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导引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2022-07-05 04:43李思澈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摘 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彰显地域风貌、承载地方记忆的重要文化空间。以街区文脉特色及物质空间的价值内核为指引,探究与之相契合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安徽省潜山市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解构街区价值特征,在分析街区现状问题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导引;保护与更新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政策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传承地域文脉的主要载体之一,其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属性理应得到充分彰显。然而现今,虽然很多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及活化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但出现了发展同质化、文化内涵流失、原住民认可度低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往往是忽视了历史文化价值在街区保护及更新中的导引作用,只对街区功能进行了程式化的修补与完善,未使之与地区经济与文化现代化发展全面匹配。

潜山市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正处于保护与更新的重要阶段,故而通过对街区文脉特色及物质空间的价值解析与凝练,结合街区现阶段发展困局,探索基于价值导引的保护与更新举措,更能让历史文化街区在此后发展的全过程中彰显其重要的地域文脉属性,从而“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1]。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潜山市于1996年被评为第二批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地处潜山市老城中心,街区范围东至雪湖路,南到雪湖、学湖,西抵龙井巷,北至潜阳路,面积约12.46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1.33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1.13公顷。街区内现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寨遗址,历史建筑——梅城镇天宁寨院落建筑群,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历史街巷、古井、古树等。街区集中地展现了潜山市山水文化、书院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结合的社会文化特征,也体现了潜山市自然山水环境与历史空间特征。

(二)研究方法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开展街区价值解析,深入挖掘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文脉特色及物质空间价值,指引街区保护与更新。在时间维度层面,以街区历史沿革为主线,梳理和把握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发展脉络,提出不同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价值線索,确定价值主题。在空间维度层面,从潜山老城的历史变迁、精神文化出发,全面审视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深入认知街区发展的历史环境背景和演化规律,重点发掘历史文化价值特色所对应的相关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与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关联性。

二、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估

(一)启武承文、交古融今,是映照历史洪流激荡的活态样本

初为点将之地,后作读书之阁,起于兵戈,承以书画。天宁寨因战而建,由武而启,汉时,曹操麾下大将张辽于天宁寨屯兵,天宁寨的最初形成,源于曹操80万大军一夜之间取土所垒点将台。岁月流淌,千百年之后,天宁寨迎来了王安石,因文而名。宋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于天宁寨的通判厅侧边建起楼阁,每夜必登台读书,兴浓时通宵达旦,传为佳话。

古文化遗址之所在,近现代记忆之承载,春秋积序,映照古今。1978年文物普查中,天宁寨被发现是古文化遗址,其中所发现文物与薛家岗文化遗址的文物属于一个文化类型。龙井巷、雪湖路等街巷是潜山老城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汇聚了千百年以来的人间烟火,天宁寨在过去的近百年间则是潜山县委所在地,是潜山的政治中心。

(二)水环峦卫、因利乘便,是山水街交织共生的典范

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被雪湖、学湖、南湖三座湖泊共同环绕,雪湖路、龙井巷两街分东西两侧,紧紧相护天宁寨。天宁寨所处的丘峦雄踞街区中心,如同屹立的手掌拱卫着中央城寨。传统建(构)筑肌理、街巷肌理以及三湖一山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街区的整体格局。

以雪湖路、龙井巷环路为空间主轴,以各支巷、背街小巷为骨架,构成了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系统。天授地设的地貌特征促成街区中心高、东西低的地势高差,孕育出了不同尺度的街巷格局和空间风貌,街区中水井、洗衣池等生产生活要素即循于居民生活需求而建,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

(三)玉馔纷呈、多彩宜游,是满藏自然馈赠的福地

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产业构成独具特色。街区产业以农产品培育及食品加工为主,雪湖贡藕、天柱山板栗是其中代表。同时,街区因其山水交织的独特格局,四季景色迥异。春可于天宁寨上赏桃花,夏可于雪湖之中观荷叶,秋可闻阵阵桂花香,冬可品傲骨蜡梅。自然风貌与文脉记忆的出彩结合,成为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独树一帜的价值特色。

三、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及问题

(一)古城印记、格局留存,但建筑新旧掺杂,整体风貌受损

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老城区的中心,东南倚靠雪湖、学湖、南湖。1949年后,天宁寨作为潜山最核心的政治中心,大量的政府机构和国营单位在街区内办公生产,建造了为数不少的办公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政府机构及原有居民外迁、房屋建筑空置、居住条件不便使得天宁寨—龙井巷逐渐衰落,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街区内的建筑风格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渐渐失去了统一性,风格各异,新老建筑不协调,部分历史建筑破败未得到修缮,使得街区整体风貌受到损害。

(二)老城中心、区位优越,但各项设施不足,街区环境不优

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地处潜山城区的腹地,区位条件优越,但街区内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品质不优,老化陈旧,如污水排放系统不完善,街区内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架空电线杂乱无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公厕、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消防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街区内缺少适应城市发展和生活需求的各类服务设施,如休闲文化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体育设施等。此外,街区现状人居环境整体较为破败,难言舒适。2F874F09-8D9F-4B57-BB15-77733A718BE0

(三)历史悠远,价值丰富,但保护力度不强,文脉彰显不足

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既是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迹的所在,亦是农民暴动的纪念之处、革命烈士的凭吊之地,还有着王安石任职舒州通判期间的读书台遗址,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近年来对街区内历史要素的保护力度不强,宣传力度不足,致使文化流传不广,知名度较低,悠久的历史文脉没有得到充分彰显,深厚的历史价值缺乏深入挖掘。

(四)潜山记忆、皖城乡愁,但人气逐年流失,街区活力不足

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真实记录了潜山百十年来的发展轨迹与历史记忆,铭刻了潜山人民的袅袅乡愁。但由于城区征迁的影响,目前仅存少量居民生活在其中,各政府机构也陆续迁出,同时街区内主要是服务于周边住宅、行政办公等功能的少量商业服务业态,类型较为单一,未能体现街区价值特征;业态水平和质量不高,多为基础配套业态;业态分布零散,未形成完善统一的业态体系。由于无法为周边居民及游客提供较为完善且高质量的生活服务,故而街区人口流失加速,人气逐年下降,街区日渐萎靡。

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

通过保护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现街区价值和特色,进一步改善街区人居环境,优化街区功能业态,提升街区整体活力,充分利用街区空闲绿地,打造以文化展示、商贸服务、生态公园为特色,兼具休闲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文化魅力街区、宜居活力街区和山水田园街区。

(一)开展分类保护整治,优化街区整体风貌

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内新旧建筑掺杂,街区整体风貌受到明显影响。以建筑风貌、历史文化价值为基础,综合考虑建筑质量、年代和高度等因素,对街区内现存的建(构)筑物实施分类保护和整治,总体分为几大类: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为修缮类,对建(构)筑物进行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2];风貌良好的部分传统风貌建筑为维修类,对建(构)筑物进行不改变外观特征的维护和加固;部分风貌一般的传统风貌建筑及较为协调的现代建筑为改善类,在保持外观风貌的前提下,保护和延续建筑形式、风格及色彩,并重点改善内部设施;街区内与传统风貌不协调而需要进行整修的建筑为整治类,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方式,在近期实施过程中应鼓励采用立面整治或屋顶改造,远期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酌情予以拆除,拆除后可作为公共开敞空间。通过分类分档的保护与整治措施,增强街区更新提升的实操性与科学性。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街区人居质量

针对街区内部分设施闲置缺乏利用的现状,通过建筑更新改造,注入创意产业与商业文化功能。梳理街区内部步行街巷,打通断头路,拓宽支巷,完善历史文化街区的慢行系统,串联龙井巷与雪湖路步行交通。增补一定规模的绿地与公共开敞空间,对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街角空间、袋状空间、腾退空间、开放院落等进行充分利用与景观提升,改造部分院落,对街区形成开敞空间,设置公共小品设施和绿化活动场地,保证院落与街巷空间肌理的完整。结合街区生活实际、建筑特色、保护要求的定位和街区品质新建公厕,外观尽量与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相协调。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将改善民生与弘扬文化有机融合,提升街区生活品质,使街区居民、游客在富含历史底蕴的传统空间中同样享受宜人舒适的现代化生活条件。

(三)构建文化展示线路,彰显街区价值特色

结合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内各类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利用街区内空闲地和开敞空间,打造展示节点。依据街区内的自然文化资源和重要景观节点,构筑文化体验游线和观光休闲游线两种不同类型的展示利用线路,激发街区文脉及特色于物质载空间上的进一步呈现。文化体验游线:依托天宁寨遗址、天宁寨院落建筑群、王安石读书台遗址、舒台夜月等重要文化节点,对街区的历史文化及传统风貌进行展示,体现街区的历史文化魅力。观光休闲游线:依托雪湖、学湖生态自然资源,结合龙井巷、雪湖路重要节点,打造观光休闲游线。通过文化展示线路串联各类功能业态,使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被保护的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3]。

(四)优化功能业态布局,提升街区发展活力

在现有业态的基础上,通过丰富业态类型、提升业态品质、统筹业态分布,将传统文化与业态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业态体系。积极打造四种业态类型,分别为文化展示与体验、创意产业、特色商业和生态休闲。文化展示与体验:开发天宁寨遗址游园、潜山文化展示馆、潜山非遗体验馆等业态,作为地方特色的集中展示区域,提供本地居民及游客切身体验趣味文化的场所,弘扬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创意工坊,主要为文创及艺术创新提供物质空间,活化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老建筑。特色商业:打造雪湖老街国货集市,引入潜山老字号、文旅商店、主题民宿等,丰富街区与自身价值特征相吻合的商业业态,注入街区发展内生动力。生态休闲:依托天寧寨良好的景观本底,集合现有景观基础,形成桃花林、瓜蒌子采摘区等公共空间,提供贴近自然的游憩场所。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为基础,结合特色商业、文化旅游和生态公园功能实现街区复兴,完善街区功能业态,激发街区社会和经济活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赢。

五、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需要遵循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与生活延续性[4],从价值导引的角度把握历史文化街区今后保护和发展的着力点,更具针对性。本文以潜山市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炼其文脉特色及物质空间的价值内涵,在深入探究街区现状问题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分类保护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构建文化展示线路、优化功能业态布局等契合于该街区文化本底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参考文献:

[1]赖依聪.城市历史街区旅游者景观感知对旅游者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以广州永庆坊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2.

[2]曾爱华.全景式保护模式下的历史文化名镇规划路径:以广西贺街镇为例[J].规划师,2016(增刊1):100-105.

[3]李慧敏,王树声.新时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法研究:以介休古城顺城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2(4):529-534.

[4]吕贤军,李志学,蒋刚.湖南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J].中外建筑,2009(5):122-126.

作者简介:

李思澈,硕士,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2F874F09-8D9F-4B57-BB15-77733A718BE0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
多文化主体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探究
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改造之困
城市更新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初探
广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推进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思路与成效
洛阳老街区“微空间”改造设计思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