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研究

2022-07-05 05:38周萌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萧县龙城书画艺术

摘 要: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大中小城市的文化建设是关键一环。地方区域性文化作为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文化浓缩和精神文明象征,对城市的文化形象塑造和居民的精神文明引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龙城画派的发源地、有着“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之称的安徽省萧县为例,溯源萧县书画文明的历史底蕴和龙城画派与萧县的乡土渊源,总结立足书画艺术的萧县产业集群式的新颖文化发展模式,推动其他中小城市的文化振兴与发展研究。

关键词:文化建设;地方文化;龙城画派

一、龙城画派的发展优势

龙城画派又名萧县书画,发源地为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兴起于明末,壮大于清末民初。龙城画派强调传统技法,写实与写意均重,与感情色彩强烈的扬州画派南北呼应[1],著名的刘开渠、王肇民和萧龙士、薛志耘等人都是从萧县走向全国甚至国际的龙城画派代表性艺术家。承袭着两千多年的厚重历史,依托着皖北城市萧县质朴无华的风土人情,龙城画派在一众艺术大家和城市文化建设者的推动下,经历了兴起与繁荣等重要的发展阶段,今天已经具备了成熟完备的独特风格与传承基础。从起源与发展两个独特角度,分析龙城画派自成一格的发展优势。

(一)源起乡土文化

龙城画派的历史底蕴堪称厚重。从新石器时期初具艺术价值的骨器、玉器等器具,春秋时期从器具独立而出的绘画艺术,汉代萧县的画像石,到南朝宋绘、唐代萧窑,以及宋代苏轼、明代郑恕对文人画传统风格的奠定,龙城画派经历沉淀,终在清代时,以皖北萧县龙城镇为创作中心初具雏形。栖息在农耕文明繁荣的华北平原一角,萧县书画艺术根植于土地,也从未失去乡土气息。实际上,龙城画派早年的主力画家,大多出身淳朴自然的农村家庭。“持农锄而不错画笔”,正是劳动成就了这方土地上源小流具大雅的高尚艺术。在近代,国内思想的独立与解放,更是加速了龙城书画的平民化。民国初年,王子云便发掘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龙城画派领军人物。与此同时,书画艺术也在萧县群众中广泛兴起,甚至县内的小学都陆续开设相关课程,挖掘并培养学生的书画潜力与能力。如今,除了县内、国内专业性的研究所与美术馆外,“农民画院”与“群众画家”等标签,也紧紧贴在龙城画派这一文化艺术流派上,成为萧县龙城画派的一大特色。

(二)兴于大雅之堂

在以乡土文化为依托的同时,龙城画派仍然在艺术上升市场中颇具潜力。在萧县,书画艺术可见于寻常百姓家,而走出萧县,龙城画派作品已多次走向国际,登上大雅之堂。从县级展览到国际化的艺术交流活动,被称为“国画”的萧县书画艺术从寻常百姓、乡俗人物的笔下源起,汇入经典之流。早在20世纪30年代,萧龙士的作品就被选至英国展出,之后的龙城画派代表性大家都曾于法国、土耳其等国家举办画展,而国内外数十名萧县画家的作品,先后交流到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并且,还曾多次举办规模盛大的书画艺术节活动,在发展了萧县书画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书画艺术的进步。

简言之,龙城画派在保留书画艺术阳春白雪特质的同时,还兼具淳朴敦厚的乡土气息。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萧县书画在内容上独具一格,同时与萧县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城市建设息息相关。

二、萧县的文化建设

作为龙城画派的起源地,萧县将本地的文化命脉紧紧系于书画艺术的深根古树上,在借助龙城画派文化打造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将区域特色与文化优势结合,在创新性的产业链文化产业模式中,推动龙城画派的宣传与发展工作。

(一)中国书画之乡的城市形象

在1979年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萧县“国画之乡”的称号由国画大师李苦禅首次提出。1993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正式命名萧县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使得这一皖北城市的文化形象与龙城画派书画艺术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书画艺术之乡这一城市文化形象塑造过程中,文化浸染的群众性是萧县城市文化建设成功的主要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龙城画派本身就起源于萧县名不见经传的一方小镇,自然无雕饰的乡村事物都是早期画派代表人物创作的灵感源泉,而出生于农家、亲近土地的早期画家更是借助其将龙城画派含蓄淡然的写意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其次,即使现如今的萧县书画已经开拓了上升市场,但是,书画文化根植的乡土区域从未被忽略,反而被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了“全民皆可书、全民皆可画”的繁盛局面。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萧县全县的书画协会、书画培训班、书画文化产业等就已经星罗棋布。1987年,全国第一家农民书画院在萧县刘套镇成立,这更是推动了萧县书画文化的大众化,在使高尚的书画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还大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世界。高雅艺术的熏陶,直接推动了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設,城市书画艺术之乡的文化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

萧县城市文化形象的成功塑造并非偶然。根植乡土的书画艺术,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从未抛弃文化源头,反而冲破禁锢,在人为传播媒介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仍然将高雅艺术推进了人民群众中,让艺术之光闪耀在县城的农村、城镇,甚至每家每户中。书画之乡,重点在乡,乡为书画提供了萌芽与繁茂的土地。二者相辅相成,在城市建设的探索中,书画也使乡的文化产业兴起成为可能。

(二)文化产业“流水线”

萧县文化产业发展独树一帜的优势,就在于将文化艺术与经济制造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书画为载体,以培训为基础,以艺术节为契机,形成集画材经营、美术创作、书画装裱、书画展示、书画销售等于一体的书画产业集群模式,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萧县文化产业结构的转型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扩大其书画艺术之乡的文化品牌影响力,被称为萧县书画现象[2]。

在萧县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的字画商业街与书画市场将艺术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完美融合,昭示着萧县字画艺术的繁盛与书画文化产业的成熟。除农民画家与书画创作者之外,以龙城画派为基础的萧县书画文化,也为普通群众提供了借助书画创造价值的机会。县内画材运输与售卖、字画装裱与销售等工作,为众多城市居民提供了宝贵的工作机会。依附本土文化兴起的制造行业不但具有稳定性与持续发展的优势,也同时成为推动萧县书画文化兴盛的经济力量。字画文化的集群式发展,与经济制造行业的“流水线”程序别无二致。在萧县书画产业“流水线”上,参与者各司其职,互相助推,宣传并推广了萧县字画。

三、中小城市文化发展建议

(一)文化传承与城市经济共兴

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学者王亚敏曾提出观点:综观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越是经济困难的时候,越是社会不稳定、人心不安定的时候,文化产业越要担当主角,发挥出它的独特优势和作用[3]。前人之言,后人可鉴。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乃至全球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传统的经济发展手段也遭遇重创,一时难以复原。虽然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控制,但是疫情对国内城市的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众多城市中,中小城市不具备大城市所拥有的坚实经济基础与后備动力,自然首当其冲,成为疫情下被重挫经济的对象。在难以短期完全恢复传统经济的情况下,正如前人所言,文化产业可堪重任,承担起重振并发展中小城市经济的任务。

发展文化产业,是传承本土文化与兴盛城市经济并重的平衡点。首先,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利用经济市场的开发,促进传统文化形式与内容的创新,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也能够加速文化与时代的平行,从而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对于中小城市经济而言,文化产业的价值更加直接。产业的手工或者机器制造能够提供丰富的工作岗位,而中小城市文化产品例如剪纸、陶瓷、服饰等小规模的优势,使得实现一村一环、一户一链的灵活经济模式成为可能。

除此之外,文化产业的新颖形式可根据城市的本土特点量身定做。以萧县为例,2017年,“水墨丹青绘大爱”萧县书画作品义捐义卖活动,共筹得资金约43万元[4],为萧县部分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实际上,书画作品的义卖活动,也是文化产业活动的一种,通过售卖原创书画进行捐款,既起到了宣传的效果,又使款项用之有益。

简言之,文化产业根植于城市的本土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稳定的资源条件,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成本较低、市场风险较小的优势。在市场不稳定的条件下,文化产业在中小城市发展中的优势得以脱颖而出。

(二)下沉市场与上升市场共赢

据研究者总结,目前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有两点:第一,民间工艺品行业等依然处于小规模、低水平的初级生产阶段;第二,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城市文化发展包括两个重要因素,即文化本身与文化受众。对于文化本身而言,中小城市的文化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形式与浓厚的乡土气息,这决定了中小城市文化产业既能在小城市甚至农村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因此,对于上述困境,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便是打通下沉市场与上升市场,使得二者相得益彰。下沉市场,顾名思义,指的是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下沉市场往往分散,群众的消费能力有限且不均。在此条件下,除了从生产入手,提供文化产业岗位等之外,还应该让文化走进群众,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拓展的手段,最直观的便是让本地的文化产业走进人群集聚的校园、村庄等。在中小城市的本土文化遭受现代技术冲击的情况下,文化入校园,在校园课程和学校市场中大力推广本土文化产业,能够从学生抓起,提高居民对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保护意识。

而对于上升市场,乡土文化亦能够提升自身的品牌竞争力,登上大雅之堂。中小城市的本土文化不乏国粹,例如剪纸、传统服饰、字画等传统内容,都是受到重点关注且国家大力提倡传承的优秀文化。上升市场不同于下沉市场,在竞品繁多、受众消费能力较强且集聚的条件下,文化产业应具备优良的产品质量与专业的品牌研究。因此,以萧县字画为例,除了发展稳定的文化产品产业链外,同时,为了提升文化的价值水平,丰富文化内涵,应设立专门的文化研究所与教学机构,在发掘文化深度的同时,精进文创技术。另外,不同于下沉市场受众的分散性,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得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在大城市市场中优于群众传播。手机短视频软件与交流媒体在城市年轻人中的流行,要求文化产业因势利导,创新文化内容,创造多样的文化形式。文化发展要迎合上升市场的喜好,大数据的分析工作更离不开现代媒体技术对消费人群意见的调查与采集。

(三)发挥现代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

对于新媒体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功能,除了利用手机软件、网络技术对市场受众的文化喜好进行调查外,文化的宣传更离不开现代媒体技术的运作。现如今,现代媒体技术已经覆盖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媒体为媒介进行的文化传播,相较于人为传播,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实现了效率的最优化。媒体软件的丰富形式能够促进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在精神文明消费观念和偏好多样的人群中提高受欢迎程度。以风靡全国的媒介形式短视频与直播为例,在此类新的交流形式中,中小城市人群的话语权在打破时空禁锢的基础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在不受地域和资源制约的情况下,中小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能够在公平的竞争中展示自身的优势,抓住观众的眼球。因此,相较于大城市而言,在交通相对闭塞、人力资源短缺的中小城市,现代媒体的传播优势可以大大加快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像萧县此类大多数中小城市封闭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醇正的文化资源,恰恰成为在标新立异的新媒体时代下的优势,传播媒介的更新才是如虎添翼。因此,在文化根基本就深厚的基础上,发掘多样的宣传手段,是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萧县书画特殊的集群式文化产业模式是发展中小城市本土文化的成功案例。植根城市土地的区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品牌竞争力,利用多种传播媒介,达成下沉市场与上升市场的共通,有利于在夯实根基的基础上,开拓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在当前文化产业亟待冲破区域禁锢创新模式的情况下,下沉市场与上升市场均能得宜,群众退可耕田、进可作画的萧县书画现象,对中小城市的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龙城画派艺术研究院.龙城画派简介[EB/OL].[2022-04-10].http://www.lchpys.com/index.php?c=lcsh&m=channel&col-1=19.

[2]池海营.萧县书画现象研究: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途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46-149.

[3]王亚敏.中小城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0(3):34-35.

[4]李惊雷,段孟珂.消解与嵌入:短视频中的乡土文化转向[J].青年记者,2021(24):38-40.

作者简介:

周萌,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萧县龙城书画艺术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广东省龙门县龙城第三小学
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
华艺园林建设的萧县街头游园
热舞龙城适力啦啦操
安徽萧县通联站站长——刘云升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龙城常州:美景让幸福指数飞升
书画艺术殿堂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