。

二、融入生活化教学元素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音乐即是生活本质声音的体现,是源于生活的真谛,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也应该回归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让音乐课堂变成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的内容与知识、经验才能够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同时,在课堂中融入生活教育元素,拉近了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音乐本身应该是生活元素的展现,而不应该作为理论知识、概念传授给学生,要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小学音乐课堂生活化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课程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进一步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情趣,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材中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新大纲强调: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对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新教材中已经出现的《红蜻蜓》《外婆的澎湖湾》《国旗国旗真美丽》《同一首歌》等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以及如影视动画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等优秀歌曲,可以利用课前、课末五分钟进行欣赏或演唱,提高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才艺表演,演唱、演奏生活中的歌(乐)曲,尝试用自己喜爱的音乐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获得情感体验。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中找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选择的生活元素不能过多地偏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好选用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动画片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元素,也是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借助的工具。教师在讲解音乐教学的难点时,为了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音乐教学和动画片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音乐难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音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区分音符种类的方法,教师可以做好动画课件,利用动画片向学生展示音乐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画人物可以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喜羊羊、猪猪侠、蓝猫等,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出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就能够帮助动画人物克服前进障碍闯关成功。利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动画中就掌握了音乐知识。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流行歌曲、手工制作等生活元素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工具,发挥生活化音乐教学的巨大价值。

三、重视生活化教学评价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以往教师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教学评价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比如歌曲学唱方面,课堂上可以借鉴生活中倍受大众喜欢的“音乐超级秀”、“星光大道”等形式,相信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还可让学生把学好的歌曲课后到家中唱给父母听,请他们做出评价;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在学习中能做到认真聆听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做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利用这种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小学音乐教学的评价,不仅是要关注学生的歌唱水平,还需评价学生对曲目的体会与理解,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正确评价。评价内容要依据实际,体现人性化与多元化,并与曲目难易程度相结合,依据学生生活习惯与生活阅历进行评价。比如说,一些民俗曲目,有些学生因为不是那个地区的,对其并不是很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要与当地民俗相结合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主动对本土的音乐文化责任进行承担,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生活化能够拉近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素質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生活化的音乐教育能够让小学生真实体验到音乐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增强小学生领悟音乐、欣赏音乐、发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应用音乐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生音乐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音乐
我是小学生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