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吐绿林生金

2022-07-02 12:22谭子幼徐助源
林业与生态 2022年6期
关键词:泸溪泸溪县林长

谭子幼 徐助源

自2021 年全面推进林长制以来,泸溪县11 个乡镇、1 个国有林场均已出台林长制实施方案,初步构建以乡镇、林场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林长制责任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初夏,群山披绿,武水拖蓝,绿树着裳、橘香扑面,徜徉在泸溪如画般的景色中,人们收获着青山绿水所带来的幸福感。

压实责任 林长制推动全民护林管林

随着林长制的深入推进,泸溪把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和保护管理责任压实到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肩上,县乡村三级林长的责任更加明确,实现了“山有人管,树有人栽,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良好氛围。

“督促县乡村林长巡林护林,履职尽责,让泸溪的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民更富,作为县林长,倍感责任重大。”泸溪县委书记、县林长彭武学说。

为了让林长制落到实处,确保质量,泸溪县制定林长制考核办法,出台林长会议制度、巡林制度、部门协作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县级督查制度、工作通报制度等,保障林长制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规范高效运行。全县林长制动员大会召开后,彭武学首先在县城白沙城南公园及天桥山省级保护区、军亭界国有林场开展巡林护林。3 月30 日,泸溪县发布2022 年第1 号林长令《关于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令》, 对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扛牢森林防火责任、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等工作进行了布置,2000 份林长令张贴到圩场村寨、交通要道、重点林区入口,做到家喻户晓、令行禁止。清明期间,彭武学到浦市辰头溪、凤凰山、代朝山等重点林区、森林火灾易发点实地督查,开展森林防火专项巡林。在县林长的示范带动下,县、乡、村三级林长积极开展巡林督导,开展巡林活动达3000 余次。同时,在三级林长责任区域显著位置设置公示牌,公告管护网格范围和“一长三员”的姓名、电话、职责、责任区域、资源概况以及监督电话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将林长制推行情况纳入全县绩效评估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并且将绿色发展政绩作为乡镇党政领导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保护生态 林长制助推绿色发展

距离县城5 公里的紅土溪村大山生态农庄,虽然还没到暑假人流旺季,但游客依旧络绎不绝。网红桥、水上乐园吸引了不少家庭自驾前来游玩,农家菜、民宿更是接待了不少来自州府吉首的游客。

很难想像,如今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环境优美的休闲农庄在2019 年前竟然是山体裸露、粉尘飞扬、行人捂鼻而行的采石场。采石矿场停止开采后,在辖区林长的监督指导下,按照矿山生态修复标准,投入资金1000 余万元,实施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复绿。

矿区内装运客土2 万多立方米,种植了红豆杉、紫玉兰、丹桂、罗汉松、紫荆、鹿角杜鹃等绿化树种和杨梅、樱桃、香桃、中秋梨等果树5000 多株,播撒花种33000多平方米。利用废弃矿坑修建了水上乐园、网红桥、休闲亭等接待设施,并办起了采摘园、农家乐、乡村民宿。曾经寸草不生的矿山恢复了绿意生机。

“虽然比起挖山采石,农庄利润低,收入少,但长久可持续,周边群众认可。”大山农庄老板张大山颇有感慨,“这里平时主打餐饮、民宿、水果采摘,夏天的水上乐园更是游客爆满。现在,我们正在打造盘瓠万花谷、灯光酒吧。与之前相比,我更喜欢矿山转型后的经营模式。”

通过林长挂点督办,仅从2021 年以来,全县就完成30 家关停采石场、17.35 万平方米废弃老矿山的裸露山体、采挖区、堆填区生态修复、绿化治理。

通过实行林长制,森林质量也得到提升。在兴隆场镇龙头冲林场,当地镇党委政府结合欧投贷款林业外资项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等生态工程,大力发展枫香、麻栎、南酸枣等优良乡土树种,栽植楠木、赤皮青冈、银杏等珍贵高价值树种,在增加木材储备的同时,提升森林质量,改善森林“颜值”,增强生态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仅从2020 年开始,林场就实施了166 公顷的欧投贷款造林项目,栽植树种全部是楠木、榉木、赤皮青冈、银杏等珍贵树种。珍贵树种从2 种增加到7 种,比例也从10 多年前退耕还林时的30% 提高到70%。现在林子变漂亮了,林场里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比以前多了很多。”作为乡镇林长制推行者,兴隆场镇林长办副主任李玉周说起林场的变化,如数家珍。

泸溪县以林长制为抓手,明确保护森林资源总目标,加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 年3 月底,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540 公顷,抚育补植1103 公顷,封山育林1333.33 公顷。同时严格管控,持续开展森林督查,打击涉林违法行为。违法图斑数量减少26.9%,涉林案件减少35%。

促进增收 林长制开辟富民新路径

在洗溪镇三角潭村,当地最大的黄柏产业基地—金土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黄柏林中,合作社负责人张祖金正带着社员给黄柏林下套种的黄精除草、培土、清沟,为夏季黄精生长旺季开展抚育培管。全村仅依托黄柏种植、林下黄精套种就带动了278 户贫困家庭脱贫增收,户平均年增收8000 元。

2021 年以来,泸溪县整合资金2000 万元,发展油茶、茶叶、柑橘等产业,开发油茶2000 公顷、茶叶3866.67 公顷、柑橘2200 公顷,种植黄柏、杜仲、吴茱萸等中药材200 公顷,并在林下、林间套种黄精、大通、迷迭香等中药材120 公顷,带动周边群众巩固脱贫成效,从产业振兴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在潭溪镇新寨坪村,林长制也为这个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生态旅游带来好“钱”景。依托丰富的古树资源,新寨坪村利用老民居改造了7 栋民宿客栈,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推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碰上节假日,民宿更是“一房难求”。“仅2021 年12 月,民宿收入就有10 多万元,再加上餐饮,村民出售山笋、枞菌、野菜、野果等其他收入,一片古树群落带动了整个村的增收。”泸溪县新寨坪文化旅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符武团高兴地介绍道。

在泸溪,像新寨坪村这样吃生态饭的村庄还有54 个,超过全县村庄的三分之一。马王溪村、都歧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五果溜、黄家桥等7 个村落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集群。“近几年,来泸溪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森林旅游收入占比达到40% 以上,直接带动了百姓增收,去年林农可支配收入增长12% 以上。”县林长办副主任、林业局局长杨宏玉介绍。

通过实行林长制,泸溪县形成了油茶、森林旅游、中药材为支柱,总产值达14.12 亿元的绿色产业。同时,泸溪在脱贫户中选聘1270 人担任生态护林员,通过生态补偿、造林绿化、生态产业等举措带动5 万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

推深做实 林长制实现林长治目标

随着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泸溪立足资源禀赋,结合油茶、中药材、茶叶、柑橘等绿色产业发展需求,做好“林长+ 林业科技特派员”结合文章。县林长办从自然资源、林业部门选派具有林业专业职称的技术人员61 人担任科技特派员。每人联点2 至5 个村,实现县域林长制工作行政村林业科技服务全覆盖。科技特派员发挥技术特长、信息优势,帮林农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推广林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林企业、合作社的产品找销路。

在林长制推行中,部分乡镇对林长制理解不全面、不深入、不到位、未落实,导致工作不精不细,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有些乡镇、村存在只建不管,与全面推行林长制要求有差距。泸溪县针对这些问题,科学解决,稳妥推进。首先设置县乡村三级林长403 名,并构建监管员、执法员、护林员为框架的“一长三员”组织体系,实行分区负责的网格化管护体系, 保证了林长制纵向政策畅通。其中,监管员150 人,执法人员24 人,护林员1279 人。同时,建立横向的部门协同体系,健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成立了县林长制工作委员会,财政、发展改革、林业、自然资源、乡村振兴等20 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12 个乡镇林场党政负责人担任委员,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调、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森林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问题、长远发展问题、统筹协调问题。

青山在,金山来。随着林长制的全面推行,“山青、林美、民富”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泸”水青山一定能够变为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泸溪泸溪县林长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湖南泸溪县油茶低产林带状更新改造对策
泸溪县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实验
泸溪11万吨椪柑鲜果求销路
析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
长汀推行三级“林长制”
“鸡奶奶”的五世同堂
以区域教学模式构建整体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湖南省泸溪县为例
生查子 泸溪游(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