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县土壤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07-04 07:59黄梦珂蒋思杨蒙春玲马水满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均匀分布全氮土地利用

黄梦珂,蒋思杨,蒙春玲,马水满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南宁 530031)

土壤氮(N)元素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作为陆地氮库的重要组成,其迁移转化过程对农业生产、区域环境及各种生态过程都有影响。研究区位于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简称隆林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势总体西低东高,南北高,中间较低,地貌以土山为主,石山、土山相间。区内出露的地层中,三叠系出露的面积最大,分布于大部分区域,寒武系、泥盆系主要出露于中部和东部,石炭系、二叠系主要出露于北部、中部和东部。区内红壤分布最广,黄壤次之,其他土壤类型零星分布。本文从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综合分析隆林县土壤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研究区土壤氮元素的调控和管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样品采集

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及《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野外工作细则》的要求,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 650 件。采样点主要布设于耕地(旱地和水田)和园地,林地和其他地类密度较低。采样深度为0 ~20 cm,从中心点向四周辐射,采集4 ~5 个采土部位、深度及质量基本一致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留取约 1.5 kg 的组合样品。

1.2 样品分析

样品分析中,N 采用凯氏定氮法,pH 采用电位法,其间严格按照《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 ∶250 000)》(DZ/T 0258—2014)、《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等相关规定对测定项目进行质量监控,分析质量水平达到或优于相关要求,数据准确可靠。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层土壤中氮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土壤氮元素含量介于575.04~11 384.5 mg/kg,平均含量为2 041.16 mg/kg,差异系数为0.38,呈较均匀分布,空间变异性极弱,稳定性较强。区内土壤背景值为1 917.87 mg/kg,明显高于全国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1 450 mg/kg),富集系数为1.32(背景值/全国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表明区内土壤中氮元素呈富集状态。在空间分布上,氮元素含量高值区、背景区、低值区在各乡镇均有分布。高值区呈大面积分布,主要集中在新州镇-隆或镇一带及桠杈镇南部,其他乡镇呈较小范围连片性分布;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北部的者保乡-平班镇-者浪乡一带。

2.2 土壤氮元素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地质背景对氮元素含量的影响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其化学组成和性质通常会直接反映在表层土壤中,不同地层的岩石形成时间不同,相似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也有较大差异。由表1 可知,研究区大多数样品采集于三叠系地层中,次为二叠系;三叠系岩性以砂岩为主,夹泥岩,含少量灰岩;二叠系以灰岩为主,含少量泥岩。不同地质背景下,氮元素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寒武系>三叠系,其均呈较均匀分布。从区内土壤氮元素含量来看,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明显高于三叠系及寒武系。

表1 不同地质背景的表层土壤氮元素含量

2.2.2 土壤类型对氮元素含量的影响

研究区样品大部分为黄壤和红壤。由表2 可知,不同类型土壤理化性质不同,这对土壤氮元素含量有明显影响。土壤氮元素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石灰(岩)土>黄壤>水稻土>红壤,其均高出全国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均呈现较均匀分布。水稻土和红壤中氮元素含量较低,除了土质不同造成土壤氮元素积累和淋失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水稻土中氮元素淋失的原因。

表2 不同土壤类型的表层土壤氮元素含量

2.2.3 土地利用类型对氮元素含量的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氮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田间管理、灌溉施肥及耕作方式等存在差异,直接影响氮元素在土壤中的累积、转化和迁移。由表3 可知,研究区大部分样品采集于旱地、水田及林地,土壤氮元素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其他>林地>旱地>水田>园地,呈较均匀分布。区内水田氮元素含量较低,原因可能是淹水造成土壤氮元素淋失;由于人类活动较少,地表枯枝腐叶较多,土壤微生物活动强烈,促进养分在林地土壤中的积累。

表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氮元素含量

2.2.4 土壤pH 对氮元素含量的影响

土壤pH 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区土壤pH 介于4.04 ~8.30,平均值为5.75,背景值为5.69,跨度较大,差异系数为0.16,呈均匀分布。区内酸性土壤面积较大,而酸性条件下,土壤氮的矿化作用会被抑制,使得土壤中的氮元素更多地以有机态氮的形态积累,不易被植物吸收或淋失,与前文所述相符,即区内土壤氮元素含量高于全国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区内土壤氮元素含量与pH 成正相关,pH介于4.04 ~8.30 时,pH 增高会促进土壤对NH+的吸附,增加土壤氮元素含量。

3 结论

研究区土壤氮元素整体比较丰富,平均含量为 2 041.16 mg/kg,差异系数为0.38,其呈较均匀分布,富集系数为1.32,其明显高于全国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区内不同地质背景下,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土壤氮元素含量较高,三叠系、寒武系偏低;不同土壤类型中,石灰(岩)土的氮元素含量最高,黄壤次之,红壤、水稻土较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其他地类、林地和旱地的土壤氮元素含量高于水田和园地。此外,一定范围内,土壤碱性越强,土壤氮元素含量越高。

猜你喜欢
均匀分布全氮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GIS⁃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西藏主要农区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电磁感应综合应用检测题
可逆随机数生成器的设计
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土颗粒分形的空间分异特征
尼龙纤维分布情况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分布格局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