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低频脉冲理疗对产后缺乳患者的影响

2022-07-01 09:13
光明中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理疗泌乳乳汁

李 新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及免疫因子,是婴儿的最佳天然食品,母乳喂养不仅能够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还可增强母婴感情,对于母体的产后恢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1]。目前多数学者提倡母乳喂养,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孕妇在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泌乳量减少、泌乳迟缓甚至无乳汁分泌等情况,无法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求,是导致目前母乳喂养率逐渐下降的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显示,产后出血、产妇乳腺疾病、产前母乳喂养知识不足、母乳喂养信心缺乏等原因会造成产妇产后缺乳[2]。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理论在临床护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研究显示,中医护理通过穴位按摩等方法,能够明显增加缺乳产妇的泌乳量[3];低频脉冲理疗作为一种新型物理治疗手段,通过对相关部位进行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女性乳汁分泌。本研究中采用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低频脉冲理疗治疗产后缺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抚顺市第二医院妇产科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进行编号,根据编号单双数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29.21±2.36)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1.27±0.41)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1.19±0.51)次;BMI 18.19~24.58 kg/m2,平均BMI(22.18±3.34)kg/m2;乳汁分泌情况:乳汁分泌减少者32例,无乳汁分泌者16例。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29.21±2.36)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21±0.43)次;产次1~2次,平均产次(1.08±0.54)次;BMI 18.13~24.53 kg/m2,平均BMI(22.09±3.51)kg/m2;乳汁分泌减少者35例,无乳汁分泌者14例。2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参考《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4]中关于产后缺乳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②足月妊娠产妇;③经阴道分娩;④年龄20~40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先天性乳腺发育不良、急性乳腺炎等影响乳腺乳汁分泌者;③营养不良或严重贫血者;④巨大儿、多胎妊娠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理疗,取仰卧位,采用普林格公司生产的YS-1型产后综合治疗仪对产妇进行治疗,治疗开始时在电极上涂上适量耦合剂,使用腹带将电极分别固定于患者的两侧乳房,使用另一条腹带将电极固定至患者的背部及下腹部,接通电源开始治疗,治疗时间控制在30 min/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综合护理:①按摩护理。取40 ℃的热水3 L,将大小为20 cm×20 cm的2块干毛巾浸入其中,拧干后热敷患者双侧乳房,热敷持续5 min;使用干毛巾擦干乳房,在乳房上均匀涂抹上精油3 ml,对双侧乳房进行环揉按摩,每侧按摩3 min;取乳根、膻中、阿是穴,进行按、压、揉等操作,每个穴位操作时间3 min。②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饮食调理方案,给予母鸡、羊肉、红枣、花生、猪肚等食材,上述食材按需使用,1次/d,连续服用1周。③针刺护理。取穴膻中、气海、足三里、下脘、中脘、少泽,使用0.35 mm×25 mm的毫针消毒后直刺上述穴位,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泌乳量及配方奶粉补乳量。②比较2组产妇乳房充盈程度,参考相关诊断标准中制定的乳房充盈程度分级[5],将乳房充盈程度分为Ⅰ、Ⅱ、Ⅲ 3级,其中乳汁可满足新生儿需求,吮吸后安然入睡并拒绝再次吮吸,判定为Ⅰ级;乳汁被新生儿吮吸后,出现咂嘴唇,并有再次吮吸的欲望判定为Ⅱ级;乳汁被新生儿吮吸后,新生儿出现咂嘴、找乳房、哭闹不止判定为Ⅲ级;其中Ⅰ、Ⅱ、Ⅲ级分别计分为6、4、2分。③比较2组治疗效果,参考相关文献根据产妇乳汁分泌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及无效[6],其中乳汁足、长时间不喂养,乳房胀,溢奶且能满足新生儿需求判定为痊愈;乳汁分泌量明显增加,以母乳喂养为主,偶尔添加牛奶等判定为显效;乳汁分泌量增加,但仍无法满足新生儿需求,添加牛奶量有下降,判定为好转;乳汁分泌量无增加甚至出现降低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00%。

2 结果

2.1 泌乳量及配方奶粉补乳量干预后,观察组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补乳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后缺乳患者泌乳量及配方奶粉补乳量比较

2.2 乳房充盈程度干预后观察组乳房充盈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后缺乳患者乳房充盈程度比较 (例,

2.3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产后缺乳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目前多项研究证实,女性的乳汁分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且受产后营养状况、喂养姿势、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7-9]。母乳作为婴儿的最重要食物,含有多种蛋白质、抗体乳糖等,包含新生儿成长的几乎所有营养物质。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目前产后缺乳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产后缺乳不仅造成新生儿发育不良,还会使产妇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情绪,对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产后缺乳的干预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医疗人员关注的热点。西医通常采用药物进行干预,但部分药物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对婴儿健康产生影响,因此目前临床上正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干预产后缺乳的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理疗治疗产后缺乳,该方法为一种新型理疗方法,利用离子导入、红外辐射等物理效应,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局部新陈代谢、激活末梢神经等目的,进而治疗产后缺乳。相关研究显示[10],低频脉冲理疗可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使乳腺泌乳小管畅通,减少乳汁淤积,为泌乳创造条件。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中医疗法在临床多科室中均有一定应用,中医认为产后缺乳的病机为乳络阻塞及乳汁生化不足,并指出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推动运行,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加上分娩过程中耗气失血,气血虚弱,冲任空虚,造成缺乳。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补乳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乳房充盈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后缺乳患者的泌乳量,提高乳房充盈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后认为,中医综合干预采用了按摩护理、饮食护理及针刺护理等方法,其中按摩护理通过乳房热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1],再按摩乳根、膻中、阿是穴等穴位,具有散结之功。饮食护理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选取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材,通过食疗达到补血行气的功效。本研究中观察组给予针刺护理,取穴膻中、气海、足三里、下脘、中脘、少泽,其中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针刺膻中可调气通乳;足三里为全身强壮要穴,针刺可理肠胃、补中气,益气生血进而生化乳汁;针刺上述诸穴达到通乳、调气、健脾、益气之功效。故本研究中观察组泌乳量、治疗总有效率及乳房充盈度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低频脉冲理疗能够提高产后缺乳患者的泌乳量,提高乳房充盈程度,同时提高治疗有效率。

猜你喜欢
理疗泌乳乳汁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荷斯坦牛头胎患隐性乳房炎次数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对2胎体细胞评分的影响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乳汁点目需谨慎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石墨烯理疗U型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