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境外替代种植转型升级

2022-07-08 07:53张玉平
云南农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甘蔗老挝企业

张玉平

(勐腊县人民政府蔗糖办公室,云南 勐腊 666300)

一、勐腊县甘蔗境外种植现状

随着勐腊县农业结构调整,辖区甘蔗种植面临从优势区域向非优势区域转移且逐年下滑现状。为确保勐腊蔗糖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勐腊县人民政府决定采取两条路发展甘蔗原料。一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稳定国内甘蔗种植面积。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和境外土地及劳力资源,利用国家罂粟替代种植的相关政策,在老挝北部开展甘蔗境外替代种植,建立境外甘蔗种植基地来满足勐腊县制糖企业原料需求。

在勐腊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下,县辖2个制糖企业自1996年起在老挝北部三省利用老挝土地资源开展甘蔗境外替代种植合作项目。项目合作过程中,勐腊县制糖企业始终坚持“替代发展、服务禁毒、模式创新”等理念,在中老双方政府、云南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替代发展道路,创新完善了“3+2”(即中方资金、技术和市场+老方土地资源、劳力资源)的替代种植合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21年末,勐腊县境外甘蔗种植面积已达1.4万hm2,年返销境外甘蔗原料110万t以上,年甘蔗销售收入约3.7亿元(人民币),甘蔗产业已成为当地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惠及老挝北部丰沙里省、乌多姆赛省、南塔省的5个县135个村寨,涉及农户6 796户4万余人。

二、境外替代种植的意义和作用

(一)促进境外蔗区社会经济发展

1.境外替代种植即罂粟替代种植,最根本目的在于减少罂粟栽培,抑制毒品泛滥,为禁毒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

2.为老挝北部甘蔗种植地区烟农弃种罂粟后的生活来源开辟了新路子。从1996年至今老挝北部甘蔗替代种植项目区累计交售甘蔗483万t余,企业共支付蔗款154.53余万元(人民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不足1 000元上升到如今的3 000元以上,所有项目实施使老挝北部农民过上了富足生活。

3.促进了老挝北部甘蔗种植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同步发展。多年来,勐腊县制糖企业在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严格遵守老挝法律法规和当地民风民俗,诚信经营,按章纳税,积极履行替代企业社会责任,在兴师重教和帮助当地政府开展公益事业等方面投资献策,为当地援建了道路、桥梁、房屋、饮水工程、学校、卫生所等一批基础设施,得到老挝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许。

(二)增加糖料供给

长期以来,中国食糖均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云南作为全国第二大食糖主产区,近年来持续干旱和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省蔗糖产业损失及原料压力巨大,而境外甘蔗种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勐腊县2家糖厂境外甘蔗入榨量2019—2020年榨季共收购入榨境外甘蔗70.32万t,占当年勐腊县企业甘蔗入榨量的97%;2020—2021年榨季共收购入榨境外甘蔗92.86万t,占当年勐腊县企业甘蔗入榨量的98.5%;2021—2022年榨季,勐腊县境外甘蔗种植面积达到了21.4万hm2,预计甘蔗进口量达到110万t以上。由此可见,境外甘蔗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云南糖源,缓解了糖源供给压力,是保证国家糖源安全的新途径。

(三)促进边境一线繁荣与稳定

老挝北部地区是云南省建设通往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枢纽和咽喉地带,勐腊县与老挝北部三省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多年来,勐腊县按照国家、云南省的总体部署,积极发展与老挝北部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同老挝北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

勐腊县制糖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投入资金帮助老挝蔗区政府开展教育和公益事业设施建设。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疫情常态化防疫的情形下,制糖企业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还积极向老挝蔗区政府捐款捐物,共同抗击疫情。2021—2022年榨季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按双方签订的协议价格足额支付甘蔗收购款,解决了老挝蔗农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老挝中央、地方政府及老百姓的高度赞许。

勐腊县境外甘蔗替代种植合作项目,真正起到友好互助、共同进退、共同繁荣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对和睦边疆、巩固边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境外替代种植存在的问题

随着种蔗效益的变化和我国“东糖西移”产业战略调整,近年来勐腊县与老挝北部开展种植甘蔗农业合作和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取得可喜成绩,但也面临着境外政治形势不确定因素多、境外基础设施开发成本高、境外替代种植甘蔗进口配额发放数量不能满足制糖企业要求、进口返销通道通关能力及资金结算便利化有待提高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促进机制不完善

一是外向型农业企业发展中信贷门槛高、优惠少、贷款困难,企业能得到中央、省级财政资金的扶持较少。二是企业防范风险能力弱,出口信用保险等制度尚待健全。三是老挝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汇出款项困难,而携带现汇出境进行境外支付不安全。四是只有国家层面的项目物资才能享受免税,尽管境外替代种植农产品返销在中国享受税收、通关等优惠政策,但在当地却没有享受国民待遇。五是针对外向型农业企业的对外投资、市场开拓、监测预警、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服务机制也尚未形成。

(二)口岸检疫设施及体制不完善

目前中老陆路对开口岸较少,人员、物资、产品返销和车辆出入境比较频繁,口岸各种出入境手续比较复杂。一是通关通畅能力弱、效率低,因口岸基础设施制约,一口岸多通道不能实施,人货不能分流,受通关时间限制,导致通关速度慢、成本高。二是替代种植所需蔗种和农资出口难。

四、境外替代种植优势分析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老挝北部地区与勐腊县山水相连,与勐腊地区的许多百姓同根同源、语言相通,双方交往合作更有认同感、更方便,为境外甘蔗种植产业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同时老挝北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肥沃,气候适宜,光、热、水资源充足,为发展热区特色经济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种植环境。同时东南亚的干湿两季周期性变化的季风带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雨林性气候,能够有效调节生物多样性。夏季西南季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湿热性水分形成充沛降雨时形成湿季,冬季受北方干冷季风带影响时形成的旱季长日照、低纬度、高湿度的气候,极益于甘蔗的生长繁衍,种植原料被勐腊县制糖企业订单收购,市场前景广阔。

(二)农业生产技术优势明显

老挝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而我国甘蔗产业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州、县、乡五级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甘蔗技术推广体系。相对老挝北部地区,勐腊县农业生产技术优势明显,在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产品加工等方面有较大优势。甘蔗科技人员到老挝北部蔗区进行技术推广、指导及开展科技培训,重点在老挝蔗区大面积推广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药膜肥”一体化甘蔗绿色轻简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及低纬度高原甘蔗螟虫防控,在大幅提高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蔗农劳动力投入,实现甘蔗单产大幅提高。老挝蔗区甘蔗亩产从过去的2.5 t提升至目前的5.5 t,亩增收入近1 000余元(人民币)。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成功解决了老挝蔗区大面积增产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问题,为甘蔗绿色轻简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老挝北部农民中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三)政策支撑优势

1.食糖产业安全关系着广大蔗农脱贫致富。面对我国食糖缺口不断加大的形势,食糖安全问题已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十三五”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将糖与粮、棉、油一起视为国家大宗农产品,视为国家物价的基准,并根据我国食糖消费发展的形势,从完善食糖储备制度、控制食糖进口数量、严厉打击食糖走私等方面加强管理。为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保护蔗糖民族产业,“十四五”时期我国蔗糖产业扶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强化。

目前PBL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指导教师的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结果。此外,学生间缺乏区分度也是评价中常见的问题[18]。

2.勐腊县拥有其他州(市)蔗区无法比拟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勐腊县与老挝直接接壤,跨境经济合作拥有良好条件。以区位优势为基础,经国务院批准分别于2015年7月和2016年3月建立了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经过多年发展,勐腊糖业在边境经济合作中得到了发展并成为与老挝农业经济合作的主要项目,境外种植成为勐腊糖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境外替代种植的甘蔗量已经达到90万t。

3.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和国家‘一带一路’相关扶持政策,都大力支持和鼓励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完善支持农业对外合作的投资、财税、金融、保险、贸易、通关、检验检疫等政策”,国家对境外农业合作支持政策进一步明朗化,政策发挥空间大。

五、加快转型升级措施

勐腊境外甘蔗原料已成为勐腊县制糖企业主要的原料来源地,占全年入榨甘蔗量的98%左右。境外甘蔗种植的稳定发展已成为勐腊县制糖产业稳定的关键。勐腊县委、县政府应加大与老挝政府合作,充分利用好老挝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及我国“非粮”进口政策,不断完善现有“3+2”甘蔗替代种植合作模式。同时还要用足用好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政策,发挥勐腊县农业部门技术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境外甘蔗种植全程管理技术服务力度,通过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老挝蔗区农民收入,达到稳定老挝蔗区目的。

(一)营造好境外替代种植国际环境

遵循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准则,政府支持倡导、企业出面经营、双方平等协商,积极推进境外替代种植、替代产业发展。确保良好发展,加强经贸合作,促进替代种植业项目的实施和发展,为企业境外生产经营提供政策保障。特别是在国内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涉外农业企业的关心力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推进农业产业对外开放

加大对农业企业境外投资,从资金、技术、市场、关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加大合作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云南省能否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政策研究出台更有力的扶持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境外甘蔗生产中项目投资资金进出、产品返销进口配额、农资出口减免关税和增值税及人员出入境便利化问题。特别对企业在境外“双高”甘蔗种植基地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三)提高甘蔗种植的科技贡献率

1.大力推广“四项技术”应用,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县境外蔗区地理、气候特点,提早种植、挖机开沟、全膜覆盖、 品种优化。降低种植风险,稳产增产,提高蔗农效益,增强蔗农种蔗积极性,以实现甘蔗生产良性循环。通过优化品种布局,推广早熟、高糖、高产品种,将早、中、晚熟结构由原来的2∶5∶3调整为4∶5∶1。保证优质原料供应前提下实现企业提早在12月初开榨,使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2.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一是在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蔗区,全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对不适宜的地区,尽可能在甘蔗生产各环节中,分别寻找、试验、改进、推广生产机械,如山坡地利用中小型挖机开沟,在开沟的同时对山坡地进行“坡改平”的土地整治,能在某一个环节使用机械就力争使用,进一步降低蔗农劳动强度。

3.配套专业农化公司支持甘蔗生产。建立专业农化公司,为境外甘蔗生产提供专业农化服务。由专门技术人员、专业化验室对蔗区土壤养分、甘蔗植株养分、用肥效率及效果化验测定,制定不同蔗区的肥料和用药配方。组建专业团队在蔗区内建立固定的肥料、农药、其他生产资料试验、示范甘蔗地;与当地省级甘蔗科研部门紧密合作,筛选各种经济、高效的甘蔗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广泛收集吸取其他蔗区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的在蔗区推广应用。

4.有针对性加强境外蔗区甘蔗科技培训。机械化生产已成为当前提高我国甘蔗生产效率的迫切要求,是蔗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规律。针对老挝甘蔗种植机械化程度低的特点,今后甘蔗种植科技培训的重点内容要以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良种良法及绿色精准防控等方面为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采取线上线下培训方式,重点突出现场观摩培训。

高优蔗园

(1)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方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对甘蔗科技人员技术培训,特别是对老挝蔗区农业部门农技推广人员和制糖企业农务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老挝农民,只有他们弄通弄懂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民朋友。

(2)根据老挝蔗区农民的特点,采取定期、不定期的现场观摩培训方法,组织专业翻译人员翻译编制通俗易懂的老挝语培训材料及农业科普宣传材料在培训时发放和张贴。培训中突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确保甘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达到农业增收,产业增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甘蔗老挝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
黑熊吃甘蔗
逆境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