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视域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分析

2022-07-03 14:24洪小渌
文化产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群众活动

洪小渌

在当前新的市场经济常态化发展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充足,发展前景广阔。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文化的碰撞愈来愈激烈,在吸收更多优秀文化精华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群众文化的冲击很大[ 1 ]。不同的群众集体具备不同的文化鉴赏能力和吸收能力,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会受到不同群众的热爱和追捧,如今是群众文化百花齐放的关键时期,但是如何调动文化产业对群众文化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才是更应该关注的问题。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重视文化活动的创新性,这是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和群众文化发展质量的关键。

文化产业视域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梗概

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内涵

群众文化活动是指以群众为导向的,展示群众日常生活,丰富群众精神的一种活动,该活动具有自发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是当前文化背景下我国人民文化素养和精神世界的一种展示。

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四大特点。

第一,群众性。群众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以群众为主体,凝聚了广大人民智慧的集体性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性意味着该文化活动无法脱离群众而单独存在,未来的发展也需要依托群众;群众性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本质,也是艺术活动培养和稳定的关键所在。

第二,多元性。不同的群众集体自然会培养出不同的群众文化,不同地域和环境下的文化活动也存在较大区别[ 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人文底蕴,群众对文化的感知能力也存在区别,多元性的存在导致群众文化能够摆脱单一的艺术形式,朝着繁荣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不平衡性。这与我国不同区域内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直接关系,受到地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文化在不同的地域生根发芽,也在不同的地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机会;文化除了有个体的差异之外,自然也会受到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礎的影响,因此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群众文化发展也较为蓬勃,而经济落后、文化环境发展缓慢的地区,群众文化的建设能力也稍显不足。

第四,通俗性。群众文化要扎根百姓生活,需要带有泥土气息才更适合群众集体,并且通俗的群众文化能够被更好地吸收;大部分群众都不具备专业的艺术欣赏能力,因此通俗易懂的文化活动能够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摆脱艺术曲高和寡的特质。

文化产业视域下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性现状分析

缺乏创新原动力

受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群众文化活动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地区文化特质的不同。群众文化活动要想创新,必须要立足实际。但是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导致群众文化集体没有发展动力,而创新性的缺乏又与群众文化创新原动力的缺乏直接相关。创新原动力来自群众对地区文化的感知能力和调动能力。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土人情,也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精粹。这些文化因为其独特性和地域性而得以发展与呈现出来,群众文化的根基就蕴藏在这些地区文化中[ 3 ]。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必须经过时间的酝酿,而部分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曲高和寡的特质,脱离群众,与群众生活相差甚远,这是缺乏创新原动力的根本原因。一部分地区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远不如外界呈现得那样强烈,因此群众文化在创新的过程中与地区文化精华之间结合不起来,导致群众文化根基不稳,创新能力不足。

受外来文化影响严重

受文化产业视域的影响,群众文化活动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文化类型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越来越激烈。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种文化的碰撞与艺术的形成对群众文化的创造没有根本影响,但是深入挖掘文化发展的背景就会发现,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文化表现会受到不同群体的追捧,又考虑到数字经济视域发展的影响,很多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就目前发展实况来看,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程度并不够好,群众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忽视本土优秀文化[ 4 ]。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相吻合,因此群众文化对于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至关重要,保留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群众文化的责任与义务,也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缺乏地区文化感知能力

地区文化感知能力的缺乏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群众当前的文化活动种类匮乏,导致群众在文化感知和文化活动创新方面有所限制,不能及时提供新的文化创新思路。

二是群众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财政压力的影响,当地政府无法在地区特色文化方面投入足量的资金,导致在区域范围内无法扩大文化影响力,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的建设水平。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非常多样化的群众文化和地区文化,其中地区文化对群众文化能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地区文化是该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精华,对本地区群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是因为受到这些文化元素的影响,因此在群众文化创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区文化的感知能力对群众集体的助力表现非常明显,这不仅体现了群众对本区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进一步体现群众对先进文化的敏感度和接纳度。提升对地区文化的感知水平,是提高群众文化创新能力的根本。

文化产业视域下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性措施及路径探讨

灵活应用市场发展意识提供群众文化创新思路

在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群众文化的健康文明和积极向上。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对于群众文化创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进一步保障群众文化创新的先进性和积极性,在群众文化创新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思考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要更新群众文化的发展观念,与时代同步,创新文化发展理念。群众文化的实践主体始终是群众本身,因此群众对文化成果的认识程度决定了该群众文化是否能够发扬光大,决定了该群众文化是否能够成为先进群众文化的一部分[ 5 ]。为此,在创新的过程中,文化实践人员应该要将群众文化产业作为事业与产业的结合体,在产业和市场发展意识的影响下来发展文化事业,要明确文化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理清群众文化的发展思路,并树立同步发展目标。

第二,要多数并举发展文化产业,打通多个发展通道,有条理、更科学且更有效地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前文中提到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因此利用财政资金为文化产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是提升群众文化创新性的关键。

从个体角度出发,寻找群众文化创新突破点

始终要明确群众的主体责任,在群众文化创新过程中,组织者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要思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想。需要从个体角度出发,兼顾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组织者的基本职能和基本能力。作为群众文化创新的领头人,在文化艺术修养与文化创新能力感知方面,要具备敏感性和扎实的专业能力[ 6 ]。群众文化创新过程必须要有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的保障,并且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保证该文化本体处于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这为组织者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组织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二是要明确群众的喜好,抓住群众文化的根基。目前基层群众文化类型已经十分多样,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类别影响着不同的群众文化发展,因此在区域范围内,宣传和发展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能够让群众产生深刻的文化认同感。以当下广泛流行且易于创新的广场舞为例,其创新点大多集中在舞步和乐曲上,而音乐的改变也是最能体现广场舞特质的因素。网络上流行的舞步和常规的广场舞曲早已响彻中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但是如何对已经有广大受众群体的广场舞活动进行创新,是群众文化创新的一种展示。以晋中地区为例,晋中地区对晋剧和京剧的喜爱程度要强于其他地区,多数中老年人都喜欢晋剧这样传统的表演形式,因此,是否可以将晋剧融入广场舞中,创新广场舞的表演形式,以戏剧的表演手法和表演舞步带领该地区有兴趣的群众投入晋剧的学习中去需要组织者进一步思考[ 7 ]。再拿内蒙古自治区举例,内蒙古一直以来都有举行“那达慕”大会的传统,活动包括射箭、赛马、摔跤等专业表演,但是这些表演只能被当作比赛或者娱乐来看待,无法真正融入群众文化中,因此在这些地区,如何让地区文化和群众文化结合起来,还需要考虑群众本人的意愿。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内蒙古地区的群众都会说蒙语,对于蒙古族舞蹈也有一定的理解,推广广场舞的环境适宜,非常适合作为创新性的群众文化呈现出来。将蒙古元素融入广场舞中,可以选择纯蒙语的歌曲,文化站或者组织者可以选择几名专业的舞者进行前期授课,带领群众学习专业的蒙古舞步伐,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灵活地编排舞蹈,选择合适的歌曲。这样群众文化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同时群众的意愿也得到了满足,群众文化的发展前景也有所保证。

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区域社会视角的发展实况

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重视区域特性,因此不同区域要保留和灵活运用自己强大的群众文化资源,提升自身的文化吸引力,在保证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能够合理规划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注意新领域的拓宽,就目前而言,我国在群众文化建设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意味着市场开始逐渐趋于饱和,但是除了要在已有的文化项目中进行二次或多次创新之外,还需要开拓新的文化市场,在新的领域创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这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到最后都会成为产业的一份子,因此群众文化创新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在文化创新和落实的过程中要考虑是否贴合群众的发展实际,是否可满足当前区域文化发展的要求,将群众文化与区域文化结合起来,提供给群众文化更强大的后期助力[ 8 ]。其次,要树立品牌意识,明确未来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基于区域文化特性而创新的群众文化本身具有先进性和能动性,从优秀区域文化中继承的文化积累与深厚文化特质是帮助打造特色品牌文化、突出群众文化优势的关键。因此,一味地创新并不能够保障群众文化的优质性,而是要在创新的基础上重视群众文化的品牌效应,巩固创新点,不断拓宽文化产业视域下群众文化的影响范围,让群众与文化之间产生共鸣。这才是群众文化创新性能够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

群众文化的创新对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影响,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在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如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如何立足国家发展实际,在现有条件下为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群众文化的创新目的是带领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先进群众文化的能量是持续不断的,能够对群众集体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需要就当前群众文化创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助力发群众文化的发展,提升群众文化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刘珂辛.数字经济视域下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J].大众文艺,2020(14):15-16.

[2]徐雪玲.论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发展创新[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09):178.

[3]田鹭.浅析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意识[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08):197.

[4]刘晓霞.“互联网+”环境下的本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以庆阳市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3):198-199.

[5]鲁果.浅谈文化产业视域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03):245.

[6]郑誉颉.基于篮球文化视角谈体育产业经济的创新[J].灌篮,2020(01):145-147.

[7]林雨涵.基于篮球文化的体育产业经济创新发展方法[J].灌篮,2020(01):61-62.

[8]許亮.文化馆服务创新助力文旅产业发展[J].文渊(高中版),2020(05):875.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群众活动
“活动随手拍”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