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科创板“大非”解禁潮

2022-07-04 21:36陈希琳
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做市商创板资本

陈希琳

7月科创板“大非”解禁潮将至。

据统计,今年科创板7月解禁规模约2791亿元,以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为主,大部分为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三周年”集中解禁,这或加大科创板短期波动。谈及本轮解禁潮对市场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投资者应该更加客观、理性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经济》:科创板建立三年来,经历了早期的快速上涨和随后的调整夯实阶段,市场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您如何看待三年来科创板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赵锡军:这三年来科创板的发展,对资本市场来讲,它所产生的影响和形成的改革成果是非常瞩目的。科创板的开设,实际上跟资本市场新一轮的改革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的发行制度改革有直接联系。

赵锡军

科创板在三年前开设的时候,同时引进了注册制改革,而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到目前为止在发行制度方面最重要的一次改革。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科创板注册制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而注册制改革的成功跟科创板的创设是分不开的,这是科创板最重要的一个贡献。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行,我国资本市场的很多制度,特别是最基本的上市发行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都开始有了新的推进和改善。我们真正建立了现代资本市场,建立了一个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来运作的资本市场,真正体现了信息披露成为注册制改革核心的要求,也让市场能够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地运作。

除了制度方面的贡献,注册制也带来新的理念,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机构、中介专业服务机构的理念变化都形成了很大的推动。这种推动作用比注册制之前改革所产生的作用要更大,从一个相对行政性比较强、政府干预比较强的市场,真正转向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市场。

注册制更加符合现代化资本市场的特质特征。三年来,我们有400多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募集的资金总量包括发行募集、再融资已经超过6000亿元,这都是实在的数字,能够反映出市场在融资、投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经济》:三年来,科创板的发展跟最初的预期相比,是否实现了大部分的目标?

赵锡军:我们当时把科创板注册制作为一个改革试点,应该说当时确定的目标完全实现了,而且现在科创板的发展已经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它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当时的预期。正是因为在科创板设立、引入注册制以后,我们才在深交所进行了创业板的改革,引进注册制,也是非常成功的。随后去年我们又成立了北交所,北交所的运行到现在来看也是非常成功的。

可见,由科创板开始的注册制改革思路和理念,不仅在科创板得到了贯彻落实,同时推广到了创业板,还发展到了北交所,使整个资本市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金融服务的思路、理念和方法,得到了不断的传播和推广。这个贡献可以说超越了当初的预期。形成跟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契合的资本市场的思路、理念和方法越来越成为主流,这跟科创板的设立和引领是分不开的。

《经济》:科创板对于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

赵锡军:现代化的资本市场要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创新、协調、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在科创板成立以后,得到了深入的贯彻。研发型、科技型、环保型企业的估值在科创板以及创业板、北交所,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科创板引领的资本市场的这些改革,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进行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

《经济》: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不断扩容,募资金额也在不断提升。未来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如何?

赵锡军:未来的发展前景已经非常清楚,我们很清晰地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那么资本市场的作用必不可少。推动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资本市场能够按照科创板设立时的新要求、新思路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已经明确,要在资本市场进行全方位的注册制改革。整个资本市场的多层次体系都可以围绕着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来发展,市场的现代化程度会更高,也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即创新驱动的要求、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

《经济》:5月13日,证监会出台科创板做市规定,符合条件的券商可按照要求向证监会申请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资格。这一政策能否盘活科创板的流动性?

赵锡军:实际上市场的发展、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过程。所以在科创板设立以后,围绕着注册制,围绕着现代化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市场的发展完善,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新做法和新要求,包括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也包括注册制开展以后的监管和常态化的退市制度、投资者管理的制度等,都在不断完善。这些制度紧密围绕着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的核心展开。

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对提高科创板流动性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科创板包括现在的北交所,支持的更多的是处于发展初期和早期的企业,规模比较小,股份也比较少,投资者并不是很多,在上市挂牌交易以后,它的交易量、交易的频度、规模都不如主板市场上市的这些大企业。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定价是否符合公司真正的价值,交易量不足,可能就会出现定价偏差;二是流动性的问题,当交易量相对比较少的时候,会出现“你想买可能没有人卖,你想卖可能没有人买”的情况。

做市商制度能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改善市场的定价能力这两个方面提供帮助。

通过做市的专业能力和交易能力,弥补原来在没有做市商时交易量较小、交易频率较低的弱点。

《经济》:对于做市商制度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规避?

赵锡军:境外一些成熟的资本市场,有不少都是做市商制度,在提高市场效率和定价能力、降低流动性风险方面,都体现出积极的意义。这个制度要能够真正发挥好作用,有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这对做市商的资格和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很难扮演好做市商这个角色,承担得起做市商的这种责任。

《经济》:科创板将于今年7月迎来解禁潮,这将给市场带来何种影响?

赵锡军:解禁这种行为,在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少见。即便是在成熟的市场,也有相应的解禁安排,这个行为已经有过相当多的经验和积累。科创板的解禁和主板以及其他板的解禁差异并不是很大,投资者应该更加客观、理性地来看待这个问题。甚至早年在股权分置改革时,涉及的解禁规模比现在科创板的解禁规模要大得多。

《经济》:自新股询价改革以来,新股破发不断,弃购率也居高不下。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赵锡军:这是资本市场改革引进注册制以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定价效率不断提升的结果,我们要客观理性地来看待这些问题,在一个真正的市场里,价格的变化跟公司的经营情况、信息披露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注册制改革使得公司的运行状况能够更快、更迅速地让投资者知道,因为披露要求更高。所以市场的价格变化波动就会相对更加频繁,反过来也对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判断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做市商创板资本
科创板/创业板观察
科创板/创业板观察
VR 资本之路
做市商报价交易功能及其法理探析
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及做市商监管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