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因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利用

2022-07-05 04:35贾春光蔡承扬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基因

贾春光 蔡承扬

摘 要: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发展过程的缩影,也是一座城市的魂与脉,它作为连接城市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见证了城市的历史,见证了城市传統格局、空间肌理、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变迁,是城市历史记忆的物质留存和历史底蕴的体现。因此,从文化基因的角度出发,梳理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文脉,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中文化基因与街区保护更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历史文化街区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下重现生机并可持续发展下去。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脉;文化基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历史文化保护,2021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要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镇风貌特色、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从追求自身需求的满足上升到追求精神的满足,因此,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应充分发挥继承历史文脉的作用,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一、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常被西方各国的研究学家们叫作摹因①,英国知名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提到,摹因是文化传递的基本单元,诸如语言、思维、信仰、行为方式等,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和基因在生物繁衍进化过程中的地位相似[1]。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缩影,反映着城市历史传统格局、城市历史人文风貌与城市空间肌理,是活化的城市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价值。而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厚重社会历史底蕴。在国内对于文化基因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是在传统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的具体研究。其中,刘长林在《中国的系统思维:文化基因透视》一书中,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定义为“对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心理底层结构和思维方式”[2]。因此,文章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出发,来探讨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通过不同的文化基因信息来重塑街区的历史文脉和文化精神,利用现有的旧建筑,探索新的延续方式。

二、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一)历史背景

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工程”之一,同时结合长春老牌工业城市的特殊地位,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顺势而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史的序幕,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现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总土地面积约176.2公顷。街区街巷布局与总体风貌保留完整,现存东风大街、昆仑一路等十一条历史街道(图1)。2015年,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二)建筑特色

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规划布局保留20世纪50年代的结构体系和规划理念,呈现苏联式轴线对称的方格网状布局特点,街区内分为生活区和厂区两大部分。生活区建筑沿街道布置,中间形成聚合庭院,庭院中间布置休憩凉亭、健身设施和绿地小品等。生活区内有红砖清水墙、翘檐斗拱出椽、精致的小阳台、坡屋顶,极具巴洛克风格的腰线与中式传统风格的屋顶相得益彰(图2)。厂区内多为大体量矩形平面建筑及现代主义的简洁立面,开窗较高。

(三)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现状

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配套居住区之一,其布局手法在我国城市规划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与标志。直到今天,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仍在使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街区内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例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水暖线路老化、供电线路外露、消防规范不达标等。街区内多数居民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退休职工,街区内缺乏对老年人的关怀,人性化的环境设施设计有所不足[3]。因此,需要在地方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对街区进行更新,对多元公共空间进行场所再造,提高社区宜居性的同时增强街区的活力,从而让其得以可持续发展。

(四)一汽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基因解析

1.街区空间肌理

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在规划建设初期受时代环境影响,规划上采取了苏联常用的建筑形态,以东风大街为主轴横贯整条街道,构成“一侧生产、一侧生活”的功能布局,整个街区功能分工明确,具有鲜明的工业生产特色。街区的西侧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区,东侧为中式传统建筑风格和俄式建筑风格相融合的生活区建筑组群(图3),生活区至今仍保持着规划初期“围合式庭院”的生活模式。传统模式的居住生活状态配合现代化工业的生产方式,形成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一汽式”空间形态。

2.街区建筑形态

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有坡屋顶、翘檐斗拱以及八角窗等中式传统建筑造型,又有现代工业艺术风格的红砖清水墙等建筑立面,而建筑的坡屋顶形态丰富,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灿烂繁盛的历史。生活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回”字形围合式的庭院布局,但是受苏联建筑布局的影响,每个庭院出入口较多,又与中式传统的封闭式庭院空间布局有所区别[4](图4)。

3.街区历史文脉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在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一汽历史街区保留了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记忆,其建筑风格、规划模式在中国现代建筑史和城市规划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厂区门前竖立着的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字“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奠基石(图5),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起步到现如今飞速发展的历程。5C49615E-33DD-4F5F-A3FC-DF23295FDB88

4.街区居民认同感

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是居民,居民是历史文化的直接参与者和传播者。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居民大多为“一汽人”,相同的生长背景与生活方式使他们对街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们也是街区历史的直接见证者[5]。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建筑和街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彰显着独特的街区历史文化。

三、文化基因理念下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利用研究

(一)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研究

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时代背景和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既反映了长春工业城市发展的步伐,又体现了街区的地域特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掘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肌理、建筑形态等显性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居民的认同感等隐性文化基因,保护街区现有的传统街道居住模式和建筑风貌,对延续街区历史文脉和工业内涵以及活化城市的历史记忆有着重要意义。

(二)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研究

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大的工业区及配套居住区之一,保留了原始空间规划布局,如今依旧在使用。但是由于建造时间早且使用时间长,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部分设施老化、缺少无障碍设施、供电线路随意外露、部分商户随意搭建等,阻断了街区历史文脉的延续。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在对长春一汽历史街区进行更新和再利用时,要防止大修大建,在保护独特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在有关部门的主导下,先进行街区公共设施和线路管道的修缮,提高历史街区的宜居性,焕发街区活力。继而采用渐进式的方法更新历史建筑,保证历史建筑在更新后保留原始的物质构成、材料和形式。其核心是从整体和发展的视角把握和谐与统一的关系,同时也要处理好建筑改造中新旧元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6]。

(三)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用研究

1.打造城市記忆

长春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各个时代特点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记忆的记录者,连接了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因此,在文化基因的视角下,对外部环境进行直观塑造,促使环境空间在满足居民生存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居民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挖掘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底蕴,达到活化历史街区的记忆、延续和传承地域文化的目的。

2.促进街区多元化发展

在旅游产业和共享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打造多元化的经济,能够带动街区的整体活力,并且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独特的街区特色和历史文化,在新时期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开发创新型的商业空间、现代化的旅游形式、体验式的居住环境,通过加强历史建筑资源的保护更新利用,打造真正属于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新型商旅住模式。

3.提升街区居民参与感

居民是街区直接的使用者,应当引导其积极参与对街区的保护更新,了解街区的特殊历史和文化环境,提高街区内居民在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决策中的重要性,改善街区内的医疗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街区内居民的幸福感。

四、结语

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时代缩影,是城市历史脉络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文章通过文化基因的视角,探讨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利用,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利用原有建筑,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对活化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脉以及促进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注释:

①本文所用的“摹因”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译名。摹因的英文名称是“meme”,它首先于2001年被卢允中、高申春等人音译为“谜米”,后来有“敏因”“觅母”“模因”等叫法,直到2005年浙江宁波大学杜世洪在尊重道金斯“原文构词与基因的形义相关性”的考虑,以及综合国内各种译名的基础上,把它译为“摹因”,故本文采用“摹因”。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95.

[2]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文化基因透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

[3][4]宋亚楠.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吉林:吉林建筑大学,2018.

[5]唐晔,王文瑾.公众参与下的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J].城市建筑,2021(5):38-40.

[6]何镜堂.建筑改造中的新与旧[J].建筑与文化,2021(4):11.

作者简介:

贾春光,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历史遗产保护、风景园林。

蔡承扬,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施设计。5C49615E-33DD-4F5F-A3FC-DF23295FDB88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基因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德国“国富民强”的奥秘
旅游体验背景下重庆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发展策略探析
当代中国的文化基因安全问题与伦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