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多媒体应用类课程体系建设

2022-07-02 12:23张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多媒体应用艺术院校课程体系

摘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艺术院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应用类课程可以体现出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该文通过剖析艺术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状与不足,通过分析多媒体应用类课程知识模块,探索艺术类多学科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并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发挥多学科优势,为艺术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艺术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媒体应用;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5-0135-03

2021 年,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将现有 9 个科学部整合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与医学、交叉融合”4 个板块,全面落实“四个面向”,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分类管理的活力和创造力。为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交叉科学部的学部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交叉科学研究领域的项目设置,建立符合交叉科学研究特征的评价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交叉科学领域的多学科共性科学问题凝练。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综合性、复杂性重大问题,组织多学科交叉合作、协同攻关。营造有利于学科交叉和交叉科学发展的学术环境,打破学科壁垒,开拓学科前沿,产生学科生长点,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培养交叉科学创新人才和团队[1]。

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认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把理科、工科、医科和生命学科等几类学科相结合,构建实验室、研究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一种国内某高校探索的“多学科交叉”方式,把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在一起,由多名院士参与负责,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得出研究成果,这种类型同样获得可喜的前景[2]。艺术院校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相对有优势,也具有复杂性。因艺术学科体系复杂,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同的部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艺术学科的整体,具有较好的融合性,还能从学科交叉获得更新的学科视野和扩张力。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艺术院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应用类课程可以更有效地体现出艺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多媒体应用类课程与艺术类其他学科专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兴趣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和提升专业素养能力[3]。多媒体应用类课程属于计算机技术课程,其知识模块能与艺术类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例如多媒体应用类课程分模块化:视频与动画专业、音频与录音专业、图像与艺术设计专业、虚拟现实与建筑专业等部分课程体系交叉融合。本论文着重剖析艺术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状与不足,通过分析多媒体应用类课程知识模块,探索艺术类多学科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并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发挥多学科优势,为艺术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4]。

1 艺术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现状

合理的多学科融合课程建设是实现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期。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如何发挥艺术院校的专业学科优势,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艺术复合型人才,为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如何利用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优化学科结构、打通学科壁垒、发挥多学科的优势,相互沟通,适应时代机遇和夯实专业优势,打造艺术类院校办学的领头羊。尽管多媒体课程在艺术专业领域中越来越被需求和广泛应用,但目前大多数艺术类院校的多媒体课程在边缘化,或者说处于摸索阶段,不够重视,不够融合到相关专业里去。

以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教学为例,涉及五大学科十大学院35个专业(造型、景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都属于非计算机专业。除传统艺术(国油版雕)和传统书法专业外,艺术院校大部分的专业都属于设计专业,设计是指能使用计算机来表现出艺术创作能力的人。所以一个合格的艺术类专业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设计能力,还需要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这种就是跨学科的培养模式。艺术院校内不同专业之间依据所属知识体系被划分成不同的院系,不同院系各专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比较少。数字媒体艺术和多媒体技术分别属于艺术类的设计学类专业和工学类的计算机专业,如此相似专业的课程体系被不同专业进行区分开来,适应不同专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计划,这就制约了多学科的相互融合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设计学类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的,基本属于单一学科性质,导致学生的视野比较狭隘,缺乏一定的创新型。高校可以举办各种学术论坛和学术讲座来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高校的许多教师的知识结构多数局限于自己本专业领域,无法进行跨学科教学和研究,这就导致艺术类专业人才创新型不够。

其次,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封闭性,使得知识面被隔断,学生专业素养得不到全面提升[5];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单纯以理论为主,未与实际相联系,有点闭门造车;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较弱,缺乏专业知识的研究动力和创新需求;尽管以“项目组”或“团队”代表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有待挖掘。

再次,多媒体艺术类的产品需要的是协同创新的产物,从单一学科而言,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很难设计功能性更强的多媒体产品,他们尽管具有很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去实现多媒体产品的开发能力很欠缺,不具备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理,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具备高超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但多媒体产品的界面美感和创新能力却很薄弱,设计出来的多媒体作品不够时尚和新颖,所以这样的产品也不能够被大众所认可。因此,两者很难独立完成多媒体产品的设计和研发。

1985年,美国就拥有10个交叉学科,2000年,达到了24个,有近2/3的学科群内部开设了交叉学院[6],1979年,德国成立首个跨学科研究专业学术组织。1973年创建的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就是以交叉学科教育和研究为特色的[7]。国外几乎都意识到学科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是占领前沿科学领域,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效,这些国家交叉学科建设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由艺术类办学的实际出發,基于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师资水平等的优化,笔者认为应该注重艺术与技术的交叉融合,才能全面培养具备应变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 艺术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

2.1 学科交叉融合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艺术的灵魂与本质要求就是创新,艺术学科由音乐、舞蹈、戏曲、美术、艺术设计、电影等各类艺术构成[8],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存储和传输方式的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的创新和更迭将更加迅速,要充分认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深入思考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升级改造传统艺术学科,搭上“信息化高速列车”。现代科技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如新媒體、新工艺等的研究,艺术与各学科的交叉研究包括心理学、生态学、语言学等。深入艺术设计新领域,培养艺术复合型人才,为实践提供指导依据,并处理传统艺术与专业艺术的合理关系,是艺术教育应对的新课题。如果只是纯粹地重视艺术学科知识的发展,很难突破单纯侧重艺术或技术的设计艺术教育模式。如环艺设计需要对材料、施工等知识方面的交叉学习;服装设计需要对染织、布匹等知识方面的交叉学习;交互设计需要对计算机编程的交叉学习;首饰设计需要对制作工艺、珠宝识别能力的交叉学习。所以要增强学术对科技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的深入了解与认知,使之能在更宽广的学科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

2.2 学科交叉融合是艺术院校的特殊优势

艺术设计院校有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特殊优势,表现为同学院多学科多专业,多学科多专家,非常适合本科的“学科群”的专业交融性和创新性。如中国美术学院现有的10个本科专业,27个专业方向,结合实际需要拓展专业方向,整合本专业领域,强化专业特色,逐渐形成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环境设计、建筑学、艺术学理论类等几大学科群。新增的工业设计、风景园林等专业,都极大体现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学院呈综合化态势,表现出各艺术学科专业的内容丰富、领域扩展,艺术学科与人文学科、工学学科的交融,是一种广度和深度的综合,这种综合促使我院的整体学科建设发生重要变革,也对整个社会艺术文化建设产生影响力。

2.3 学科交叉融合完善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艺术院校的大多数专业的设计与实践已经逐步显露出某种跨界融合,也云集了很多的学者和艺术家(如国画、书法、雕塑、艺术史、工业设计、产品创新等),这些学科相互融合提供了能力性的支持,同时在课程建设上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形态,艺术院校在课程上设置了通识课和跨专业选修课来增加学科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元互动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艺术院校不再是单一模式的发展,不同学科与专业的相互交叉,多元化的融合,使得知识更丰富,更有利于创新型学科发展,“交叉学科教育的核心是对知识的整合,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交叉建设就是构建以“通识+专业+跨专业”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学科架构,发展复合型的多学科交叉建设的人才建设模式。艺术院校应建立院系之间的沟通桥梁,开展跨学科的科研或教学活动。

3 多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建设

多媒体技术课程,在开课之前应对所选课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调查。由于本课程为学校选修课,结合学生专业背景,设计融合出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多媒体应用作品,由学生合作完成。多媒体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多媒体软件系统、数字音频、视觉图像、数据压缩、视频技术、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这个知识模块与艺术类各学科的知识点融合,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完成各相应学科知识点的交叉。其课程体系构建分两步走:一仔细梳理艺术院校各专业与多媒体技术知识模块的融合点。二分解多媒体技术知识模块为图像知识模块,包含图像的获取和处理,结合Photoshop、Corldraw等专业软件来完成作品;视频知识模块,动画知识模块和音频知识模块,还包括新技术,如虚拟现实运用于建筑或综合设计专业。

以图像知识模块为例,特别适合艺术院校多数专业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无论是传统绘画(油画、国画、书法等),还是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环艺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都可以通过此模块进行跨界融合。例如对于传统绘画的学生而言,多媒体课程的接受就显得不那么乐意,心里本身就是抗拒和担心,因为拿的是画笔,而非鼠标,让学生通过鼠标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可能难度较大。所以首先应该先采用一些动画制作软件进行动态课件的设计,将图像采集相关的知识以多媒体作品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或者可以制作一些短视频,如采集国画的部分范画或作品,试图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效果演示,让学生对艺术的数字化表达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创新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传统绘画,甚至是进行传统绘画的创作。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在进行图像处理教学模块更能与其专业相吻合,大多数的设计类专业最基本的专业课就是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学生通过长期的艺术史或设计史的理论熏陶,通过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和手绘能力,现在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表现其设计思想或设计思维或艺术作品。对于大多数学生可以操作简单的图像处理(如羽化、变形),但要更灵活创作出作品,还需要通过详细了解软件的功能和实操训练来完成。甚至还需要借助于python语言来编写达到艺术作品的处理。例如:python库的quads(迭代的艺术),ascii_art是采用ASCII码展示图形艺术库,可以将普通图片转为ASCII艺术风格,可以输出纯文本或彩色文本,也可用图片格式输出;turtle函数库加上是随机函数来创建更具艺术风格的图像。Python+实列解析雪景艺术绘图,如图1所示。

4 结语

多媒体技术课程体系根据艺术院校的不同专业进行调整和设置,使学生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得以迅速提升,也有助于科艺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既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也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打通了多学科交叉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 叶含笑,江依法.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6):84-86.

[2] (美)朱丽·汤普森·克莱恩.跨越边界:知识 学科 学科互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晶,杨麟.多学科交叉融合下艺术类院校多媒体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案例设计[J].艺术教育,2021(3):151-154.

[4] 冷先平.艺术设计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扩散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3,3(1):6-10.

[5] 刘一峰.跨学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南方论刊,2017(6):94-95,112.

[6] 李慧娜.“图像处理基础”课程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J].科教导刊,2017(2X):100-101.

[7] 李阳,王宏志,陈戈珩,等.国外学科交叉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7(8):152-156.

[8] 罗云平,张晓晴.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学科培育——艺术设计院校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8):108-110.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多媒体应用艺术院校课程体系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