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空间叙事分析

2022-07-03 09:55孙硌琳
文化产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艾米丽玫瑰小姐

孙硌琳

空间叙事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空间叙事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得的地位。由于时间因素在叙事文本的构建中有很大优势,大部分文学批评理论的著作都有这样的倾向:时间问题被尤为重视而空间问题经常被忽视。自1945年《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问世,文学中的空间问题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叙事空间才开始登上自己的舞台。

前人在此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成果颇丰。有的作品仅仅是研究空间理论的,如程锡麟(2007)简要介绍了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资料和前期论著的贡献,对前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观点做了梳理和概述。除此之外,很多研究对空间的分类说法不一,使得空间的类型纷繁杂乱。一方面,这些研究可以是单一文本分析,如孙慧敏(2011)在其研究中主要采用弗兰克的有关空间理论解读了威廉·福克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另一方面,这些研究还可以是研究多部作品的,如龙迪勇(2008)在其第二章研究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的问题上,就从多部作品、多个角度探讨了其中“空间叙事”的类型与特征。在其第二章的第二部分,龙迪勇分析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作品,认为艾米丽的那座房子是凝聚了时间的空间形式,即时间由空间标识,空间成为一种特殊的时间形式,他评价威廉·福克纳出色地运用了作为时间标识的空间叙事技巧。

本文拟在前人于文学中的空间问题所作出的贡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孙慧敏(2011)虽然逻辑清晰、陈述细致,但在分析具体文本时,在弗兰克的理论框架里,她还引用了许多其他国内外学者关于空间理论的理论观点,这无疑会造成理论框架的模糊以及理论理解的混乱;而龙迪勇(2008)对于这部作品的分析角度又过于单一。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旨在用单一的理论框架讨论其中的空间叙事问题,以便给读者提供一个相对简单、明了的研究思路。

本文的论述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加布里尔·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中的核心思想,并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进一步阐释其理论的内容,同时,结合佐伦在垂直维度上对空间的分类,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空间叙事技巧,本文将进一步说明这样的叙事安排是如何揭示美国南北方差异与冲突的主题的。第二部分则是对第一部分的总结,以及通过具体文本分析得出的一些结论。下面是关于加布里尔·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中核心思想的详细说明。

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和文本分析

程锡麟(2007)对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理论做出了如下评价:“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建构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空间理论模型。”在其论文《走向叙事空间理论》中,加布里尔·佐伦坚定地认为叙事文本中的空间问题不能被孤立对待,他依据静态与动态的关系以及实际文本的运作,构建了三个不同的空间层级:地形层、时空层、文本层。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层级是佐伦对空间在垂直维度上的分类,同时也是本论文所要援引、讨论并运用到的具体文本分析的核心。下面本文将提炼佐伦观点的核心部分,对这三个层级做具体介绍,并结合《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具体文本,给出笔者自己的理解分析。

地形结构层

在佐伦看来,地形结构层是空间自身最高的再现等级。作为静态实体的空间,地形结构层可以是一系列空间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二元对立的,也可以是形式的空间,人或物存在于其中。佐伦认为,只有具体的空间存在是依靠叙事文本逻辑的,他强调,空间中的人物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明确而独特的实体,正是由于他们在文本的其他领域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作品中,人物存在的具体空间无疑有两个:艾米丽家的房子、杰弗逊小镇。文中对艾米丽小姐直接描写的篇幅并不多,而艾米丽小姐的房子在全面塑造艾米丽小姐这个人物形象上,无疑起到了补充和推进的作用。艾米丽小姐是传统贵族的代表,其性格上的固执,以及她贵族身份所代表的南方传统文化的没落与腐朽,都在那座房子以及在房子里发生的种种中有所体现。从采用全知叙述视角叙述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艾米丽封闭自己的房子,直接反映的是艾米丽小姐性格、心理上的封闭,以及她作为一个贵族小姐的自视清高,而进一步分析还可以侧面反映艾米丽小姐与镇上居民的关系,即传统与现代、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这在第二段对房子的外部描写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这幢房子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包括后面从纳税官员视角描写的艾米丽小姐家里的陈设以及在这幢房子里发生的故事,还有文中的最后,作者暗示艾米丽小姐亲手毒死了自己的爱人,并长期与一具尸骨同床共眠,每一件事情都使艾米丽小姐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

除了艾米丽小姐家的房子,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的叙事地点,那就是杰弗逊小镇。杰弗逊小镇上的居民也是间接导致艾米丽小姐最后悲剧的原因之一。他们在背后对艾米丽小姐的议论,代表他们内心抛弃不了的腐朽的传统观念,他们对艾米丽小姐的爱人——那个“北方佬”的厌恶,体现了他们心中对美国北方的偏见。笔者认为,这形成了佐伦所说的地形结构层中一组对立的空间概念,即美国的南方与北方。南北战争的胜利,现代、开明的美国北方给南方的杰弗逊小镇带来的各种政策、生活上的变化,与还没有完全消除的传统南方的文化、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反映了主题。

时空结构层

佐伦认为,时空结构层与叙事的行动和动作有关,二者受空间结构和组织(由时空体产生)的影响(Zoran,1984)。在这个方面,佐伦(1984)提出,时空结构层中有两种关系需要分辨:一是共时关系,二是历时关系,二者在空间结构上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同的效果类型。

1.共时关系

关于共时关系,首先需要了解两个关键词:运动、静止。程锡麟(2007)将这个关系简单总结为一种空间关系。佐伦(1984)对此具体解释道,一些特定物体在空间中是有移动能力的,另一些则相对静止。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两个相对概念的重要性;要注意理解,静止是相对的,要求有一个特定的空间背景,而运动是从一个背景转移到另一个背景的移动能力。5FF02944-9039-4546-B797-911402DCB7A9

以此来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小说中的时空结构层,笔者认为,在小说中,艾米丽的房子是静止的,这座房子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映射着艾米丽小姐与镇上居民的关系,也表达出传统与现代、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在房子里的艾米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与政府官员谈话的艾米丽、开设瓷器彩绘课的艾米丽是运动的。杰弗逊小镇也一样,是静止的,而在杰弗逊小镇生活的居民,包括艾米丽,都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他们之间的一些关系以及这些关系达到的效果类型,详细内容可见前述,这里不再赘述。而关于刚刚提到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概念,笔者认为,若应用到《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篇小说中,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这篇小说由故事之外的第三方叙述,叙述者本人在南方的杰弗逊小镇生活了一段时间,经历了这个镇子上关于艾米丽小姐的一系列事件,而后移民到北方,其所見所闻与南方形成了巨大的对比,揭示出南北方差异与冲突的主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方的杰弗逊小镇上的艾米丽是可以自由活动的,而当叙述者本人从南方来到北方,叙述北方的见闻,并与南方作对比时,杰弗逊小镇就变成了单一的背景,此时作为人物的艾米丽也就是静止的了。

2.历时关系

关于历时关系,需要了解方向、轴以及力量这三个概念。程锡麟(2007)将其概括为一组关系概念,它受一些作者意象、文中人物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运动在空间中被具体化了。而程锡麟(2007)所说的受作者意象等的影响,在佐伦(1984)这篇文章中具体是指指明运动方向的轴。轴的方向不一定会被文本世界中的真实行动确定,它是多种力量作用于实际的行动产生出来的结果。佐伦还特意强调,如果没有真实的运动,空间也可以被这些力量作用。这个轴集中了“世界”中所有起作用的力量,但却忽略了一点事实,那就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可能从来没有到达过那里。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作品中,依笔者所见,划在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线就是那条没有真实运动的中心轴,修路工头荷默是开放、现代的北方的代表,在杰弗逊小镇上发生的一切,细细分析发现,处处体现着南北方的差异与冲突,凸显了主题,而这条中心轴如佐伦所说,在“再现世界”中,所有起作用的力量都被集中到了一起,但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从未去过北方的事实却被忽略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文中还有其他辅轴的存在,比如,房子内破败的布置与房子外现代化的布局之间的辅轴,南北战争后杰弗逊小镇颁布的新政策与艾米丽父辈时期的旧政策之间的辅轴。这些线都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也同样在揭示主题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佐伦还提出了文本的效果和文本的线性这两个概念,它们属于文本结构层。这两个概念相对来说很好理解,在此不做过多介绍。用于分析本论文的文本则如下:在小说中,没有任何关于北方地区的具体描写,北方地区的特点都是通过在南方和杰弗逊小镇上发生的人和事对比体现出来的。同时,为什么新政府上台,艾米丽作为南方唯一的贵族小姐需要纳税,为什么现在需要装邮筒送邮件而以前却没有,其实这些原因在文中都没有具体交代。这就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自行填充空缺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是南北战争南方战败后,更加现代的北方带给南方的变化。而身为南方传统贵族代表的艾米丽小姐,拒绝纳税,拒绝装邮筒,将南北方冲突体现得很明显。

文本的线性在分析具体文本的时候,会带来一些特定的效果,具体如下: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小说中,小说的开头是艾米丽小姐的葬礼,镇上的居民纷纷进来参观,此时并没有出现屋内具体的环境描写,小说的第二段也只是先给出了对房子外部整体的描绘。在小说的后面,作者从纳税官员的视角对房间内部进行了初次具体的描写,随后又将人们进入房屋里面所看到的景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此时,小说空间一个由外到内的向度就被格外强调了。而这种安排,从最开始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房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到最后,人们终于进到里面一睹为快,却看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侧面反映了艾米丽小姐极度扭曲的内心,格外强调了艾米丽小姐最后的悲剧。

本文在佐伦(1984)《走向叙事空间理论》所论述的垂直叙事空间维度理论的框架内,结合《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小说中具体的文本分析,说明其中的空间叙事技巧。本文分别在佐伦提出的三个垂直维度的空间类型——地形结构层、时空结构层与文本结构层中分析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南北方习俗、地域、思想的差异,艾米丽小姐房子内外部的对比,艾米丽小姐与新政府之间、与镇上居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新旧政策之间的对比体现出的南北方差异,这些正是小说所要体现的主题。通过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能够从另一角度完全揭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空间叙事技巧,这也是一直以来的热点和难点。而垂直维度的空间类型分析还不是佐伦在1984年发表的这篇论文的全部,佐伦认为全面的空间叙事分析还需要加上水平维度上的空间分类,并对此做出详细的介绍。对这一点的具体文本分析,需要未来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期证明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具有普适性。

参考文献

[1]程锡麟.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25-35.

[2]龙迪勇.空间叙事学[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3]王聪.《围城》空间叙事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4]孙慧敏.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空间叙事[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

[5]卓拉·加百利,李森.朝向空间的叙事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9(05):32-43.

[6]ZORAN. Towards a Theory of Space in Narrativ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Fiction.[J]. poetics today tel aviv, 1984:213-220.5FF02944-9039-4546-B797-911402DCB7A9

猜你喜欢
艾米丽玫瑰小姐
玫瑰飘香
晚霞小姐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玫瑰(外一幅)
今夕何夕
谁在跟踪雁小姐
艾米丽的呼噜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玫瑰金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