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为民命 食为政首

2022-07-04 12:27宋朝冯春久李梦露王旭刘婷婷于涛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种粮耕地粮食

宋朝 冯春久 李梦露 王旭 刘婷婷 于涛

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开宗明义: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

面积和产量、保障“菜篮子”、丰产和增收、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提升机械化水平等,每一寸耕地、每一粒良种都在一号文件中登堂入室、尽在把握。

只有粮食能保命

什么是粮食?

伊川县江左乡杨窑村70岁的村民张正说:能救命才是粮食!

张正的胃是有饥饿记忆的。他说,自己20岁之前好像从来没有吃饱过,那时只要发现能吃的,他就想往嘴里塞。

张正说:老辈人有句话,一米救心慌。

张正说的米是小米,其颖果叫谷子。

联合国粮农组织给粮食的定义即谷物,也就是稻谷、小麦和玉米。

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里,粮、食是有区别的:外出带的、便于长久保存、含水量小的叫粮,譬如烧饼、炒面;居家煮熟的连汤带水的叫食。

中国农耕文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粮食的概念愈发宽泛。

住在郑州市农业南路55岁的任女士的早餐千篇一律:一个鸡蛋、一袋牛奶。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貌似谷物抑或是粮食渐渐淡出了城市人的视野,家里一旦缺吃少喝,他们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的就是农贸市场或者超市,好像那里就是食物的源头。

事实上,超市是卖肉、鸡蛋和牛奶的:超市本身既不是嬔蛋的老母鸡,也不是下奶的花花牛。

肉、蛋、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4月14日,农业专家、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冀洪策说:现在居民直接食用的谷物占比不足30%,有44%的粮食转化成了肉蛋奶。

另外,生物制药、保健产品、调味品等多个领域的原材料都是粮食。郑州市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0万辆。如果你开的是燃油车,一脚油门踩下去的风驰电掣,也许已经消耗掉了几斤玉米,因为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就来自玉米。

当下有一些不吃粮食的“时尚达人”,他们的一餐也许就是一个番茄、一根黄瓜。

中牟县韩寺镇有4.5万亩耕地,这地里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小麦、玉米,是名副其实的郑州菜篮子。

即便真的吃了番茄、黄瓜不至于饿死,但这些蔬菜依旧是用生产谷物的土地换来的:种菜占了地,就无法再种粮食了。

谷物都是草本,遵循“一岁一枯荣”的规则,但大河之南结在树上的粮食还是有的,譬如板栗、红枣、核桃等,这些被称之为“木本粮”,但人人都想用这些“木本粮”做一日三餐,产量则远远不够。

今年3月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今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是966斤,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

有人说,哇,这么多粮食,我一天才吃两个馒头、二两面条,可以高枕无忧了。

错,蔬菜,调料,肉、蛋、奶,药品、保健品,乃至于燃料,真正让民族永续、生命常青的都是粮食和以粮食为原料的诸多产品。

认识粮食才能珍惜粮食。

种粮是一种坚决

“稳定粮食产能基础,打造黄淮海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河南核心片区。”响鼓重锤。除了这个高屋建瓴的部署,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对河南粮食生产还有更具体的要求:加强粮食耕、种、管、收全过程生产管理;抓好豫南冬闲田油菜扩种;稳步发展谷子、红薯、小杂豆等种植。

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原始农业发展最早、农耕历史悠久的地区,在广大的农区,粮食生产就像小麦扎根地下两米一样,是一种不假思索的天性。

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万庄村村民万留栓已经69岁了,清明节那几天,因为疫情在外打工的儿子一家都没回来,闲,他每天都带着老伴去自家麦地里转转、看看,拔一会草。

万留栓种的10亩小麦,其中7亩地是他每亩花800元钱“租”的,租即流转。

“现在种地轻松多了,从种到收,喊个机器来就中了,连儿子闺女都不攀扯。这10亩地我种两年了,一季玉米一季麦,没觅过一个人!”万留栓说。

万留栓很清楚种地是赚不到大钱的。

“也能挣俩钱吧!平常买肉买菜,过年发压岁钱,用不完的!”万留栓说。

每年的麦子万留栓从不会卖完,始终保持家里存那么上千斤小麦,新麦下来了,才会卖掉陈麦腾仓。

河南目前土地流转面积为3393万亩,占家庭经营承包土地面积的三成。也就是说,还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在万留栓这样的小农户手中,耕种这些土地的大多是万留栓这个年龄段的农民。而对万留栓这样的农户来说,种粮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比很小。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都心慌!不管到什么时候,没啥吃是要出人命的!年年在地里种出点粮食,心安!”万留栓说。

如果说小农户种粮的坚决是一种维持生存的农耕传承的话,种粮大戶种粮的坚决则来自尚可的种粮收益。

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村共有耕地10675亩,有一半的土地都流转给了专业种粮户,流转费用是每年每亩800元。

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有这么一句话: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对于外来资本大面积流转土地,许多农民本身是比较抗拒的。”王大塘村党支部书记骆松山说,有些人不知道什么路数,刚开始很红火,像弄大事的,结果弄两年就跑了,流转费也不给了。相反,身边会种地也愿意种地的人流转土地,任凭价格低点,农民也情愿。

近几年,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逐渐被大家认可。

临颍县新店镇新店村59岁的农民赵红江和他侄子搿伙流转了300多亩地种粮,耕、耩、收机械设备全部自有,因其流转的土地都是高标准农田,灌溉用的是节水系统。

赵红江说:自己出力不算,一年种粮的纯收益都在10万元以上。另外,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孙子。

河南各地根据耕地质量流转费用不一,不管是豫东平原还是豫西丘陵山地,一年两季粮的收益一般都在500元到1000元;正常情况下,种粮150亩的收益在10万元上下。

赵红江说:种少了养不住大型农机具,种多了顾不过来。

看来给种粮“适度规模经营”划线的话,150亩左右正合适。

不离土、不离家,年收益10万元,不比“离乡背井”外出打工收益低,这就是赵红江这样的适度规模经营种粮户种粮的坚决态度。

让人人看到耕地上的“牙齿”

“长牙齿”这个词因为耕地保护火了。

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耕地保护时说: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刚性指标”“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如此严厉的表述前所未有。

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规定了耕地可以种什么、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良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地生五谷。

没有足量的土地,粮食生产只能是空中楼阁;耕地保护的硬措施就是要让土地“长牙齿”,谁违规咬谁,哪里违规咬哪里。

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村党支部书记骆松山的另外一个职务是村级“田长”,是全村10675亩高标准农田的直接责任人,每周他都要把全村的地巡查一遍,要解决处理耕地保护中的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制止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的行为。

2020年,河南试点推行耕地保护的“网格化田长”制;次年,便有近23万名“田长”认领了“责任田”,全省形成了自上而下、保护耕地的庞大军团,每亩农田都长出了“牙齿”。

中国农耕历史上就有保护耕地的“神”,那就是家家户户供奉的“土地爷”,这个属于基层的“神明”得以广泛供奉的原因是: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

有地才有粮,保护耕地理应人人皆知。

2018年,登封市颍阳镇的宋先生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经营权证》,3.31亩承包地中有1.5亩是基本农田。今年年初,基本农田最新划定信息变更,经营权证书贴上了附页,又有1.5亩耕地变更成了基本农田。

宋先生说:村干部说了,基本农田上不能再栽树了,也不能再种乱七八糟不能吃的东西了。

经营权证上除地块代码、面积、坐落外,专门有一栏是“是否基本农田”,这一项正与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中“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相吻合。

形象、通俗的“长牙齿”保护耕地硬措施深入人心。

3月24日,豫北某县一村民举报,说他们那里先后毁了80亩小麦要建蔬菜大棚,并且正在施工。

毁麦信息传递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出手,3月30日,当地就拆掉了正在施工的蔬菜大棚,完成复耕。

村民打电话举报,源于省委一号文件发布后,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和农业农村厅发布的一则有关保护耕地的专项跟进措施,该措施强调:为保证粮食生产,即便已经获得了用地许可,也不能毁掉小麦,必须等到小麦收获后方可开工。

乡村对于粮食短缺和耕地保护的历史记忆,加之当下俄乌局势中凸显出来的“粮食武器”现场教育,使得更多的人对“中国碗装中国粮”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多的人长出“长牙齿”,呈现保护好耕地的全民自觉。

保护好耕地,需要全域自觉、全民自觉,人人都是“长牙齿”的“土地爷”,都是当代耕地保护的真“神”。

粮食高产是第一位的

粮食生产,高产是第一位的。

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分类分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2022年,河南要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打造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此外,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引黄灌区改造扩容、盐碱地改造等,目标就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能。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沃土、争粮食,有关因粮食引发的战争不胜枚举;缺粮的直接后果便是人口增速缓慢,甚至灭国;明朝引入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农作物后,才有了清朝的四万万同胞。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小麦育种专家茹振刚说:新中国成立以前,河南的小麦亩产不足200斤,育种、栽培等全方位技术支撑,让我们的小麦亩产超千斤成为很常见的事情。

几乎每年麦收时节,茹振刚都要到田间地头去,和获得高产的农民庆丰收、喝庆功酒。

河南是小麦育种、制种大省,不管是强筋、中筋,还是弱筋,各种专用小麦,在所有育种专家心里,高产历来是第一要务。

种粮农民,也是把产量放在首位的。

47岁的万子荣是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万庄村的种粮能手,2010年他就注册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至今合作社有49名社员、22台拖拉机、18台收割机、6台自走式打药机、5台植保无人机、6台烘干機。

“原来我一直种普麦品种,毕竟种时间长了,小麦亩产心中有数。后来推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我不敢大面积种,只是试种了一小块,等确认不减产,我才开始种优质麦。”4月6日,万子荣站在正在孕穗的麦田边说,他现在流转的300亩地,全部种优质麦,亩产在1200斤左右,每斤麦子能多卖一毛钱。

伊川县吕店镇2021年种了4万亩谷子,农户种植谷子的积极性除了政府多方面的支持,根源还在于谷子产量的提高。

吕店镇镇长康君魁说:历史上吕店镇就有种谷子的传统,但亩产一直偏低,很多农户就改种了玉米、红薯等高产农作物;全镇最低谷的时候,谷子种植只有几千亩。

近年来,张杂谷、豫谷等多个谷子新品种培育成功,加上谷子播种、收割机械的研发与投放,种谷子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谷子亩产因新品种推广也从历史上的300多斤上升到700斤左右,增收效果明显,激发了当地农民的种谷积极性,种植面积得以逐年扩大,形成了区域农产品品牌。

不少“吃粮食的人”对农作物种植使用化肥很有抵触。

其实,化肥是粮食稳产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粮食生产是植物的一个生命过程,小麦在长达240天的野外生长中,既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也需要抵抗五花八门的自然灾害以及虫害,如果没有可靠的肥力支撑和植保呵护,高产基本上是个伪命题。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

资料显示: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在40%左右,如果小麦种植不施底肥,一季亩产就可能减产200斤。

一亩地打多少粮、总产量多少,一直是衡量丰收与否的标准,提高粮食质量必须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

历史上,中国的粮食就是论“堆”论“垛”的。

真正把“产粮”装入保险箱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规则是规则,但大自然总是喜怒无常。

小麦栽培专家郭天财曾说:河南的8500万亩小麦,从播种到成熟的240天里,受灾、成灾,局部灾情几乎年年都有。

河南省委一号文件载明:发挥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作用,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

旱、涝、风、雹,倒春寒、条锈病、干热风、烂场雨,谁也不知道哪一年什么灾害会给河南夏粮生产捅刀子。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河南全年粮食总产超过1300亿斤,农业保险是选项之一。

河南在2009年就试水玉米种植保险,每亩交费11元,其中8.8元为政府补贴,农户交2.2元,如果受灾,保险公司每亩赔付190元。

沁阳是当时的试点县之一,并且当年部分乡镇的玉米确也受了风灾。

一位受灾乡的党委书记回忆说,当时他们让保险公司的人来勘察现场,得出的结论是:被风刮倒的玉米扶起来还可以结穗,不赔。即便绝收了,还能种萝卜、白菜,少赔。

这样的算法,保险公司还有字如苍蝇腿一样小的格式合同支撑,让农民觉得就是忽悠人的,很寒心、没指望,次年农民连每亩2.2元的保费也不愿意交了,听天由命。

种子、化肥、耕地、播种、浇水,小农户的种粮成本一亩地怎么着也要花去400元左右,规模种植户还要加上耕地流转费用,连本钱都不保,所谓的保险意义不大。

某保险公司业务经理杨玉桃分析说:汽车交强险一年是960元,现在的保额是20万元;如果没有出过事故,第二年可优惠20%,第三年可优惠30%。

算一下,汽车交强险的1块钱的保费对应200元的保额,但农业保险就无法与此相比了。

有關专家分析,农业收入保险的基本结构是“产量保险加上价格保险”,它含两个基本要素:产量和价格。产量通常是基于当地有代表性的历史产量,价格通常是依赖于成熟的价格发现机制,如期货市场价格。

通俗理解是:如果我一亩小麦收获1000斤,每斤1.2元,受灾了就应得到1200元的保险赔付。

2021年年末,河南推出三大农作物准收入性质的保险:小麦保额为每亩1000元,水稻和玉米分别为960元和950元。

河南农作物保险实现“质变”。

保险公司也是“做生意”的,既然是生意,就存在双边讨价还价的空间。

临颍县一家农业公司在当地流转4000亩土地套种小麦、辣椒,为了确保种田收益,他们抛开了保险公司习以为常的“单边合同”,与保险公司进行了深度探讨,结论是:每亩交纳保险费70元,每亩地的保额是2800元。

公司负责人说:即便遇上天灾绝收,2800元钱的保险赔付也够种地的物化成本和支付农民的土地流转费用。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谁都不希望有灾情,正如中医铺门上贴的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真正把粮食生产装入“保险箱”,则粮安;粮安则民安,民安则国安。

猜你喜欢
种粮耕地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保护耕地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