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视角下高中校本课程的构建

2022-07-04 11:53高绪梅
黑河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劳动教育构建

高绪梅

[摘 要]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在高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但在以往的高中劳动教育中,由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当,影响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对此,高中教师应根据劳动教育的课程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校本课程,提升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劳动教育活动中,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技能;校本课程;构建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求学校教育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充分发挥教育优势,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当前的高中生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劳动意识,劳动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高中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构建劳动校本课程。

一、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现实需要

在高中开展劳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而且对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在高中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将劳动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德育相结合,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劳动教育中构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以下现实需求: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高考的重压下,学生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导致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参与劳动和体育锻炼,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发展。在高中合理开展劳动教育,能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因此,开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更好发展。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求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但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对劳动缺乏正确认知,甚至不珍视他人的劳动成果,价值观出现偏差。对此,高中一定要开展好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现实需求

新时期,要求现代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高中生只会读书,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导致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难以得到均衡发展。因此,高中劳动教育除了必要的理论教学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劳动教育视角下高中校本课程的构建

(一)整合校园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以往的高中劳动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视角过于单一,所设计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滞后,严重影响到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高中教师在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时,应立足于校园实际,整合校园教育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

1.教师通过将劳动教育和学科教育相整合的方式,拓宽劳动教育范围。每个学科的教材中都蕴藏着劳动教育内容,在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时,教师应找准切入点,挖掘学科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并通过课程教学和校园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讓学生利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在物理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借助所学的物理知识发明一些简便的劳动工具,如简易杠杆、滑轮等,提高劳动效率。

2.教师通过将劳动教育和德育相整合的方式,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一年一度的“劳动节”,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宣传,组织学生开展家务周、跳蚤市场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精神的可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3.教师通过将劳动教育和校外公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公益活动是能给社会带来直接效益的无偿性劳动,在公益活动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劳动品质。为此,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与社区合作,积极引入一些社会公益项目,如社区服务、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

(二)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劳动实践基地

学校可以提供给学生劳动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需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劳动实践基地,让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内化。

1.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和经济发展开发特色劳动课程,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劳动基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更好的平台进行劳动。比如,学校可以与周边生产企业合作,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进入到生产车间,为学生提供生产体验。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学生深刻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2.教师可以与当地农场合作,开发一些植物种植特色课程,建立植物种植劳动基地,为学生提供体验种植的机会。比如,学校可以与周边的农场合作,共同开辟一块实验种植场地,成立种植兴趣小组,让学生自愿加入。兴趣小组的成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农场,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开展种植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完成选种、种植、施肥、浇水等工作,同时还需要将植物生长的情况记录下来,从而获得劳动体验,将所学的知识内化。

3.教师可以与其他的社会组织建立起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如当图书管理员、商店售货员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获取相应的报酬,体会劳动的乐趣。不过这一切以不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为前提,并且是学生自愿参加,让学生借助劳动释放学业压力,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家校联合,形成合理的勞动教育

在对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多数家长尚未形成对孩子进行劳动培养的意识,对孩子的要求仅限于好好学习,家里的家务从来不让孩子沾手,都是家长自己代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很多高中生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非常弱。因此,在开发高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时,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家校联合的校本开发工作。

1.教师要意识到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必须要为家庭做出贡献,通过完成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亲子关系更密切。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问题进行互通,共同商定劳动教育方案,并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共同监督学生严格完成劳动方案中的劳动任务,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自觉劳动的良好习惯。另外,针对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不重视、劳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学校应积极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增强学生家长的劳动教育意识,提升他们的劳动教育指导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推送一些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或者让家长相互分享劳动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2.教师积极整合家长资源,即利用家长的工作职能之便,开发一些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有体验不同行业劳动的机会。比如,有的家长是手工作业者,教师可以邀请该家长来到劳动课堂,为学生演示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开发这类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不仅可以使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起来,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劳动的乐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接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更加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实际的劳动教育需求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为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让劳动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劳动教育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梁婉雅.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社会实践项目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2,(07).

[2]鲁国柱.高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2,(04).

[3]朱金峰.高中劳动教育的意义重构与实践路径[J].新教育,2021,(34).

[4]段进全.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35).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劳动教育构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