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探讨

2022-07-03 14:24王佳
文化产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汉语言弘扬中华

王佳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大地上多地域、多民族文化形式的融合体。正如考古学泰斗苏秉琦所言,中华古文明是“满天星斗式”的多元一体文明。多种多样的地方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而统一的汉语言体系,是连接多种地方文化,使之统一于华夏文明的关键。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各国文明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充分认识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既是繁荣中华文化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的必要途径。

汉语言文学概述

基本概念

汉语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在我国的开设,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当时的汉语教育以培养专业性人才并使之服务于政府机关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逐渐凸显出独一无二的价值。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整个国家、社会以及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不仅成为时代变迁的见证、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无数中国人对生活和理想的诗意表达。

在今天,汉语言文学既是一门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学的高等教育专业学科,同时也特指中国语言文学,可以这样说,汉语言文学既包括文学研究,同时也涵盖了汉语言这一研究方向[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通过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对汉语言知识体系的学习,达到夯实汉语言文学基础、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的目的。新时期的汉语言文学不再以语言文学研究为唯一目的,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国内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均成为推动汉语言文学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如今,汉语言文学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发展现状

首先,汉语言文学与时代发展进一步融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效果显著,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国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与经济发展不同的是,文化领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滞后性的特点,然而,从总体角度出发,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势必带来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 2 ]。尤其是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汉语言文学,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汉语言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和必要条件,时代发展与汉语言文学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

其次,汉语言文学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本国文化得到传播,我国的汉语言也不例外。新时期的汉语言文学所发挥的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鲜明。在汉语言文学飞速发展、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得到继承和传播,通过学习、研究和弘扬汉语言文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凭借这股“东风”更顺利地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汉语言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汉语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正是由于语言文字具有传播、记录功能,华夏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才得以传承。在中华传统文化流传的过程中,汉语言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现代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学习、研究以及传承,都离不开汉语言这一载体,汉语言以及汉字的发展、演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呈现和记载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汉语言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因此,汉语言的存在、发展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密不可分。

汉语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既包括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也包括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文化。汉语言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同时也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篆书、隶书,再到如今人们广泛使用的楷书等,无一不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是汉语言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汉语言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3 ]。

中华传统文化对汉语言形成和发展的深远影响

汉语作为一种文字符号,在读音、字形、语义等方面,直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汉语言中的众多成语,不难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汉语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示作用。首先,在汉语言成语的构词方面,单音词与四字格的组成形式、平仄搭配的构词方式,均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其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理、艺术、政治、军事、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内容,能够以成语的形式表现并流传下来,现代人们通过对汉语言成语的学习和研究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和传承。

汉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传承民族历史、文化,构建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程度的加深,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掀起的学习汉语言的热潮,正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机遇。汉语言的存在和发展,能够记录和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继承和传播汉语言,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得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得以在全世界范围传播。汉语言的全球化推广逐渐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汉语言对我国各民族文化具有融合作用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相当一部分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物质、精神文化。汉语言作为使用面最广、影响最大的语言,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各民族文化向前发展等领域,汉语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提升文学修养和中文写作能力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有截然不同的体会。然而,能否合理、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心中所想并且使读者尽可能多地接收有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作者的文学修养与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掌握理解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而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是一条必经之路[ 4 ]。因此,汉语言文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从最直观的角度出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中文写作水平,最终更加高效地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深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完整的汉语言文学体系,既包括语言逻辑学、文字学等结构明确的知识体系,又包括反映文学史、文字发展史等历史气象和历史变迁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系统研究和学习,学习者可以从更广泛的维度,深刻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对茶文化的领略方面,有《茶经》《茶具图赞》等富有文学特色的茶论作品,以及《山泉煎茶有怀》《临安春雨初霁》等优秀诗词,从多个角度呈现了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文学作品也成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

塑造富有特色的现代华夏文明

对中国人而言,学习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知、自我定位的过程。通过对华夏文明的深刻了解和学习,能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内蕴的坚忍、顽强和广博胸怀[ 6 ]。这种民族认知的建立,对深刻树立“四个自信”,促进华夏文明的现代化转型极富现实意义。

网络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

信息化时代,汉语言文学受到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在面临众多挑战的同时,汉语言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以往不同的是,网络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具备了新的发展特性。

首先,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多样化。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之路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多样化等特性。汉语言文学与互联网生态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也使汉语言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如某些由汉语词汇首字音缩写构成的时髦词汇,不仅在国内论坛引发广泛讨论,还走出国门,以富有创造力的文化形式向海外各国展现出中国现代文化的活力。

其次,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兼容性。互联网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在表达形式和呈现过程中具备较高的兼容性。网络时代的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以往汉语言文学在创作、传播以及研究等过程中的固有模式。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能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完成创作、搜索、传播、接收等环节,在上述一系列环节中,汉语言文学的表现方式呈现出较高的灵活性和兼容性,固有的汉语言词汇量得到扩充,新的文字体系得以形成。这一新的特性使得汉语言文学能够充分适应时代特点,符合汉语言文化的发展要求。

最后,汉语言文学发展具有灵活性。在传统的汉语言发展历程中,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过程常常受到时空限制,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受到制约。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的交流与创作活动能够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平台顺利开展,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具备的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如何强化汉语言文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助推作用

提高师生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知

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学任务不只是单纯的授课与知识点的讲解,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是传统文化的接受者、继承者,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因此,各高校有必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培养出一支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教师队伍,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应大力倡导学生群体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宝贵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動性。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应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定期授课与考核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中进一步传播。此外,汉语言文学教育还应高度重视对专业教材的深度挖掘,充分运用教材所收录的文化知识,最大限度地展现汉语言文学教材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甄选和进一步优化,如选取曲艺、相声等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寓教于乐的传统文化形式,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为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最佳辅助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授课环节采用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现传统文化的人文魅力和文化内涵,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热情。

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以汉语言文学教育为核心开展的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不能够单纯地依赖教材和理论知识,还应从现实出发,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身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游览名胜古迹的形式进行课外活动,在走出校园、欣赏祖国名山大川等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群体的吸引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诗词大赛,鼓励学生对古代诗词歌赋进行朗读、背诵,提升学生对竞赛的参与热情和体验感。

综上,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一个个“方块字”背后承载的是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良好对接,从而帮助学习者实现国学素养、语言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外利·吾甫尔.汉语言文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助推作用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05):105-107.

[2]魏家玉.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5):178+180.

[3]邱扬光.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探讨[J].作家天地,2021(01):38-40.

[4]郭品.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讨[J].作家天地,2021(27):107-108.

[5]关婧.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解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01):164-165.

[6]王晓雁.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08):422.

猜你喜欢
汉语言弘扬中华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