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研究

2022-07-03 12:33周洁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提升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教育中的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是关系着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養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提升

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职业素养具体而言是学生个体在生产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各项规范。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时,职业核心素养占据中心地位,是学生在未来岗位工作中必须掌握的职业素养,职业核心素养是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因此高职院校要综合探究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和教育方法,确保能够引导学生合理融入教学活动,使其能够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保障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不同,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不够健全、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我培育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成效不够显著、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持续动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缺乏系统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主要表现在核心素养培养管理机制、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内容、课程体系、训练评价体系等不完善、培训培养缺乏系统化和针对性。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的岗位技能和水平,忽略学生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导致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质量不高。

(二)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发展多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轻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加之受传统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等方面影响,导致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不佳,不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能力表现差异较大。

(三)学生自我培育意识不强

学生对自身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观投入度直接影响其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学生易受多重因素影响,如职业规划意识不强、未进行深入有效的职业实践与体验、对企业单位的要求把握不够、在职业核心素养自我培育过程中参与意识不强,诚信、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观念等方面重视不足、技能掌握不充分,进入工作单位后个人职业核心素养能力未得到有效挖掘与持续发展,缺少终身发展的学习的能力与动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实施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全员参与

职业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动态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是职业观念生成、职业情感认识、职业意识内化和职业行为的缓慢、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学生不断内化、实践和巩固的过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养培育需要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不断拓展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广度;聚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关键少数,落实落细职业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积极拓展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抓住核心素养培养关键环节,提升核心素养培养“效度”,多方面、多维度培育与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二)完善新时代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课程体系

在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唯知识”“唯技能”的教学理念,将职业核心素养纳入育人体系。将企业文化、岗位技能、文化礼仪、素质修养、职业核心素养、时代需求和岗位要求等相关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之中,完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课程体系设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不断丰富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载体,促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全面协调发展。充分完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如各类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活动,不断推动职业核心素养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能仅靠课堂教学,还需要将职业核心素养理念需贯穿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在课余时间,组织内容丰富的活动,定期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深入阅读,自主涵养人文精神,提高学习能力;开展系列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互助互爱、开拓进取的精神;开展课余社团活动,锻造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刻感知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优秀企业家、优秀校友进校园活动,分享他们的励志成长故事,提高自我奋斗意识。

(四)加强课堂教教学和实习实训

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实习实训环节是培育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最好时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学习,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获得社会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教学目标、过程考核、互动讨论、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在实习实训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的工作制度、行业规范、职业特性等,在具体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走访参观、顶岗实习等,让学生真正走进工作岗位,提前进入员工角色,了解实际工作岗位内容和职责,开展岗位典型优秀人物学习活动,培育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企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实践过程中要尊重和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鼓励全过程全员参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督促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提升自身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活和终身发展必备的职业核心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霞.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探索[J]文教资料,2019,29.

[2]迈向“技能型社会”: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指向[J].刘晓.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21(10).

作者简介:

周洁,女,1983年10月,讲师(思政),硕士研究生,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提升高职院校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