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22-07-02 15:25
记者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书院制书院导师

近日,不仅高校的各类高考招生简章成为高考热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书院制”就是其中之一。

4月16日,海南大学大刀阔斧启动书院制改革,拟成立15个书院,实施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学院.书院.协同创新中心“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格局。

4月20日,《河南工程学院“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同样提出,将推进书院制改革试点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之一。

4月27日,宁夏大学首个书院——“博雅书院”揭牌成立。

“书院制”的密集涌现并非始于这个高考季。2020年,河南科技大学就曾因书院制改革“男女混住”的话题引起热议,“书院制”也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同年,清华大学为实施“强基计划”而设立五大书院,设计专门的培养方案并匹配相关资源,承担了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而今,“书院制”几乎已经成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标配。

书院制,火了!

提起“书院”二字,可谓纵横中外、贯穿古今。

在中国,有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书院文化延续千年,融教育、讲学、议政、藏书于一体,是我国古代教育智慧的结晶。在西方,有兴于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住宿制学院的“英式书院”,融教学、科研、住宿、文化生活为一体,以自由教育、导师制、社群生活为教育特色,不仅推动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在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逐步兴起的现代大学书院制,便是将中国传统书院与西方住宿制书院相结合,以学生宿舍为平台,以通识教育为重点,侧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使学生的学问通达于专业课堂,更使教育扎根于生活实际,可谓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简单来说,学院管学习、书院管生活,书院负责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

始于1949年、由钱穆先生和众多学者一起创办的新亚书院,是我国最早实行的现代书院制,后并入香港中文大学。内地高校则从2005年起开始探索书院制改革,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是书院制的探索先锋。

十余年间,书院制在我国高校中迅速发展,比如北京大学的“一带一路”书院、鹿鸣书院,清华大学的新雅书院、求真书院、致理书院等,西安交通大学的钱学森书院、彭康书院、文治书院等,中国人民大学的明德书院、明理书院,复旦大学的志德书院、腾飞书院……数十所高校纷纷建立书院制,并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院教育。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建立书院制、住宿学院制等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平台”,成为书院制发展的重要节点。

2019年,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漠式建设试点工作”。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務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7月31日,有97所高校已经建成或初步成型书院304个。随着近年来高校书院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书院制,已经在高校人才培养建设中初具规模。

“第二课堂”,意义非凡!

与“学院”侧重于专业人才培养相比,“书院”更注重教学课堂以外的通识教育。

如果说学院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学术发展(第一课堂),那么书院则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养成教育(第二课堂),通过构筑学生社区、推行导师制度、举办社群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由内而外的精神指引。

混合住宿:拓宽学生视野

书院制的最大特点便是混合住宿,往往打破大学同专业学生“聚居”的传统,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住在同一栋楼内,创造共同交流条件,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弥补学院专业教育在学科交叉方面的不足,培养具备跨界整合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曾经成为热议话题的河南科技大学“男女混住”书院制改革,实际上是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交叉混合入住,女生在低层、男生在高层,目的在于促进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共同交流。复旦大学书院内的住宿安排,基本按学科交叉和大类融合的原则。海南大学即将实施的书院制则是本硕博贯通的全员书院制,也是其书院制改革的一大亮点。

导师制:强化师生互动

高校的导师制度往往在研究生阶段实行,而书院制从本科阶段就开始提供不亚于专业教学的强劲导师队伍。学生可在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通识教育课程,这将让学生对未来的生涯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最典型的莫过于南方科技大学,所有教研序列教授都需要担起书院导师职责,教师住在学生宿舍的三四楼,学生住在五六楼,使师生之间能够真正实现交流、互动。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书院制的管理模式下,学校按照生师比10:1的比例,实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以学业指导为主,兼顾生活指导和发展指导。南京大学备书院院长皆由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等“大咖”担任,由王牌专业的顶尖学者给非本专业的大一新生上通识课程,以“大先生”领航“大学生”。

华东师范大学打造的“专业导师学业指导、人生导师社区互动、科创导师引领创新、退休导师助力结对、校企导师协同培养、朋辈导师互助帮扶、挂号导师答疑问诊”的全员育人格局,也是书院导师制的典范。每个书院的导师团队囊括了人生发展导师(大学教师)、社会导师(社会各界领军人物)、学生导师(高年级优秀学子)和常驻导师(经验丰富的优秀辅导员),并吸收学校机关青年干部、院系青年科学家、青年学者等担任兼职班主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直接、专业、全面的引领和点拨。

社区自治:培养高素质“全人”

在硬件设施方面,每个书院几乎都为学生打造了设施齐全的生活空间,如华东师范大学视听室、钢琴房、研讨室、图书室、咖啡吧、健身房等一应俱全。这里更像是一个社区,而学生才是书院里“担纲挑梁”的真正主角。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_生,书院往往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成长”为目标,建设备具特色的书院文化,形成自己的规章制度,俨然一个真实的“小型社会”,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同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自治”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如汕头大学至诚书院,打破身份限制,采取跨年级、跨专业混住的方式,相邻的6至8间宿舍组成一个“小区”,每个小区有自己独有的名称、标志和文化,小区日常管理由学生自己选出的负责人承担,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治。

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党总支委员会中多数成员为学生,其中副书记在学生中选举产生;书院举行学生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审议书院工作;学生自主组织文体活动;甚至书院咖啡屋的采购、制作、经营、管理也全部交由学生来完成。香港中文大学的各种活动,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领袖才能训练等,主要是在书院层面举办,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的课外活动均由学生一手策划和主办。学生在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逐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学习和蜕变。

无论是导师制、混合住宿还是社区自治,书院制的管理形式千变万化,但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春风化雨的隐性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等,塑造学生的品格。让大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一种实用主义的职业选择,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正如香港中文大学介绍,书院制组织各种活动,提供“非形式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心。

是机遇,也是挑战

书院制使学生的大学生活化被动为主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另一种可能。在这一制度之下,学生不再是“等待填满的容器”,仿佛成为了“被点燃的火炬”。

不过,虽然书院制改革遍地开花,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绕不开的话题便是“书院”与“学院”的衔接与协同。实施书院制,使学生同时拥有两个身份,既属于书院也属于学院。这样容易在管理上产生混乱,对学生的评价尺度难以平衡。在一些分殴管理型的书院中,大—大二在书院,大三大四在学院,那么如何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什么时间切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书院制管理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書院制虽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实践,但实现通识教育、打造复合型人才并非一个书院制便能够实现的。从招生层面的大类招生,到人才培养层面的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以及专业的自由转换,完整的制度框架是教育方式得以通行的基础,而立体的校园与书院文化是提升学生认同感与归属感的保障。空有“书院”之表,而无“书院”之里,书院制便将毫无作用。

从实用主义的专精人才,到培养学生的精神价值追求与综合素养,是探索书院制的初心和起点,对于我国高校而言,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书院制书院导师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