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强化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利用

2022-07-02 12:31杨少强覃友志张宇
林业与生态 2022年6期
关键词:武陵源名胜区遗产地

杨少强 覃友志 张宇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面积397.5 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2.8 ℃,年平均降水量1228.5 毫米,属中亚热带北部气候区,高山盆地地形,小气候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木本植物102 科751种,陆生脊椎动物9 科156 种,鸟类47 种,兽类28 种。武陵源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融峰、桥、洞、湖、瀑于一身,集幽、野、秀、奇、险为一体,被誉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于1992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22 年,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入名录30 周年,在过去的30 年间,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以下简称“张管局”)完成了从全力开发旅游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再到从严保护遗产的发展转轨。

转变旅游发展模式 提升遗产保护意识

为守护好武陵源这片世界自然遗产地,2000 年武陵源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关于保护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决定》,提出在发展模式上进行 “三个转变”:工作重点从开发转到保护,建设重点从景区转到城镇,开发重点从武陵源强化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利用文/杨少强 覃友志 张 宇本期策划自然景观的开发转到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为了让保护有法可依,2001 年1 月1 日,我国第一个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性专门法规—《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由湖南省人大审议颁布实施,使武陵源遗产地保护工作有了法律保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张管局坚持“ 科学规划, 统一管理, 严格保护, 永续利用”的方针,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通过逐步建立健全保护性法规条例,张管局强调“四条线”的准则。一是设置警界线,严格实施《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湖南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科学合理修编《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制度,落实防火措施,筑牢森林病虫害防御壁垒,景区已连续64 年无森林火灾。二是设置生命线,按照建设“生态武陵源”的工作目标,景区每年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安排部署,固牢“保护第一”的思想意识。三是设置控制线,强化景区生态环境治理,通过加强污水处理日常监督和水质监测、从严控制车辆进入景区、实行垃圾清运全天循环作业等,切实守护自然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现了景区常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保持在II 类及以上水平。四是设置高压线,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压态势,严格对偷捕偷猎、滥砍滥伐、乱采乱挖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惩处,近5 年共处理一般林业行政案件26 起。

实施景区移民搬迁 恢复遗产自然本真

着力减少景区人工构建物对自然景观造成的视觉破坏, 同时降低环境承载压力, 1999 年,武陵源开始实施被称为“世纪大拆迁”的景区建筑物拆迁工程,至2004年共计拆除建筑物23.3 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近4 亿元。

2017 年,為根除景区内客栈、餐馆等旅游接待设施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景区启动新一轮移民搬迁工程,力求将核心景区所有世居户及之前拆迁的隐蔽安置户全部搬迁至景区外进行集中安置,现已完成搬迁协议签订606户,拆除房屋498户9.25万平方米,投入搬迁资金5.47亿元,修建了宋家边、向家坪两个安置区。

通过对景区移民搬迁工作的大力投入和有效推进,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原真性得以逐步恢复。

落实中央环保督查整改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2017 年,根据中央环保督查指出的突出环境问题,景区历时3 个月,对突出环境问题进行了强力整治,拆除违章建筑1.1 万平方米,关停客栈198 家、餐馆32 家,栽植红豆杉、金丝楠、樟树等苗木5000 余棵,恢复植被6277 平方米。同时,全面开展遗产地的水、大气及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的监测和整治,解决雨污分流问题,安装智慧用电系统, 取缔景区摊点摊位食品明火加工,落实固体废弃物及时清运出景区等工作。

2020 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评估,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状况从第三档提升至第二档,呈良好态势,遗产地保护成效得到了联合国相关组织的认可。

开展院校科研合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

景区先后同中科院、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湖南林业科技大学、吉首大学等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世界自然遗产的森林资源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等课题研究。2007 年我国第一个可持续旅游定位研究站,在武陵源群山之中揭牌,2011 年中国第三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在景区建立,201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在武陵源落地。

这些课题的研究及成果运用,为武陵源遗产地的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景区规划评估与修编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同时,也为国内旅游学术研究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30 年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3 亿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700 亿元,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减轻了山区土地的生态负担,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当地重要支柱产业和当地社区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在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长期坚持和努力,武陵源区有力地维护了世界遗产地的良好形象,保持了世界遗产的完整性,推动了旅游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武陵源名胜区遗产地
武陵源印象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武陵源区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纪红建新作《家住武陵源》首发
武陵源秋色
某风景名胜区悬索吊桥检测探讨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