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2022-07-03 13:47谢文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双减

谢文娟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初中班主任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对于刚刚不如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复杂的环境和教师的不正确引导使得心理状态不够稳定的中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班主任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因此,在这一时期,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作为学生的班主任,既要做到“陪伴”,又要做到“以生为本”,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初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初中德育管理;策略思考;双减

在传统的初中教育中,班主任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业成绩,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无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最终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双减政策的颁布,对学生的学业压力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初中班主任应注意保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持续关注,在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要重视班级管理工作,这对改善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初中班主任要主动把心理健康与班级日常管理相结合,强化教育与日常管理,丰富管理内容,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探析初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焦虑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家长不希望学生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初中生在学业上的压力很大,面临的各种技能考试很多,作业也很繁重,这使得学生要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这就给学生造就了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向心理,让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很强的抗拒感,再加上对考试的焦虑和紧张,导致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

(二)人际交往困难

从心理、生理上的变化来看,一些学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当生理上发生了这些神秘、敏感且奇妙的变化之后,他们对性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朦胧的情愫让他们开始接近异性,将钦佩和仰慕错当成了喜欢和爱,从而萌发不健康、不正确的思想。这种“成熟感”会使他们的行为和自己的认识发生偏差,从而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三)自卑心理渐长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学业上也呈现出不同的个人性格和学业成就。同时,由于学生自身的外貌、家庭等因素的不同,使他们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在所有方面都不如别人,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缺少了理想的信仰,选择原地踏步,没有勇气追逐更成功的自己。

二、班主任要转变观念,做好榜样

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训和教育学生,从古至今,这是一个造福社会的工程。德育教学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学素养,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精神境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娱乐因素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经济、自由、个性已成为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的主要标志。但是,对物质财富和名人的追寻容易导致初中生迷失自我,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班主任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把教育眼光放得更长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健康、积极地成长。就像前不久,一个学生和科任老师起了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班主任可以通过当事人、当事教师以及旁观的同学了解具体情况。科任老师同学们在下面动来动去,因为看不清楚他们在干嘛,还以为他们在玩一些小把戏,所以就随便说了两句。那位学生觉得老师对他有成见,因此很生气,所以和老师起了争执。在处理问题时,班主任采取了一种直接的解决办法,让师生们坐下,把问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头到尾地说出来,强化师生的沟通交流,然后双方都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进行了道歉。在这一问题上,班主任并没有一味地维护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利益,而是体现了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的公平性,并以实例说明德育的教育意义,可以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三、强化家校合作,做学生的倾听者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初中学生在面对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常常会产生倾诉欲望。这种倾诉不仅能让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还能利用倾诉,凭借着旁观者的通透思想,解决棘手的心理问题。而倾诉的对象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学、朋友,還可以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人生阅历丰富,拥有资深的学生和儿女心理问题处理经验;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相应的教育调整,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优化,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例如,在学校,可以定期召开班级学习、班级管理分享会,和学生们谈天论地,有效解决他们的问题;在家中,父母也可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尊重孩子的学习意愿。另外,初中生还可以找到其他适合自己的心理倾诉的方式,例如通过各种匿名的树洞平台,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都扔向树洞,缓解心理压力,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为更好地参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为其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以达到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心理负担的目的。在实施“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在实施“双减”政策的同时,还应从“减负”的方针出发,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双减”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创造一个美丽、整洁、优雅的校园教学环境,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具体而言,学校可在学校内设立名人雕像、书法长廊等设施,鼓励各班张贴名人名言和励志语言等。让学生在校园里体会到美,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的理性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得到放松,从而产生积极的心态,进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发展。

五、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德育主题班会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会很敏感,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在初中这个时期,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如果班主任不能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的话,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养成不好的行为。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有些学生喜欢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隐藏起来,不愿告诉别人。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细心观察,并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生进行健康的行为引导。为了能降低学生心理方面的负担,班主任可以开展以初中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德育班会。在班会中,将一些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案例作为德育的渗透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融入班会中,提出自己想要提的问题,然后班主任通过分析具体学生的问题,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在班会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例如有学生在初中阶段出现沉迷游戏和小说以及不爱学习等情况,班主任就要通过设立相关主题的班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行为引导,让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相关的行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

总之,初中学校班主任教育工作非常繁杂,既要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又要强化学生的品德教育。因此,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双减”的形势下,应积极分析“双减”的内涵,充分认识“德育与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罗贺珍.对目前我国初中学生心理教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18):19.

[2]马玉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上旬,2021(40):225.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