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价值研究

2022-07-06 03:15谢快快包春花黄美洋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受检者糖化空腹

谢快快,包春花,黄美洋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中医院检验科,福建三明 365300

伴随着生活习惯、工作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最新调查显示, 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发病率已经超过50%。 糖尿病是以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引发的血糖代谢紊乱综合征, 该病的发生与饮食、环境、遗传、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伴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若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则容易并发心血管、脑血管、视神经、末梢神经等多种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3]。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若要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残疾率和病死率,应及早进行有效诊断。 目前临床对糖尿病诊断以检测血脂、 血糖为主,虽然有助于了解病情,但检验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无法进行准确判断。 该研究将2020年 6 月—2021 年 11 月在该院治疗的64 例糖尿病患者和64 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4 例,男 37 例,女 27 例;年龄 60~83 岁,平均(72.64±2.33)岁;病程 2~10 年,平均(5.86±1.22)年;BMI 指数为25~30 kg/m2,平均(27.11±1.22)kg/m2。 对照组为在该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4 名健康人,男35 名,女25 名;年龄 60~80 岁,平均(72.65±2.41)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符合医学研究伦理道德要求。

纳入标准[4]:观察组中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对照组研究对象血糖值正常; 两组研究对象均积极配合完成各项指标检验,受检者的检查依从性良好,且基础资料完整;对该研究表示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5]:合并心、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1.2 方法

两组受检者在检查前1 d 晚上均禁食12 h,于检查日清晨抽取受检者5 mL 空腹肘静脉血作为检测样本,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10 min,离心速度为4 000 r/min, 离心后取上层血细胞和血清组织进行检测。采血结束后,指导两组受检者口服75 g葡萄糖,并在2 h 后再次采血,血糖监测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配套试剂。 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值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检测结果对比[(),mmol/L]

表1 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检测结果对比[(),mmol/L]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观察组(n=64)对照组(n=64)t 值P 值8.98±1.32 4.26±0.13 28.468〈0.001 12.44±1.26 4.85±0.32 46.708〈0.001

2.2 两组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受检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对比[(),%]

表2 两组受检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对比[(),%]

组别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n=64)对照组(n=64)t 值P 值10.24±1.62 4.09±0.32 29.795〈0.001

2.3 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血脂水平比较

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受检者各项血脂指标对比[(),mmol/L]

表3 两组受检者各项血脂指标对比[(),mmol/L]

组别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观察组(n=64)对照组(n=64)t 值P 值1.35±0.14 1.98±0.22 19.327〈0.001 2.78±0.16 2.01±0.12 30.800〈0.001 4.65±0.13 3.35±0.21 42.108〈0.001 2.28±0.14 1.12±0.11 52.122〈0.001

3 讨论

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 不断改变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侵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慢性病随之而来。糖尿病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该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尤其是生活和饮食习惯有明显相关性[6-7]。作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机体内胰岛素分泌缺少时,脂肪、蛋白质、糖和水电解质的分泌紊乱。 当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且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会对心、脑、肾、末梢神经、视神经造成损害,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也会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基础疾病的增多,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随之提高, 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例相对较高,病程持续时间长,增加机体的耐受负担,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否则一旦出现并发症,将危及生命[8-9]。

对糖尿病的诊断, 空腹血糖一直是较为常见的检测指标, 通过空腹血糖监测可以反映出患者空腹状态的血糖情况, 但更多的是反映出患者在检测过程中的血糖情况。 检测餐后2 h 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检测的原理相似,仅反映出患者当下的血糖值,无法反映出患者一个阶段的血糖变化情况。 单独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容易出现漏诊、 误诊的情况,不利于疾病的早期检出和确诊[10]。 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逐渐运用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的物质,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伴随体内血糖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出现明显升高趋势, 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波动情况并不受空腹、 饮食情况及机体胰岛素等因素影响,检测准确度更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随着葡萄糖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蛋白浓度稳定性高。 通常情况下,红细胞生存期为4 个月,在此期间内糖化血红蛋白会持续性合成, 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反映出机体3 个月内的血糖水平波动情况, 了解患者一个阶段内的血糖变化, 长期性更强。通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治疗方案,并对饮食和运动进行适当调整,提高血糖控制效果[11-12]。

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且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有别于健康人, 说明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糖尿病诊断中的优势显著,可为糖尿病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治疗效果的评估及并发症发生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受检者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