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乳腺癌BRCA1/2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2022-07-08 02:39翁剑华廖瑜玲许素真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广东惠州516000
吉林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病理乳腺癌

翁剑华,廖瑜玲,许素真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广东 惠州 516000)

乳腺癌属于一种异质性肿瘤,根据肿瘤疾病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往往将乳腺癌分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其中TNBC占到乳腺癌的15%~20%,并且TNBC也具有临床分期晚、容易复发及容易远处转移等特点[1]。相关研究表明,TNBC可显示出明显组织学与分子亚型多样性,不同亚型在结局上存在差异,并且驱动基因突变也存在差异,更好地揭示不同分子亚型基因变化有助于开发出新型靶向治疗药物[2]。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抑癌的机制是参加细胞内DNA修复环节,对细胞的周期调节以及诱导相关蛋白质生成,对肿瘤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BRCA1/2基因突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因为研究报道的方向不一致,使得结果间的差异性也比较大,关于具体BRCA1/2基因表达与TNBC关系的研究需进一步证实[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89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试验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免疫组化检查证实,同时2名病理专家均被证实为TNBC;②患者均为女性,临床资料以及病理资料完整;③术前未接受相关放化疗治疗的患者;④自愿参加,本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重要的脏器功能病变患者;②病理证实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③精神类疾病者或依从性差者。TNBC患者年龄27~70岁,平均(49.12±1.56)岁;体重42~65 kg,平均(53.15±2.17)kg。同时选择同期进院诊治的90例NTNBC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并且认知良好,年龄26~70岁,平均(48.96±1.52)岁;体重41~65 kg,平均(52.96±2.16)kg。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采取二代测序技术检测BRCA1/2基因突变情况,主要是抽取每名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阶段5ml的静脉血液,保存在4℃ 10 ml EDTA抗凝试管中,定期提取DNA。对BRCA1、BRCA2的编码区与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做PCR扩增处理,引物序列根据条件以及要求设定。

PCR反应体系如下:100 ng基因组DNA,1.5 mmol/L MgCl2、50 mmol/L KCl,10 mmol/L Tris-HCl(pH8.3),200 μmol/L dNTPs,0.5 μmol/L引物,0.2 μl TaqDNA聚合酶。PCR反应条件:95℃ 5 min预变性后做35个周期的循环(94℃ 30 s,55℃ 45 s,72℃ 1 min,最后一步为72℃ 5 min)。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筛选突变BRCA1、BRCA2基因编码的外显子以及邻近内含子剪接区域,筛选出异常的DNA序列。

1.3观察指标:①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检查BRCA1/2基因突变情况。②收集试验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TNM分期等资料,分析BRCA1/2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软件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BRCA1/2基因突变:在BRCA基因突变的检测情况上,试验组BRCA1/2基因突变20例,突变率为22.47%,其中BRCA1突变13例,BRCA2突变7例。对照组BRCA1/2基因突变8例,突变率8.89%,其中BRCA1突变5例,BRCA2突变3例。试验组在BRCA1/2突变与BRCA1突变发生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BRCA2突变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RCA1/2基因突变情况比较[n(%)]

2.2BRCA1/2基因表达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5岁、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Ⅰ期、Ⅱ期的BRCA1/2基因突变率高,同未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BRCA1/2基因表达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n(%)]

3 讨论

乳腺癌在女性中有非常高的发生率,并且也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特征,发病的过程复杂并且生物学行为特征也较特殊,一些患者虽然分期一致但也常见不同表现以及预后差异[4]。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的远处转移可能性较常规的乳腺癌更为强烈,在预后上较差,且治疗难度上也比较高,因此在临床中对此类疾病的诊治研究关注度也比较高[5]。

TNBC好发群体是中年妇女,尤其在绝经前后有很高的发生率,伴有BRCA基因突变是常见的情况[6]。BRCA1基因属于较为常见的基因,主要为肿瘤抑制基因,存在的部位位于正常上皮细胞核,基因的作用上在于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基因的转录以及细胞生长的抑制,并且还可以修复损伤的DNA,重构其功能[7]。而如果在BRCA基因出现突变的情况,同时在表达量上呈降低趋势,使得BRCA原本的作用出现逆转及丧失,参加细胞裂解的作用消失,细胞增殖随之控制,肿瘤就出现持续增长。因此BRCA基因就被作为基因组保护的成员,参与基因修复,对损伤严重的情况修复难度也高,可诱发细胞凋亡作用。在多项研究中发现,乳腺癌细胞同正常的上皮细胞比较,存在BRCA1/2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的情况[8]。TNBC在BRCA1/2基因表达上也存在一些表型特征,因此检测BRCA基因表达对TNBC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BRCA1/2基因表达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存在BRCA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更容易患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因此需要临床中加强相关检查,为疾病早期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病理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connexin26基因突变新生儿听力随访及干预