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育子也走弯路

2022-07-05 06:52李石
今日文摘 2022年7期
关键词:臣民皇子太子

李石

康熙朝后期发生了“九子夺嫡”事件,最终演变成了一次影响巨大的政治“地震”,而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是太子胤礽的废立。究其根本原因,康熙恐怕难辞其咎。

不得不说,作为皇帝,康熙相当称职,而作为父亲,在胤礽的成长过程中,他无意中成了“大树爸爸”。

康熙与孝诚仁皇后感情笃厚,可天意弄人,孝诚仁皇后生下胤礽后即崩逝。康熙痛苦万分,把对妻子所有的爱和怀念都给了胤礽。

胤礽刚满1岁,康熙就将他册封为太子,带在身边亲自抚养。胤礽4岁时出痘,勤政的康熙竟撇下政务半个月,陪护在他身边。胤礽痊愈后,康熙又大张旗鼓地祭扫太庙等地,向天下臣民宣布喜讯。胤礽5岁时,康熙特意修葺毓庆宫,作为太子东宫。待胤礽到了读书的年龄,康熙亲自教他学习,还特地聘请大学士当他的老师。康熙外出巡视也把胤礽带在身边,让太子增长见识,了解民间疾苦。

胤礽也确实聪明伶俐,文通满汉,武熟骑射,8岁就能宣读满文捷书,行猎时可以射毙豹子。胤礽仪表堂堂,康熙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不仅为他修缮文华殿,还为他举行出阁讲书典礼,并亲选学问优长的汉臣担任太子讲师。

在显示太子权威方面,康熙也不遗余力。册立太子时,胤礽的服饰等物都用黄色,所定儀注也与皇帝相似。胤礽13岁时,康熙更是钦定,诸王公大臣在太子前要行两跪六叩头礼,所有官员到太子门前必须下马。太子出门须走中门。

可以说,康熙对胤礽的宠溺和重视超过任何一个皇子,可这过多的爱一点一滴地养成了胤礽一味索取、暴戾不仁的性情。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在亲征噶尔丹的归途中生病,十分想念胤礽,特召他到行宫相见,没想到他没有一点忧愁之色,这让康熙十分寒心。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巡行途中,年仅8岁的十八皇子病重故去,胤礽如同没事人一般。康熙非常气愤,责备胤礽:“作为兄长,毫无弟兄友爱之情。”胤礽却不知反省,蛮横地顶撞康熙。

不仅如此,胤礽的骄奢蛮横早已引起怨声一片。他肆意殴打臣民,以致手下兵丁“鲜不遭其荼毒”;他随意截留贡品,放纵属下敲诈勒索……凡此种种,康熙对太子已不仅是失望了。而胤礽还不知收敛,在巡行回京途中,每至夜晚,都到康熙帐外窥视。最终,康熙忍无可忍,决意废黜太子。

康熙历数胤礽罪状,边说边哭,最后竟气倒在地。这次废太子对康熙的刺激太大,他六天六夜无法入睡。自己最爱的儿子、接班人,竟毫无德行,不能不说是康熙教育的失败。作为父亲,康熙是一株参天大树。可是,康熙忘了,他的庇护不是万能的,当没有任何付出却可以高人一等时,当前行的路上没有任何打击、挫折和痛苦时,一切都成了理所应当,欲望将无限膨胀,胤礽的堕落也就成了必然。

(吴飞宇荐自《百家讲坛》)

猜你喜欢
臣民皇子太子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皇子是怎样炼成的
春天的太子湾
从“臣民”到“国民”:清末民初袁世凯的身份认同
太子一胖毁所有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利维坦”中臣民自由的实现
从“臣民”到“公民”
告别臣民,不做看客——谈中国近代史与公民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