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的体现与转化

2022-07-03 14:24郝青
文化产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青绿美学意境

郝青

自《杜甫》《沙湾往事》《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热潮”后,周莉亚、韩真这两位舞蹈编导界的“双子星”竟然以舞绘的形式将《千里江山图》搬上了舞台。“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自2021年首演后,在全国各地的巡演可谓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而2022年虎年春晚《只此青绿》的片段成为“现象级”节目之一,“青绿腰”更是“破圈”而出火遍全网,风靡一时。《只此青绿》还原的不仅仅是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绝妙笔法和隽永意境,更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人文山水气韵中的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在剧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的意境美

《只此青绿》以“天人合一”的美妙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学说,“天人合一”一词的正式提出源于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从审美角度上来看,“天人合一”意味着主客统一,讲求的是浑然一体的境界。中国美学家宗白华在其美学思想中也追寻“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无疑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东方独特的中国传统美学文化背景,决定了意境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妙韵,在现代美学范畴中,意境可以说是人类心灵与自然生命所孕育的产物,是艺术家将独特的感悟以艺术形象传递出来形象化了的精神。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编创团队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做到了物我不分,情景统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使写意空灵的画中之景与编创团队内心强烈的真情实感融为一体,实现了意境美的表达。舞蹈与画中烟波浩渺的江河湖水,层峦叠嶂、逶迤连绵、雾气缭绕的群山的意境相融合,以中国传统的美描绘出《千里江山图》中的高远、深远、平远等多种构图技巧带来的跌宕感,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意境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和”的姿态美

全剧以动作、造型显山河,以姿态美体现中国传统美学对“中和”的审美追求。“中”即是“正”,不偏不倚,“和”是“中”的引申、发展,有折中取和之意。“中和”也是儒道佛三家统一的审美尺度,儒家思想强调“中庸”,“和谐”的“中和”之美;道家认为“道”的本质和表现即“中和”;佛家在塑造佛像时常以中性化形象为主,这也是佛家“中观”的体现之一。

中国传统美学崇尚“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讲求阴阳调和、刚柔并济、变中求通、以形写神。在大足石刻的宋代石窟中,“吹笛女”便是垂眉沉肩。宋代审美追求清丽雅致、简单质朴的风格,女性的形态修长、纤细、端庄,当然,这种审美追求受到了宋代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在剧院观看《只此青绿》就如同观画时一手卷一手展层层递进地娓娓道来,时而苍劲有力,时而唯美绵延,上石下水,舞者双手以袖遮面,双眼低垂,气沉丹田,上身微含保持静态,脚下一探,似蹚水而移,同时也是在模仿山峦脚下江、河水的流动,举手投足、回眸一瞥,不偏不倚、刚柔并济之姿尽显其中。在“火遍全网”“破圈”而出的青绿腰的动作中,更让人有感觉的是演员的发髻就同书法中的顿笔收势一般,袖子抛出,而发髻收回,将山脉走势蕴于姿态中,刚柔并济的中和之美尽显。

“张弛有度”的韵律美

编导紧紧抓住了宋代文化心理影响下以“韵”(气韵、意韵、韵致)和“律”(律动)为核心的美学范畴,“韵律”打开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大门,到宋代,“韵律”已经被推崇为重要的美学范畴,苏轼、黄庭坚论“韵”后,掀起了以“韵”论诗、论画、论艺术的风尚。《只此青绿》以实生虚,韵律美以肢体表现,人体是实的,韵律是虚的,以含蓄高远的韵律美展现中国传统美学,无论如何表述,“韵”都是虚无缥缈的,让人摸不住、抓不着,但“律”是实的,编导以舞者肢体的律动和音乐的音律节奏,在舞台上以空间结构的改变,将作品的气韵生动、意韵雅致显露出来,让观者看过一次便知晓什么是“只此一眼,念念不忘”。编导以静为出发点,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含蓄内敛的基调,将韵之美以余意的感觉推向观众,将含蓄的“藏”以展卷一般动态地推进,将独特的余韵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正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全剧的精雕巧技,让人一眼万年,极富渲染力地传达出含蓄雅韵之美,让人沉醉在中国传统美学之中不可自拔。

中国传统美学在剧中的转化

以设色和空间重构实现“天人合一”的意境美的转化

编导韩真、周莉亚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没有刻意展现千里江山,泱泱大国,回避了具体化的人或物之形表意,将《千里江山图》中的设色“青绿”抽离出来,取石青、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的设色,一抹“青绿”即全剧的美学提纯,这更符合当代审美;其以舞蹈为表现载体,化境致意,不拘于人或物层面,而是横向拓展了意境表达层面,将画中的意境体现在作品中,以抽象的“青绿”为舞蹈形象,模糊了人物性,以以意取象的审美态度,深度探寻了独具东方神韵的宋代美学,以设色照应传统美学文化,以设色的稳定暗喻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精神。

《只此青绿》采用了“诗剧”体裁,诗意化了全剧的叙事结构,从现代展卷人的视角切入,打破了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将抽象的时间变化以动作的静止、舞台的流动来呈现一种视觉上历史记忆的叠加,提炼了众多传统文化艺术元素,通过舞蹈语言展現了传统艺术与文化的时代气息。《只此青绿》意在以作品的诗性表达与舞台呈现达成平衡,“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舞蹈与《千里江山图》融合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共生体,画中有舞,舞中有画,在舞动间形成浑然天成的绝美意境,“润物细无声”地让观众沉浸在作品中,从而领略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厚重。

以“少即是多”的美学创新实现“中和”的姿态美的转化

《只此青绿》编导一改编创风格,以“少即是多”的美学创新实现“中和”的姿态美转化,将动作设计得越简单,演员会觉得越难;而演员感觉越艰难,观众就会觉得越美;起势越温柔,收势就越强。

《只此青绿》的主创团队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再创造的“中和美”舞蹈动作语汇,将力与美完美融于舞蹈姿态中,以柔克刚,以弱制强,以静态为出发点,以动聚静,处处彰显着含蓄、内敛、包容的中和美,以及弘扬中国文化的“中和美”。我国古代乐舞理论著作《乐记》中说,“大乐与天地同和”,而韩真、周莉亚《只此青绿》的动作选择,以上石下水,贯穿统一,动作的起势与收势皆有因果关系、不偏不倚的内在平衡关系,相互制约又相互统一。从古典舞中取其意,抛其形。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心意气统一,以内敛的状态与飘逸的动作一气呵成,柔而不圆,美而有棱,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抛却了古典舞中的圆,使“万变不离圆”的古典舞多了一丝“不同”,在现代社会审美中加入了一丝凌厉。

比如,青绿舞段的其中之一,便是以三角形的队形在舞台中间聚拢,以一种山石相聚的压迫感慢慢推近,但在动作缓慢的流动中,有水的柔美,也有石的凌厉,一侧演员缓缓而下“卧石”的动作,极慢地将山水在岁月变化中的连绵不断、刚柔并济的张力,以一种向内、向下、向后的韧性的姿态感展现出来,让不偏不倚的“中和美”在舞者的一颦一笑的姿态中完成了转化。

现代科技的融入实现韵律美的转化

在舞台呈现中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是全剧审美视觉传达效果的技术支撑。要想让舞台呈现出“灵动、流畅、延续”的韵之美,就得借助舞台装置和科技手段,《只此青绿》舞台地面为四层同心圆转台,时而同向转动,时而反向转动,不断改变空间结构,空中装置包含三个层次的旋转、下滑。这样两个装置的配合使用便使舞台似一轴画卷般缓缓铺开,以舞绘的形式将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结构的高远、平远、深远呈现在了舞台上。这样的舞台装置增加了舞台调度的可能性,实现了舞台多维度的无缝衔接,亦能与诗剧的文学结构相呼应。这样的舞台设置极具挑战性,因为以美的形式外化传统美学是极具难度的,其涉及人与物的走位、灯光的切换配合、幕布的转换等。要想达到流畅转换无缝隙的视觉效果,要想让高楼层的观众同样可以全方位欣赏,这些是必须要解决的舞台技术难题,当然这也增加了编导动作、编创逻辑的难度。但也因如此,有了我们在剧院舞台上看到的效果,舞者静态的动作与装置组合形成的那种流动感就像画中的人活了,由此,我们能够入画般沉浸式地领略到超脫感官的美学感受。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学环境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提升了文化内涵,真正做到了自信包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只此青绿》的“破圈”更证明了它不仅是为《千里江山图》而创造,还是为了“文物活起来”而创,更是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造,它彰显的是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自信。《只此青绿》以中国古典文学的“诗剧”体裁,以“青绿”外化传统美学,用舞蹈语汇将《千里江山图》轻声细语娓娓道来,极度创新地传达了古今交融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物质生活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全面小康的到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人都是向美而生,故对于创作者来说,在新时代、新视野下,我们在“走得进”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同时,也能“出得来”。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美学传达是舞蹈艺术作品中乃至整个文艺作品中的现象级作品,兴起了举国上下的“青绿热”,而对于前人留下的关于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的资料,我们又岂能局限于反复的惯性表述。值此之际,文艺评论者有责任将在理性的辨析后总结出来的“智慧锦囊”贡献给社会,反馈给编创团队,以此良好地促进和完善当代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朱志荣.中国美学的“天人合一”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7-20.

[2]孙勇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意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13-16+126.

[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郑苏淮.韵:宋代美学的新追求[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03):96-100.

[5]张萍,林毅.远非“只此”的《只此青绿》——“视觉系舞蹈”舞台艺术创作走向[J].舞蹈,2022(02):17-20.

[6]王晓钰.“大道至简”与“少即是多”对比研究——以现代景观设计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2):73-75.

猜你喜欢
青绿美学意境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印花派对
春色满园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仇英:青绿山水最后的盛世
青绿与水墨的融合
纯白美学
一朵花的意境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