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源净水厂处理工艺和药剂选型

2022-07-04 07:59梁晓宁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混凝剂原水次氯酸钠

梁晓宁

(宁夏水投清水源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银川 750411)

银川城乡西线供水工程拟在青铜峡水库左岸新建黄河金沙湾泵站,引水通过5.3 km 压力管线进入西夏渠。改造西夏渠65 km,全年输水,并扩建西夏水库,作为银川市的沉沙调蓄水库,然后将以黄河水为原水的水库水引入净水厂,经净化处理后向银川市城区供水。本工程净水厂处理工艺的设计处理水量为50 万m/d,冬季,在低温低浊度进水的情况下,出水满足国标要求;夏季,该工艺能承受3 000 mg/L 的高浊度冲击,在高浊度下有短暂适应性,出水满足国标要求。

1 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监测数据显示,冬季,宁夏以黄河水为原水的水库水温经常小于5 ℃,其属于较难处理的低温低浊度水;夏季,雨水较多,可能产生高浊度水。低温低浊度水有两大特点。一是水温较低,水分子运动较慢,碰撞概率较小;二是水浊度低,水中胶体颗粒少,运动能力低,碰撞机会少,混凝形成的絮体较轻、较细,沉淀速度较慢,不易下沉,悬浮在水中,很难通过沉淀从水中分离出去,导致出水超标。本工程的出水各项指标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出水浊度要小于1.0 NTU。考虑到管道输送过程存在二次污染,本次设计将净水厂出水浊度控制在不大于0.5 NTU。

对于以黄河水为原水的水库水,通常采用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即先投加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和过滤,然后投加次氯酸钠消毒。本工程的原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Ⅱ~Ⅲ类水标准,是较为理想的城市供水集中水源,经处理,出水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2 混凝剂选择方案

混凝剂是给水处理中最重要的药剂之一,其对原水的适应性直接影响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和工程投资。目前,净水厂常选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配合投加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助凝剂,加强对胶体颗粒的架桥和网捕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混凝效果。

近年来,人们对低温低浊度条件下的混凝剂投加品种、方式和剂量做了大量研究。对比发现,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聚合有机混凝剂的使用剂量较低,去除效果优于PAC,但是其价格和来源容易受到限制;复合铝铁盐混凝剂的浊度去除效果优于铝盐,同时可以降低出水金属铝的含量;PAM 与PDM的复合比例越低、PDM 特征黏度越高,复合混凝剂的脱浊效果越好。本设计中,冬季单独投加高效絮凝剂(HACC),夏季单独投加PAC;另外,冬季可组合投加PAC 和PAM。

3 混凝剂投加调试情况

3.1 HACC 投加情况

净水厂自2019年11月6日开始调试,水源为西夏水库,调试时间为冬季。冬季水库水温经常小于5 ℃,浊度为2.0 ~4.5 NTU,其属于难以处理的低温低浊度水。为保证调试效果,采用HACC 作为调试药剂。HACC 是一种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合剂,该混合剂活性基团针对性强,基团活性及水解性能受温度影响小,其适用于北方冬季低温低浊度条件下的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度条件更能显现其高效的混凝效果。HACC 对有机物含量高的地表水源、富营养湖库水源的适应性强,去除有机物和藻类的效果突出。

自调试以来,制水506 万m,使用HACC(浓度10%)约580 t。调试期间,单位药耗为12 mg/L,沉淀池出水浊度可以控制在0.5 ~2.0 NTU,水厂出水浊度可以控制在0.1 ~0.3 NTU,满足设计要求。2020年1月12日开始给银川市民供水,日平均供水量约为6 万m,供水期间药耗约为10 mg/L。HACC在冬季低温低浊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其造价较高,冬季过后气温逐渐升高,建议将混凝剂替换为PAC。

3.2 PAC 投加情况

进入2020年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水库水温逐渐上升,超过7 ℃。金沙湾泵站开机为西夏水库蓄水,水库水位逐渐升高,净水厂进水浊度变大,超过4 NTU,基本达到PAC 的投加条件。5月20日,混凝剂改为PAC,投加量为6 ~12 mg/L。

3.3 PAC 和PAM 组合投加

PAC 在我国北方低温低浊度原水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黄河水源净水厂,其水解形态稳定,受低温影响较小,可充分发挥吸附架桥作用;PAM 作为助凝剂,国内大量净水厂有丰富实践经验,效果良好,投加PAM 可以明显减少铝盐混凝剂用量。PAM对低温低浊度水有良好的助凝效果,形成的矾花明显比无助凝剂时大。从剩余浊度来看,在少量PAM 存在的情况下,除浊效果明显好转。当PAC 单独投加,水质不理想时,可组合投加PAC 和PAM。目前单独投加PAC,出水已达到设计要求,投加量较小(约 7 mg/L),效果显著,冬季可采用组合投加方式。

3.4 药剂投加调试结果

根据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净水厂的运行情况,本文提出了3 种混凝剂投加方案,如表1 所示。一是净水厂混凝剂优先采用PAC,投加量控制在6 ~14 mg/L。净水厂化验室应每日进行烧杯试验,按照试验结论指导净水厂生产。二是单独投加PAC,药剂投加量超过14 mg/L,水质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组合投加PAC 和PAM。三是冬季处理低温低浊度水,优先采用PAC 和PAM 组合投加方式,若处理效果不理想,则投加HACC,投加量约为10 mg/L。

表1 3种混凝剂投加方案优缺点对比

4 消毒剂投加调试情况

饮用水清毒剂须具有广谱杀菌能力、消毒性能持久、副产物少、使用安全方便的特性。目前,给水处理工艺普遍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液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和次氯酸钠,另外可采用紫外线(UV)消毒。本工程采用次氯酸钠+紫外线的组合消毒工艺。次氯酸钠溶液危险性较小,投加简单,同时能有效解决液氯、氯胺、二氧化氯等氯系消毒剂所存在的剧毒性,储存不方便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其消毒效果好,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易于存储,对环境无害。下面结合次氯酸钠消毒工艺,重点分析次氯酸钠投加调试情况。

4.1 次氯酸钠消毒工艺的选择

目前,次氯酸钠消毒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投加成品次氯酸钠溶液,另一种是用电解盐制取次氯酸钠溶液投加。本工程处理水量较大,消耗的次氯酸钠溶液较多,如采用成品次氯酸钠,涉及周期性的溶液补充,运行管理较为烦琐,特别是10%浓度成品次氯酸钠易挥发,浓度会随温度、使用时间降低,所以成品次氯酸钠的储存要求较高。但在线次氯酸钠发生器不会存在以上问题,0.8%浓度的次氯酸钠较为稳定,根据水量、投加量可随时调整生成量,运行维护管理便捷。另外,从运行成本分析可以看出,成品次氯酸钠消毒成本高于在线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成本。因此,通过综合比较,本工程采用在线次氯酸钠发生器。

4.2 药剂投加调试结果

净水厂按两级加氯设计,前加氯在进水总管上,主要用于灭活原水中的藻类等,后加氯有2 个投加点,一个在滤池前,一个在清水池进水总管上,以保证管网中的余氯量。前加氯按最大投加量2 mg/L 设计,可按原水藻类含量不定期投加;滤前加氯按最大投加量1 mg/L 设计,投加点位于滤池前渠道。后加氯按最大投加量1 mg/L 设计,通过清水池接触消毒。

经检测,西夏水库原水藻类含量较低,前加氯按照1.2 mg/L 投加,根据藻类变化情况增减,可基本消除藻类。后加氯按照0.7 mg/L 投加,根据出厂水质变化情况增减,经过清水池接触消毒后,水厂出水余氯可达到0.3 mg/L。滤前加氯暂时不开展,根据滤砂表面细菌含量确定是否投加。当反冲洗时间没有达到设定值时,滤池可能无法正常过滤,滤砂表面会产生白色固体,原因可能是高温天气投加高分子药剂使滤砂表面形成生物膜。如发现滤砂表面形成一层硬块,应对滤砂表面进行化验,若发现细菌含量很高,应在滤前进行加氯,可先按照0.5 mg/L 投加,但根据净水厂运行经验,结合宁夏黄河水的水质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较低。

5 结论

运行调试初期,净水厂进水量为10 万m/d,后期实现满负荷运行,进水量为50 万m/d。运行期间,净水厂不断优化给水处理工艺,合理进行药剂选型,使出水浊度始终保持在0.5 NTU 以下,保证银川市城区正常供水,节省大量地下水资源。

猜你喜欢
混凝剂原水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强化混凝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去除效果与特性研究
乙炔清净系统改造运行小结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水动力源原水预处理加氯系统技改分析与实践
探索次氯酸钠在存储使用过程中出现沉积物的原因
复合高分子混凝剂处理高炉煤气洗涤水的试验研究
不合格次氯酸钠循环利用工艺
深圳市自来水水质管理经验总结
原水大阵
聚合氯化铝在水处理中的机理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