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

2022-07-07 12:44
亚太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异质性分工东盟国家

丁 杰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东盟经过50多年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经济集聚效应凸显,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进出口贸易大幅萎缩,但东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逆势而上,中国连续12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深化东盟参与区域价值链分工与重构进程,加速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

FDI 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具有怎样影响?对东盟国家区域异质性产生效果是否不同?如何运用FDI 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深化上述问题研究,对促进FDI 有效投资,推进东盟经济一体化,加速东盟经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经济一体化因素包括FDI、经济自由度、监管环境、自然资源条件、城市化程度、国土面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家人口等相关指标。谭晨(2015)认为,FDI可以通过资本、资源等要素调整,促进投资与国际贸易等领域良性合作,加速区域内部经济一体化发展。蒋杰威(2021)指出城市化能够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可以避免国内层面差异形成的合作障碍,为东盟国家创造后发优势。周玉渊(2015)指出,FDI促进了东盟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东盟在人员自由流动、金融一体化、互联互通等方向上展开了诸多实质性合作。赵立斌(2014)指出,产业内分工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FDI 能够对全球生产网络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改善各国分工地位,提升技术外溢的社会经济效应,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沈铭辉(2021)认为,RCEP 的全面实施能够加速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进一步深化东盟经济体参与全球区域价值链分工与重构,尤其是制造业分工有利于东盟经济体价值链重构与贸易水平提高。

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差异显著,借助FDI的更高水平推进,能够加速贸易合作、资源共享、技术互补,促进经济合作发展。Méon 和Sekkat(2004)认为,FDI与经济一体化衡量指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吸引FDI,促进生产要素区域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扩大本地区市场与经济增长。

本文通过探讨东盟国家FDI 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异质性,进一步梳理FDI 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影响机理及其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关联性。基于此研究目标,利用东盟十国面板数据,重点选择GDP、经济自由度、监管环境、自然资源条件、城市化程度、国土面积和国家人口等因素,利用多空间杜宾模型,具体分析FDI 与东盟经济一体化关系。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突破国家与地区限制,分析FDI 对经济一体化推动效应;第二,选择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模型克服内生性影响,结合面板数据降维处理,通过构建充分考虑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经济一体化指标,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准确性。第三,总结分析FDI对经济一体化影响机理,找出深化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可能路径。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东盟经济通过产业内分工,加快产业一体化,促进贸易与投资互动发展,不断推进要素资源流动自由化,实现生产要素交换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一)FDI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互补,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

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不同,这种要素资源互补有利于推进经济一体化,FDI可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FDI具有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要素流通与优势互补的作用,通过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促进人才的流动,同时促进资源和技术的联通,形成新的产业供应链体系。一般而言,FDI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东盟国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能够吸引FDI进入。据此,我们提出假设1:FDI有利于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将导致一体化具有异质性

一是东盟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在经济发展初期,资本回报率越高,对经济欠发达、资本存量小的经济体作用越大。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劳动力充分利用,资本效用将呈下降趋势,FDI 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影响具有异质性。

二是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我们知道,经济结构将影响金融需求,决定着不同国家经济一体化异质性。从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经验看,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差距越小,经济一体化目标越容易达成。东盟经济一体化能够带来要素市场的完善,但因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导致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异质性(申韬和张一弛,2020)。

三是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特点不同。东盟国家地理相邻,发展层次具有差异性,比较优势各不相同,导致一体化进程有所不同。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属于第一层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化,国内资本存量充裕;老挝、越南等欠发达国家仍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稀缺程度高。按照影响异质化程度,贸易和投资指标重要性强,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程度最大。据此,我们提出假设2:FDI促进经济一体化存在结构异质性。

(三)FDI经济一体化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

东盟FDI 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所在经济体发展阶段不同,贸易结构、投资主体存在差异性,将导致FDI 具有区域异质性。根据欧盟一体化经验,各国对欧盟投资存在一定异质性,对传统制造业等行业投资经济一体化效应明显(张应武和郑凡之,2019)。据此,我们提出假设3:FDI 对东盟经济一体化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

(四)FDI对经济一体化影响机制

随着营商环境优化,跨国公司相继进入,FDI 将带来要素资源流转、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流动、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内分工和产业链重塑过程,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交通、邮电、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基础设施瓶颈下降,区域经济体互联互通增强,跨国公司交易效率提升,将会促进区域贸易发展,对东盟国家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FDI 利于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带动区域要素的流动,产生一定的示范和外溢效应。据此,我们提出假设H4a:基础设施是FDI提升经济一体化效应机制之一。

第三产业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动力,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相关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讨了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保持经济适度经济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就业增长”的结论(梁庆文,2000)。第三产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有利于经济结构高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能够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据此,我们提出假设H4b:产业分工是FDI 提升经济一体化效应机制之一。

生产专业化是产业分工深化结果,能够带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经济一本化发展。东盟国家生产网络较为密切,通过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建厂,促进产业内分工协作。东盟产业分工深化,带动了生产力提高和GDP 增长,扩大了区域商品需求。随着投资规模和FDI占比上升,将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国FDI 的投入大大提高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的复杂度和技术含量,促进生产专业化程度和区域一体化水平提高。据此,我们提出假设H4c:制造业分工是FDI提升经济一体化效应机制之一。

产业内分工有利于深化行业合作,完善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产业互动发展格局。在跨国公司投资和生产转移的过程中,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会将不同生产环节配置到成本更低国家,从而形成从零部件到成品装配的区域生产网络。不同产业聚集形成的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分工,将随着FDI 发展逐步强化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效应,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据此,我们提出假设H4d:产业内分工是FDI 提升经济一体化效应机制之一。

三、模型、变量和数据

(一)数据选择与样本来源

据相关学者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金融监管准则不统一、市场透明度不足、投资者利益保护等问题(林晓丹,2015),城市化进程也影响着东盟区域经济效率提升。从市场开放角度看,跨国企业大多选择税负较轻、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及贸易、投资和金融管制相对自由的国家进行投资(朱方圆,2019)。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密切,但FDI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张友谊,2020)。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制度、城市化水平、市场开放度与贸易自由化等因素,将对FDI投资效率和东盟经济一体化带来影响。

本文选择区域内贸易额、区域贸易额占比(代表贸易一体化)、区域内投资额、区域内投资额占比(代表投资一体化)、区域内旅游人数、区域内旅游人数占比(代表劳动要素自由化)、通胀率差异和GDP增速差异(代表发展一体化)等8 个指标①,经标准化处理后构建经济一体化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降维生成一个综合指标,即经济一体化程度。因此,我们选择GDP、经济自由度、制度质量、自然资源条件、城市化程度、国土面积和国家人口作为控制变量,研究FDI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影响(表1)。

(二)模型设计

选取东盟十个国家2001—2017 年样本指标面板数据,通过克服时间序列分析中多重共线性问题,将管理、自然资源等指标量化表示,剔除虚拟变量复杂影响,以提高模型精准度。模型设计如下所示: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为保障估计结果的可信度,进行回归前需要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自相关和内生性问题。考虑到经济一体化水平会影响FDI 流入,本文进行Hausman 检验,发现存在内生性问题。为此,本文分别使用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发现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最佳,故以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进行分析。为验证假设1,先对所有东盟国家进行总体回归,表2显示回归结果,相关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东盟FDI能够显著促进经济一体化。

为进一步保障本文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并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滞后一期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作为invest的工具变量,并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果基本不变。

研究发现,GDP、自然资源条件、城市化程度、国土面积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呈正相关性,经济体量越大国家对东盟一体化促进作用越明显;自然资源越丰富国家,能够更快地融入产业链,吸引更多FDI 投入基础设施,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化水平对经济一体化具有显著影响,城市化率越高表明城市工作机会越多。与此同时,多数东盟国家依靠自身资源禀赋,促进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人均GDP、人口数量与经济一体化呈负相关关系,即人均GDP 越低的国家,更愿意融入经济一体化;东盟人口越多国家,经济一体化程度越低,主要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知识储备较少和人口质量不高等因素影响,难以发挥出人口红利优势。

为验证假设2,本文对贸易一体化、投资一体化、人员流动一体化和发展一体化进行评估,对经济一体化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FDI 能够加速东盟经济一体化,但因人口规模、城市化率、资源禀赋等要素不同,存在异质性影响。贸易增长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贸易一体化对经济一体化影响最大。投资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能够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经济一体化影响程度较高。

研究还发现,在东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人口流动可能趋于稳定,这与本文假设不同。主要原因是FDI在东盟各国分别设厂,由此会减少因贸易往来的人口流动。随着东盟吸引外资开放度提高,区域外人口流动会相应增加。在人才流动方面,东盟国家仅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积极吸引人才流入,其他国家更注重保护本国人才免于国外人才竞争(Chia,2014),由此影响了东盟区域的人口流动。

FDI 有利于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目前却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影响不显著。发展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不仅区域各国有密切的贸易与投资关系,而且实现货币政策等协调化。东盟经济一体化时间较短,宏观政策协调尚未达到发展一体化效果。随着FDI 投资规模扩大和层次提高,将诱发东盟区域生产多样化,促进商品区域流动,形成增贸易替代效应,带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表2)。

表2 实证结果

续表

为验证假设3,不同国家FDI 对东盟经济一体化促进效果不尽相同。对东盟内部、中国、美国和日本的FDI 实证分析表明,不同国家投资效应存在异质性(表3)。日本投资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对东盟经济一体化作用较显著。有的学者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区域FDI 不存在显著的贸易促进作用,但对不同收入国家来说,FDI对东盟各国贸易结构影响存在差异(李晓钟和徐慧娟,2018)。中国投资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影响并不显著,但随着中国FDI 规模扩大,东盟国家将增加对中国商品输入,提升东盟经济一体化水平。美国对东盟国家投资没有整体规划,只是跨国公司的某个生产环节转移,并不涉及产业链重塑,对东盟经济一体化促进作用不大。

表3 外资来源国异质性检验结果

为验证假设4,本文通过对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和产业内分工机制等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均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具有促进作用,如表4 所示。其中,基础设施的促进效应最显著。除新加坡外,东盟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来边际效应,提高就业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FDI 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加速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东盟经济一体化效果显著。在东盟GDP中,制造业比重不高,可持续发展空间大。目前,产业内分工尚未成为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力,但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分工细化,能够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处于全球产业链不同环节,资源禀赋差异性大,可将不同制造环节配置在不同国家,形成紧密型的产业协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

表4 机制检验结果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2001—2017 年面板数据,探讨了FDI 对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FDI 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东盟国家应抓住有利契机,积极调整优化外资政策,大力吸引FDI,促进优势互补,不断提升经济一体化水平;(2)FDI 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具有结构异质性。不同投资领域对东盟经济一体化效应不同,其中产业分工、制造业分工、基础设施和产业内分工对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显著。东盟国家要推进要素资源流动,深化产业合作,促进制造业分工协作,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配置,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形成紧密型的协同效应,助力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3)FDI 对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具有区域异质性。不同国家的FDI,由于生产技术、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差异性,会带来FDI 不同效应。应根据各国资源禀赋及其比较优势,从构建供应链入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互联互通能力,优化东盟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投资效率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

注释:

①区域内贸易额是指区域内国家与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贸易额;区域内贸易额占比是指区域内国家与成员国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区域内投资额是指区域内国家与成员国的投资额;区域内投资及国际占比是指区域内国家吸收成员国投资占所有投资的比重;区域内旅游人数是指区域内国家与成员国的旅游人数;区域内旅游人数及占比是指区域内国家流动性人口占所有人口的比重;通胀率差异是指样本国与东盟区域平均通胀率差;GDP增速差异是指样本国与东盟GDP平均增速差。

猜你喜欢
异质性分工东盟国家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管理者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机制识别与市场价值效应
异质性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冲击分析
基于收入类型异质性视角的农户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研究
本期导读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