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图书出版编辑的创新发展分析

2022-07-03 15:06姚晓亮
文化产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图书时代

姚晓亮

图书既是作者智慧的成果,又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伴随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崛起,如移动电视、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络、听书平台、数字杂志等,知识传播渠道不断现代化、信息化,给通过纸张传播的传统图书出版带来了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传统图书伴随人类发展史几经兴衰,有着厚重的底蕴以及新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首先,图书所记载的内容长期稳定,便于长久留存,使得信息能够广泛流传。例如,现在的旧书市场上,几百年,甚至近千年的老书至今受人喜爱。其次,出版图书因出版程序严格,审核严谨,对内容把关严格,具有权威性,在人们固定的观念中,图书一直被当作具有权威性的传播载体。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图书编辑要认清出版图书的优势,同时顺应新媒体发展形势,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思路方法,力争成为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出版图书的质量,积极开拓图书销售市场,着力提升出版图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动图书出版行业繁荣发展。

新时期图书出版编辑的发展趋势

体制改革趋势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传统图书必须不断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引领新的图书出版行业向前发展。在此背景下,图书出版编辑需要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及时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创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以加快图书出版改革进度,让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在当今社会市场的发展中赢得应有地位。如今,很多出版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制度,创新出版理念,目的在于促进出版的规范化,保证出版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出版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水平上得到大幅提升。

选题趋势

预见作用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作用,熟悉消费者的需求是大数据技术的根本。新时代的大数据技术着眼于互联网的使用者及这些使用者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使用足迹(这些足迹包括音频、图片、视频、文本等形式),并将全部信息收集起来形成一个复杂多样的数据系统[ 1 ]。根据这些信息内容,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功能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研究,能够了解到阅读者的内容喜好、购买习惯、浏览行为等。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对使用者的阅读兴趣做出判断,最终选择最适合出版的题材,借此作为数据出版的目的,如此才能更加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总之,大数据技术为出版工作者了解市场、获取优质题材提供了很大便利,成为图书选题策划的重要抓手。

个性定制趋势

新时代出版工作者要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因此,要在思想上开拓创新,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功能,对读者进行更准确的分类,并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策划、出版不同类型的图书,使图书更加独特;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更好地抓住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推进图书的个性化定制。

营销趋势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消费时间和阅读内容的碎片化不断成为发展的主流。为了满足读者对信息个性化的需求,出版工作者要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功能,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且,信息内容的准确推荐不但能减少发行成本,而且能达到营销的最佳效果。预测是大数据技术的中心功能,通过了解读者的所有阅读痕迹,包括阅读时间、地点、在每一页停留的时间,甚至是看到哪本書的哪一章节或段落,都能发现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爱好,准确定位读者的需求,更好地规划客户群体,做到一对一精准化、个性化营销,实现创新增值[ 2 ]。

知识付费趋势

知识付费能帮助人们提高筛选信息的效率,付费的同时也能促进优质内容的产生。其主要目的就是在复杂多样的信息中找出满足读者需求,同时又有质量保证的内容,为用户节省查找的时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出版机构在满足读者所需要的个性化、更加领先的内容产品的同时,合理收取一定的费用,正成为一种趋势。知识付费在短时间内可能只是小部分人的选择,但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育,只要保证高质量的内容,知识付费就可能慢慢被人们接受并走向成熟。

数字图书趋势

新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给图书的出版形式带来了巨大改变,图书出版不再局限于纸质载体,也开始依托互联网进行数字化发展。中国的数字化出版物作为重要的出版类型,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读者群体,为传统出版物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方向。在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和阅读需求改变的影响下,图书数字化出版正成为一种趋势,图书编辑要在不断思考图书数字化发展的同时,思考如何提高出版内容的创新程度和服务水平,着力推动图书出版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图书出版双向发展。

新时期图书出版编辑的创新发展策略

更新图书编辑理念

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理念是图书编辑工作的风向标。第一,在新时代,图书编辑不能仅满足于当前熟悉和掌握的固定的出版理念,而是要不断结合时代特征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学习,特别是要注重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推广后读者的阅读体验,要培养“互联网+”市场的创新思维,着力为图书适应“互联网+”市场更新工作方法,加快适应步伐,让出版图书更快地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3 ]。第二,要有借助新时代、新技术、新机遇发展的意识。要让图书编辑工作和新时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努力搭上“互联网+”信息快速传播的快车道,实现网上办公,提升编辑效率。例如,在编辑部推广使用数据挖掘、SWOT分析等技术,分析和研判市场规律、时事热点和读者需求,以实现精准选题、个性定制、精准营销等,有效发掘和提升出版图书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一定要破除“纸张是图书唯一载体”的思维,在图书编辑过程中,要学会大胆结合新时代图书内容呈现方式,学会从图书电子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展现传统书籍的特色,又要符合新时代图书出版物的审美。

创新图书出版题材

我国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在创新道路上面临巨大压力,为出版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数字化作为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正在改变读者的传统阅读习惯。例如,目前大部分读者都借助手机、阅读器、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在互联网中,读者能够根据喜好进行关键字搜索,选择大量同类型图书进行对比,具有随机性和自主性。因此,图书编辑要对图书有足够的认识,要具有捕捉同类型书籍主要特点的能力,同时加强编辑工作创新,突出正在编辑的书籍的特色,避免图书同质化,从而提高图书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图书编辑一定要根据选题,充分依照新时代特点,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决定,立足于“新”这个重点,不断丰富作品的创意,产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优质图书。B619592F-AA57-41DA-A2F6-5764E5109224

提高营销能力

新时代,图书出版企业要想把握市场先机,提高自身影响力以及市场份额,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深入市场调研,充分了解读者需求。例如,出版企业可以举办读书小组、读书会和书展等活动,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掌握读者的需求动态,增加市场營销的真实感[ 4 ]。同时,图书编辑一定要有足够的市场分析能力,要能够准确把握读者的口味,根据图书的种类、受众等,及时采取更高效的宣传方法,做到精准推广、个性服务,从而提高营销的效果,同时也要注重对读者反馈意见的收集。图书编辑要在营销过程中和读者建立沟通渠道,加强与读者间的互动,了解图书出版发行后市场对图书的反响,从而总结经验,促进作品口碑的形成,甚至让读者成为图书的宣传者。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新媒体营销,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如中信出版社开发的中信书院App是一款提供优质书籍阅读的移动客户端,能够为读者提供电子书、有声书、知识专题等,读者还可以在App上进行免费试读,先体验再付费。这种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方式不仅能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还能对所出版的图书进行展示与推广。

强化图书版权意识

版权直接决定了出版物能否出版。所以,在图书出版编辑中,版权意识至关重要。新时代,除了图书的知识版权,数字版权也成为编辑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网上出现的各种数字化内容。对此,编辑一定要树立版权意识,做到“先授权,再使用”。如果在进行编辑工作时遇到不确定来源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必须要确定是否存在侵权的可能性,以避免引发版权纠纷,影响图书的出版[ 5 ]。目前,中国的数字版权立法工作正在开展,图书编辑必须保持关注,及时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树立正确的版权意识。

提高编辑工作者素养

在新的时代,图书编辑出版正在朝着个性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图书的编辑工作者也要持续学习,不断优化传统知识架构,增强知识技能,跟上新时代的图书编辑要求。第一,图书编辑一定要全面熟悉图书编辑的相关业务、工作节奏和技术软件,要能够熟练进行无纸化办公环境下的各项操作流程,保证编辑工作流畅运转。第二,要熟练掌握各种社交平台的沟通方式,实现从传统的一对多、后台服务模式,切换到现在的面对面、一对一服务模式中来,要能够与读者、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并从中捕捉到有利于图书出版编辑的信息,获取图书编辑市场一手资料,提高自身编辑水平。第三,还要能够掌握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二维码分享、音频录制等基本操作,着力提高传统出版图书在宣传过程中的亲和力,从而使之能够自然地进入大众视野,获得好感。第四,编辑工作者还要加强对新时代出版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增强对数字版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避免出现版权纠纷事件。

创新出版流程

规范出版流程是出版图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出版社要加强图书出版的服务意识,加快产品一体化建设进程;要坚持“内容为王”,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根据读者需求,不断优化图书内容、出版服务等,同时制订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方案,并长期执行。出版社坚持“内容为王”,不仅能够增加读者的好感,还能为出版社打造良好的口碑,带来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6 ]。第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大背景下,图书出版业应当着力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强化自身建设,优化出版流程。比如,图书编辑可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对读者进行分领域、分层次的统计和分析,进行精准的市场调研,从而根据需求群体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同时,在审稿过程中,图书编辑要充分利用QQ、微信和电子邮箱等信息化传输渠道,提升稿件传输的速度和效率。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优秀稿件在传输过程中因疏忽或传输不及时被遗漏或忽视,能够对图书出版业的持久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要将图书编辑、制作一体化建设提上日程,保证图书内容的制作风格与图书传播载体相吻合,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图书在印刷环节一般对排版、油墨、纸张和色彩等有着严格要求,风格也不同于电子书籍,其需要根据图书的纸张大小、版面和整书字数等进行统筹考虑,力求清新流畅,阅读方便。但是,电子书没有纸张和版面的限制,所以只需要考虑每段的字数,只需要让屏幕中的字体显示不过分密集即可,另外,在出版审核过程中要分别进行把关。第四,还要注重出版的形态,为了使一本书的效益最大化,要尽量进行多语种、多形态输出,如对出版图书进行影视化、音频化等,从而保障出版机构的利益。

总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质量的追求。如今,新媒体技术普及并高速发展,相关的信息平台快速发展,使得阅读方式日新月异,为读者阅读提供了多重渠道。新时代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顺应“互联网+”这一发展背景,不断创新创造,及时更新图书编辑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选题、精准编辑、精准营销,并注重作品内容的个性化、前瞻性和新颖性,从而不断将传统的编辑方式、营销手段、市场定位和新时代、新理念、新需求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图书出版优势,为图书出版在新时代赢得新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文杰.新媒体时代我国图书出版业创新策略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1(02):81-83.

[2]贾凌.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创新[J].传媒论坛,2020,3(21):92-93.

[3]朱玲.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编辑思维创新发展问题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8):165.

[4]杨丽萍.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编辑思维的创新发展[J].记者摇篮,2022(01):80-82.

[5]张涛.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创新思路的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36):48-51.

[6]杨云鹏.新时期下图书出版编辑的创新与改革[J].传媒论坛,2019,2(03):147+149.B619592F-AA57-41DA-A2F6-5764E5109224

猜你喜欢
图书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第十三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结果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